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與時俱進(2 / 2)

「好,朕首先來說說學校科目設定事宜。」

我喝了口茶,潤潤嗓子繼續道:「臨安大學以自然科學為主,朕的法是先期分為以下七大系別,文學歷史類,農業植物類,數學類,機械物理類,化學工程類,天文地理類,醫學類。」

我本來還想設立商業系,但一想到根本沒有這樣的教授,只得暫時作罷,我將這幾類學科詳細作了解釋,沈逸秋相對其余幾人的反應,快了許多:「皇上的分類法也算是開天辟地了。」

陸秀夫也贊道:「這大學的構思就已經是匪夷所思了,臣還是那句老話,陛下神人也。」

何基道:「陛下,這有些顛覆自古以來的學問,真可謂前無古人,老臣敢問,自然科學如此重要嗎?」

我笑笑道:「何愛卿,朕以農具為例,遠古時期以石器為主,後來發展到青銅農具,再到現在的生鐵農具,是不是使得農民的生產力大大提高呢?這就是冶煉技術促進了生產的發展,而冶煉技術正是屬於自然科學,未來也許還會出現某種機器,代替現有的手工農具,這些類似的發明創造,其基礎就是自然科學。」

文天祥道:「陛下的例子十分恰當,遠的就如造紙術的發明,給天下學子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近的就如最近新出來的放大鏡,使視力低下的老年書生也能夠清晰地讀書識字,這就是發明創造給人類帶來的進步。」

「這倒是,老夫現在也在用放大鏡書,的確方便了不少。」

「恩,傳統的四書五經不能放棄,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要繼承,但更要有所創新,時代在變化,人的觀念也要隨之改變,這就叫與時俱進。朕設立這所大學的目的主要就是想改變讀書人的思維方向,逐步引導他們向多元化發展,如此才能出現真正的百花齊放,簡單而言,朕的意思就是,科技乃生產力發展之本,也是強國之本。」

從歷史的發展來,歐洲正是通過一系列的科技革命,一舉超越了眾多文明古國,走在了世界前沿。相反,中國卻是越來越趨向保守,在所謂的四大發明後再無突破性的創舉。

何基點點頭道:「老臣略微有些明白了。」

馬廷鸞,何基都是飽學之人,盡管何基年長不少,卻不似馬廷鸞迂腐固執。

「大學首批學員以每個系別招收二十人,考試方式可以區別於科舉,朕以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招收的學員必須熱愛他們所報考的專業,比如數百年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祖沖之,正是因為其對於天文學,數學的痴迷才取得巨大成就,具體辦法由你們二人商議後提出。大學的學制暫定為三年,第一年不分系別在一起學習基礎知識,內容以朕的物術簡要為主,後二年分科目學習各自的專業知識,畢業後由朝廷量才錄用。另外,還有這教授之人,可以從各種渠道招聘,比如這屆的考生中有這方面專長的,可以邊學邊教,醫學類的教授可以從太醫中聘用,機械物理類的教授可以請雲伯飛等人擔任,全覺到後,也讓其到大學任教。學校的費用支出則全由皇室承擔。至於大學的另外一項功能,研究,可以有兩方面的來源,一是朕交給你們的任務,比如,朕需要你們改進現有的稻谷種子,以提高畝產量,或者是朕要你們改進現有的織布機,以提高效率;二是你們自己申請的項目,比如,你們可以提出想要改進某項技術或者是想發明某樣東西,或者是你們想要研究某件歷史迷案等等,朕審批後都可立項實施,朕會撥出專門的人財物,讓你們專心研究。你們有何想法,盡可提出。」

何基和沈逸秋相互了道:「陛下,臣和逸秋,文大人,陸大人一起商議後再上奏折。」

「恩,這些都是朕的初步想法,你們一邊做一邊摸索,新生事物嘛,不要怕失敗,沈先生剛到,就先休息二天吧。」

沈逸秋道:「皇上,沒事,草民可以立即行事。」

「何愛卿,你先下去吧,明日你們二人去貢院開始辦公。沈先生,朕替你安排住所。」

「是,老臣告退。」

「愛卿稍等。」我遞給何基一本手稿道,「何愛卿,我朝文章以圈斷句,然我大漢文字源遠流長,其意眾多,僅憑一個圈的符號難以全面表述,這是朕近日撰寫的手稿,上面有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及說明,愛卿乃此中大師,可以先,是否可以推廣。」

「標點符號?」

「恩,類似於文章斷句之圈。上面都有詳細注解,愛卿一就明。」

何基走後我問道:「沈先生,山庄那里如何?」

「回皇上,一切正常,現有人員大約三百五十人,張世傑和揚州李大人派來的教官已經開始在訓練他們了,效果還是顯而易見的。草民離開時,他們正在按照雲大師的指示熟悉槍支呢,全覺也在協助他們,等他們熟悉槍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後,全覺就可以動身來京了。」

「好啊,上次你們帶來的味精僅僅一日就賣光了,放大鏡和硬筆也銷售一空。這里的味精坊等作坊也正在加緊建設中,大約本月底就可以批量生產味精了。京城的許多工藝設備都領先於山庄,朕會在臨安大學內建立一所天下最先進的實驗室,讓你們的研究最大化。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臨安大學就可以自負盈虧了,哈哈,當然這是後話。」

沈逸秋並不明白這自負盈虧的含義,見我高興,也陪著我哈哈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