第493章 第六十三節 各展其能(1 / 2)

風流名將 七月生我 2946 字 2020-06-15

第49章 第六十三節 各展其能

賢王與易寒彼此交底,當然有些東西並沒有全盤托出,不同的人有時候能改變一個人的觀點,賢王對易寒有一份能力上的信任,在這個基礎上也許他會放開手腳。

樞密院立即有了動作,將一份奏折呈狀到皇帝那里,內容有二,一是地方駐兵裁軍減員,將老弱殘兵一並裁退,降低朝廷負擔,對地方廂軍進行重新編制,增強戰斗能力。二是在朝廷兵力削弱的基礎,重建鎮西軍」。

皇帝了這份奏折,心中暗暗點頭,分別單獨召見了賢王,宰相丁制,太師劉鋤,以及六部尚書,對於樞密院提出裁軍減員的建議,他們發表了各自的法,陳述其中利弊,利者無非是冗兵坐食,戰力積弱,非重新改革不可,而弊端卻是軍力大大削減,國家一旦臨危,無兵受命。

當他們陳述弊端,皇帝立即將樞密院重建鎮西軍的建議提了出來,這一直虎狼之師足可彌補地方軍隊戰力不足的弊端,這個問題一拋出來,諸位重臣的反應明顯激動了許多,有人持反對意見,有人卻全力贊成。

皇帝見了眾人的反應,心里也有底,也不立即做出決定,明日早朝再議。

重建鎮西軍,這觸犯了某些官員的利益,他們當然不願意,似周置,席慕德,楊思義等人也受到影響,但他們更重國家的利益多一點。

次日早朝對於是否重建鎮西軍,文武百官分為反對派與贊成派,雙方的陳述自己的理由爭的臉紅耳赤,賢王並未在場,宰相丁制卻保持中立,以周置,席慕德,楊思義為首的贊成派,聲勢弱於太師劉鋤為首的反對派,素來在雙方夾縫中保持中立的方安中這一次卻在朝堂上當著眾多文武百官的面冷冷諷刺劉鋤,說這個樞密使由他劉鋤兼職算了。

太師劉鋤反唇相譏道:「若知院大人覺得自己年事已高,能力不足,本太師倒願意任勞任怨」。

方安中氣的臉色發青,當場就要卸職,宰相丁制忙插話道:「知院大人不必生氣,這樞密使一職除了你無人能夠勝任,請為國家社稷著想」。

方安中才冷靜下來,太師劉鋤將矛頭對准丁制,表示只要方安中敢卸任,他就敢兼職樞密使一職並立下令狀,無法勝任就告老還鄉。

丁制並沒有搭理他,一句之後保持沉默,六部尚書就是否重建鎮西軍的問題又爭論起來,雙方都等著皇上最好做主,然而皇帝並沒有立即下決定,此事他日再議,三日之後就是比試的日子,鎮西軍士兵也有參加,待見了這些士兵的能力再做定奪。

因為裁軍減員與重建鎮西軍也有密切的聯系,這件事情最終也沒有定下來。

退朝,方安中氣沖沖的,沒有跟任何人打招呼就離開,他沒有想到自己提出這改革建議居然會引起這么多人的反對,自己樞密使一職幾乎是白當了。

周置,席慕德,楊思義三人退朝之後就前往相府,三人坐在大廳,身上官服還沒換,過了一會才見老宰相換了身便服出來接待。

周置氣沖沖的問道:「丁大人,我們不是已經與你說好了嗎?為何今日在朝堂之上沒有說話,我們勢弱,皇上也猶豫不決」。

丁制笑道:「我是贊同此事,但還沒有到一錘定音的時候,倘若我摻和此事,對方就要變得法的想著招來破壞,劉鋤的手段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們也吃過不少虧。」

席慕德問道:「大人,你覺得皇上的意思呢?」

丁制笑道:「易中天也是皇上身邊的紅人,此事是他提起,又說動了知院大人,你們覺得他沒有事前向皇上通過口風嗎?」

楊思義道:「不過今日也有可慶的事情,那就是知院大人終於與劉鋤翻臉,站在我們這一邊了」。

丁制道:「翻臉那倒未必,他憂國憂民,這種大事豈能虛與委蛇,他是不會做半點讓步的,無論是誰」。

對於藩王蠢蠢欲動的機密,楊思義卻沒有說出來,此事只有知院大人,皇上以及自己三方知道,朝中文武並不知曉,就怕泄露出去,人心惶惶,皇上既會在朝堂提起,說明他對此事很重,這事劉鋤就是如何反對也沒有用。

當天中午,賢王設宴款待鎮西軍眾將,連退隱的庄庸凡也在邀請之列,在宴上,賢王對這幫將領一番贊賞,同時表示大東國正是需要他們這樣忠心報國的將領,這一番話之後斥貶朝中一些臣子碌碌無為,勾心斗角,謀權謀私,言外之音直指劉鋤等人,很快這件事情就傳到文武百官的耳中,足見賢王一舉一動為人所重視關注,這一消息傳出,有人歡喜有人愁,他們紛紛揣測賢王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他打算全力支持重建鎮西軍,當天下午又傳出了知院大人上王府拜訪賢王。

皇上說過,這件事情等比武之後再做定奪,眼下五隊比武的事情越加引人矚目,他們紛紛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

其中讓人聯想的事情頗多,最最重點的就是鎮西軍是否能從五支隊伍中脫穎而出奪的勝利,堅定了皇上重建鎮西軍的信心,敢用百萬廂軍換這支虎狼之師,其次就是涉及到國家顏面的,西夏與大東國到底誰更勝一籌,第三點就是虎女的娘子軍在這各支由男子組成的精英中有什么出彩的表現,現在已經沒有人認為她們能最後勝出了,讓人感覺這娘子軍就像一群綿羊正與一群虎狼爭勇,最應該成為焦點的禁軍反而被人所淡忘,從地方廂軍選出來的更是不值一提,他們也許算是精銳,但有些事情是不能拿來比較的,一比較就變得遜色。

在等待中,三日終於過去了,這一天終於迎來大東國有史以來最熱鬧的場面,比之玄觀招親不知道要熱鬧多少倍,皇上會偕同文武百官出席,而主角卻是各支隊伍的精英。

往日滿是士兵操練的殿前兵馬操場之上變得空盪盪的,也許是上一次的刺殺事件,大營之外布滿了防御,禁軍三司小心翼翼,大營之內歸御前侍衛營護衛。

除文武百官一律閑雜人等不准入內,那些聞訊洶涌而至的平民百姓卻被攔在了大營一里之外,他們只能遠遠望著那十丈高的竹台討論著誰到底會獲勝。

在大營東面一處高地之上,設有數百張大椅,正中間一張大座,也是唯一一張有篷帳的地方,皇上偕同文武百官姍姍而來,御前侍衛前後護衛,只見皇上左右身邊跟著兩人,並不是賢王,也不是宰相丁制,卻是兩個凝神聚氣的帶刀侍衛,乃是六扇門十大高手的宵靜、華笙二人。

待皇帝坐下,文武百官陸續就坐,此地居高,可以一眼全閱整個殿前兵馬大營,所有景象盡收眼中,五支隊伍早就等候多時。

席夜闌所帶領的娘子軍,一身紅白交替勁裝衣衫,頭扎紅纓束上長發,個個英姿颯爽,在滿是男子的兵馬大營之中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