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2 / 2)

「愛卿平身。」

「謝皇上。」

「潛愛卿,這是朕的御書房,不必過於拘禮,坐下說話,宋瑞,你也坐。」

潛說友第一次來到這里,一聽還能坐下說話,頓時一種受寵若驚之感油然而生,坐下後道:「臣再謝皇上恩寵。」

「愛卿,朕已經完了你的奏折,朕以為十分不錯,就你奏折中所提及的問題,朕與你們逐一商議。宋瑞,你曾在地方為官,頗有建樹,就一起聽聽。」

我拿起奏折,不緊不慢言道:「二位愛卿,這奏折中第一點提到,需善治繁劇,政通人和。京城內外,百姓安居樂業;千里之內大治;撙節(節省)浮費,樁釀庫本;善調民訟,判案公正果斷,力爭短時內使監獄少有犯人;體諒民情,愛護百姓。朕認為完全正確,身為地方父母官,當以民生為本,政通人和,才能造福一方百姓,這也是為官之根本。所以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心懷百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百姓就是水,切記,切記!」

「臣等謹記陛下教誨。」

「第二點,建設京城,改善市容市貌,以道路為先,舟車暢通無阻。」

「想要富,先修路。」我暗自樂到,來這潛說友還有些後世的先進觀念。南宋咸淳時期的首府臨安,人口已經接近七十萬,名副其實的是天下少有的大都市之一。然道路陳舊,且規劃混亂,除了皇宮周邊的街道外,大都需要修整,以適應越來越多的常駐人口。

「道路建設的具體規劃你上報工部,朕會令工部協同於你,以實用美觀為主調。」

「是,陛下。」

「第三,關注京城百姓民生的基礎設施。維修和新建公共水井,將城市按東南西北中方位劃分為五個區域,使水井遍布各區,並深擴加固;井上加蓋石蓋,並建亭保護,改善百姓飲水條件;增建水池,加強防火能力;修建糧倉數座,使京城能夠儲米六百萬石;制定民居擴建,公共建築擴建條例,以求整體和諧。針對這一點,朕會加上一條,全面新建改建地下排水系統。」

「地下排水系統?」潛說友不解道。

「正是,最近的幾次大雨之後,不少道路都有積水現象,給百姓生活造成很多困擾。宋瑞,朕記得贛州的地下排水系統已有數十年歷史,你去過那里,知道這事嗎?」

文天祥似乎並不贊成:「陛下,臣知道,的確能夠排澇,只是這項工程耗時耗力耗錢,頗為不易。」

「兩位愛卿,城市建設不能只建設表面,面子觀點要堅決杜絕。地下排水工程牽涉千家萬戶,是件澤被後世的大事,你們想想,倘若今年的雨水再大幾分,臨安城里不少低窪地帶是不是都會浸入水中?這地下工程盡管一次性投入很大,但可以用上百年之久,算算這個帳,不是很劃算嗎?朕前幾日已經令工部在做規劃,先在臨安實施,然後強制推廣到全國。」

「是,臣等遵旨。」

「第四點也挺好,疏浚西湖,修葺名勝,建設以西湖為中心的景觀。清除湖中菱荷,保持湖水清潔;西湖兩岸及其他景觀補種花木樹木;保護西湖水質不受污染,嚴格執行保護西湖環境的禁令,禁止人們亂拋糞土,栽菱荷及浣衣洗馬,以免污染湖水。草木潤而魚鳥樂,朕似乎已經到好一派西湖新勝景了。」

「陛下放心,臣一定會做到。」

「嗯,以上幾點朕全部同意,一邊進行還需一邊反思,所有的計劃不會十全十美,要隨時修正。另外需要謹記,你們所做的計劃一定要有可實施性,所以在之前需要先調查清楚,再仔細研究,如此才不會盲目從事。在城市發展中,朕還有一點要求,你們在發展的同時要做到可持續發展。」

「持續性發展,這是何意?」

我知道他們二人不明白,這個名詞是二十世紀才出現的。我解釋道:「所謂可持續發展,就是指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朕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有一處池塘,里面有很多魚,如果我們天天只知道抓魚捕魚吃,是不是也會覺得生活還行,每日三餐都能溫飽,但是,我們的子孫後代突然有一天發現,魚被吃完了,那他們該吃啥呢?」

在座的二位反應都很快:「不能只吃,還要養魚才行。」

「很好,池塘里的魚是有限的資源,所以我們在開發利用這些有限資源的同時,還需要加以保護,甚至再生,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後代能夠長有,簡單而言,就是不能只眼前利益,必須合理利用資源。我們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

文天祥道:「陛下英明。」

對於資源越來越匱乏的後世來講,各國對於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視度也是越來越高。然而,在宋朝這可是過於前衛的理念之一了。

潛說友不似文天祥,早已對我的「新鮮」言論習以為常,愣了半天,才緩過神來,跟著文天祥道:「皇上聖明。」

我靜靜地著潛說友,停頓片刻道:「潛愛卿,雖說你是由賈太師推薦,但從這份奏折中可以出,你還是很有才華。」

潛說友不知為何我突然提及賈似道,心中有些忐忑:「皇上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