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蒙古帝師(2 / 2)

「神尊大人,但請放心,屬下送大人。」

灰衣轎夫的速度極快,沒多久便到了蒙古大汗忽必烈的臨時行宮。守護行宮的蒙古衛士全都認識這頂坐轎,天涯神尊的坐轎,一路上護衛們盡皆敬禮示意,普天下也只有這一剩坐轎,可以在蒙古宮中暢行無阻。

轎子直接停在行宮中的議事庭前,四名灰衣轎夫神情淡定地站在坐轎周圍,絲毫無視周邊充滿敬意的護衛們。

印天涯入內後向坐在正中的忽必烈微微施禮,隨即雙手抱拳,對著左手方的郝經一拜:「郝大人,本尊佩服。」

郝經慌忙起身還禮道:「神尊大人,您可折殺我了,郝某哪里擔待得起。」

「郝大人高義,為了我天涯一名普通使者,竟然還得隱姓埋名,當受本尊這禮。」

「神尊大人,當日若非烏力罕使者舍身相救,郝某哪能回來?郝某只不過延緩數年以真名示之,待烏力罕回歸時再復名而已。」

印天涯當然知道郝經骨子里還是個漢人書生,對名聲極其重,今不得已為之,內心也是感激:「郝大人,烏力罕南下是其使命所在,大人不必放在心上。」

郝經還欲言語,卻聽上首的忽必烈金口一開:「郝愛卿,既然你執意,本汗也就不再強求,郝經聽封。」

郝經拜倒於地:「臣郝經在。」

「本汗冊封你為我朝帝師,凡見我蒙古百官,均自大上一級。」

郝經再拜道:「謝大汗厚愛。」

「自本汗起,我朝臣民今後皆以帝師稱汝。」

印天涯微微一笑:「大汗聖明。」

「帝師,坐吧。今日請二位前來,是想和你們商議下我朝未來的國策。帝師,你離開五年,我朝局勢已是大不相同,這些日子里你也了解了我朝的現狀,和當初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本汗如今可以一言九鼎,再不用受他人的牽制了,帝師,你和本汗相識十年,現在到了該實現你心中抱負的時候了。」

郝經出生於亂世,飽受戰亂之苦,因而自幼便有大治之理想,十年前為尚未掌握國柄的忽必烈所器重,但礙於對漢法持保守態度的大汗蒙哥,忽必烈未能即行采納郝經的建策。此時,忽必烈身為蒙古大汗,自然能夠左右乾坤,郝經掩飾住自己內心的喜悅:「大汗,神尊大人,臣還記得十年前大汗之言,可行之時,爾自知之。這些年來,臣當初的建議有不少已經一一實現,臣今已得返,自當鞠躬盡瘁,以報大汗當年知遇之恩。」

「帝師,大汗雄才偉略,今再得先生之助,何愁大事不成。本尊不擅治國之道,還請帝師盡言。」印天涯有感於郝經對烏力罕的援手,難能客氣地說道。

「大汗,神尊,唯今之策,臣有十條建議上奏。」郝經道,「這第一條,是國策之重,也是老生常談,大汗欲做天下共主,就需無華無夷,普天之下,蒙古也好,漢人也罷,盡是大汗之子民,大汗鐵騎所到之處,都是我朝之土,其族人也都是我朝之人。天之所以興不在於地而在於人,不在於人而在於道,在於必行力為之其次。這第一條似簡單,卻是最難實現,大汗可以憑借我朝鐵騎之力,盪平天下,然卻不可久治。臣以為,唯有大中國之道,方為千秋霸業之始。臣之它策均是立於此點,如若此議不通,則後續無意義也。」

忽必烈神情凜然地注視著郝經,片刻後笑道:「帝師,你這秉性一點沒改,還是如此固執,沒問題,這點本汗應允了,本汗不僅僅是蒙古的大汗,也是這天下的大汗。」

郝經起身拜首道:「也就是大汗才有如此胸懷,臣服也。」

「哈哈,帝師,少拍馬屁,繼續。」

「這第二條建議,臣認為我朝眼下當積蓄國力,發展經濟,暫且緩和與南朝之沖突,可以掠其余之小國資源,以富我朝,待時機成熟,先滅南朝,再圖西北。我朝之野戰軍力已在南朝之上,但是要破其城鎮,還需攻堅持久,所以必須准備充分,不動則已,動則一擊必中。我蒙古立國時短,以戰力建國,然經濟是治國長久之本,卻是我朝之薄弱,大汗當廣招賢能,特別是漢人中的才俊,以充斥我朝,而我蒙古之人當虛心求教,學其精華。」

忽必烈點點頭,認真地聽著。

郝經繼續道:「第三條承接第二條,軍政分離。我蒙古原本軍力甚強,此乃根本,不可松懈,軍務上以樞密院為主,但政務上卻是漢人之舉領先,臣已知道大汗所設中書省,統管政務,如此甚好,對於漢人官員的任用,要做到用人不疑,千萬不能以蒙制漢,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出他們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