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雄才偉略(2 / 2)

「阿里海牙,漢人有句名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本汗治下,盡是我蒙古子民,況且本汗僅是效仿漢制,此乃大有為於天下,你明白嗎?」

阿里海牙見忽必烈難得如此溫和,反倒心中忐忑不安起來。

忽必烈凌厲的眼神掃過在場之人,突然語氣嚴厲起來,繼續說道:「阿里海牙,本汗再問你,你穿件漢人的衣服,說句漢人的語言,就會變成漢人了嗎?」

阿里海牙本就有些懼怕忽必烈,這下頓時冷汗直冒,急忙道:「臣知錯了。」

忽必烈「哼」了一聲說道:「本汗推行的是一種二元政策,在原則上必須始終如一地維護我蒙古的統一,保持在精神上的傳承,但更要吸收各個民族的優點,以實現大一統的蒙古帝國,這個既定國策不用再議,不管你們是否明白,只需執行即可。」

「臣等遵旨。」蒙古官員,漢人官員,色目人官員齊聲言道。

「軍事上依照原有策略不變,繼續強化我蒙古鐵騎。樞密院樞密使阿術,樞密副使張柔,張文謙,怯薛軍指揮使伯顏,副指揮使張弘范聽令。」

「臣等恭聽大汗聖旨。」

忽必烈滿意地著這幾員軍中戰將,道:「征南計劃由樞密院具體實施,二年內組建二十萬征南大軍,兵發南朝。阿術將軍,數日前川中劉整奏折朕已批示,令其重組水師,樞密院當無條件支持,使我蒙古水師在兩年內務必要能夠同南宋水師抗衡,另外,征討南朝的突破口需在一年內選定,關於這一點本汗建議你們多於南朝降將商議。伯顏,張弘范,本汗允許你們在兩年內將怯薛軍擴充至兩萬,到時隨阿術元帥南征。」

「臣等遵旨。」

「國師。」

「臣在。」

「本汗會在京中設置總制院,掌管全國佛教和藏族地區事務,國師兼管總制院事,我蒙古治下以佛教薩滿教為國教,但對於其它宗教信仰不必過分壓制,任其發展。國師及下屬吐蕃語文學者,重新創制蒙古新文字,並與漢語互通互譯。」

「臣遵旨。」

八思巴不同於印天涯,八思巴受封為國師,自然就成為蒙古的大臣之一,而印天涯不曾在朝中任職,也就不用稱臣了。

蒙古中書省是忽必烈於一六六零年設立,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分掌政、軍二權,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復置,也不像宋朝時有六部之說,故蒙古中書省較前代更為重要。

「中書右相札魯忽赤,中書左相史天澤,中書平章政事阿合馬,耶律鑄,中書參政知事賽夷阿札兒聽令。」

「臣等恭聽大汗聖旨。」

「中書省除統領百官政務,健全各地分支,為行省制奠定基礎外,這幾年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以滿足征南大軍的糧草需求,同時准備著手建立御史台,負責百官監察職責。另外,本汗打算在明年試行科舉制度,多一條選拔人才之路,此事由耶律鑄負責,賽夷阿札兒,你繼續貫徹紙幣制度,以保證大軍兵器所需的金屬供給,但必須把紙幣的發行維持在合理的限度內,嚴禁似南朝般,隨意貶值。」

「遵旨。」

忽必烈的軍政指令有條不紊的頒發下去,眾人一一接旨。

「各位,你們均是我蒙古好男兒,按照本汗之令盡心做事,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大汗雄才偉略,萬歲外歲萬萬歲。」

「哈哈。」忽必烈爽朗的笑聲傳遍中都,也傳遍了整個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