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雄鷹折翅(2 / 2)

「中書令真金!」

站在眾臣前列的真金出列道:「父汗,兒臣在!」

「傳各路將軍齊聚樞密院!」

「是,父汗!」

「帝師,你也一起!」

「是,大汗!」

真金,二十出頭,忽必烈次子,時為蒙古中書令兼判樞密院事,深受忽必烈鍾愛,自幼師從漢人大儒姚樞、竇默等,接受儒家寬和的治國思想,為人謙遜知禮,頗得朝中文武大臣的器重。

蒙古人有立幼為儲的習俗,是以,後來真金雖然被忽必烈立為太子,但還是頗為周折,其太子之位至少在蒙古貴族中間是有爭議的,不過真金太子最終卻沒能登上元朝皇帝之位。

在樞密院中的忽必烈一改在殿中的沉穩之態,怒氣沖天,劈頭蓋臉地將眾將大罵一通,「哼」了一聲,才重重地坐在了主位上,忽必烈了灰頭灰面的大將軍們,突然笑了起來:「好,好啊,來南人還是有幾分血性,這樣的對手嘛,才有意思,趙禥小子,有些能耐,來比起南朝老皇帝強了不少,如此之君倒也可以成為本汗之敵,阿術,具體情況如何!」

征南元帥兼樞密院副使的阿術小心說道:「稟大汗,根據從淮河南岸的陽家鎮及基地逃回的將士所言,加上臣等掌握的情報,大致情況應該如下,十月二十九日凌晨,南朝淮南西路制置使夏貴率領約千人的隊伍突然出現在陽家鎮西面,大汗請地圖,陽家鎮西面全是崇山峻嶺,無路可尋,所以我軍的防御以西門最為薄弱!」

忽必烈注視著地圖道:「這是細作營的問題,情報不全面!」

「是,大汗。」阿術接著道,「臣等商議後,推斷為,夏貴發現了一條密道,並從密道偷襲了陽家鎮,同時,北門遭到了來自南朝淮南東路的揚州軍的攻擊,而且是揚州中最為精銳的破虜軍,這支兩千多人的隊伍由淮南東路揚州制置使李庭芝手下頭號大將姜才率領,而南面的陽家屏也同時遭到了廬州軍主力的攻擊,人數估計在二萬名左右,統兵將領是原南朝夔州路的禁軍將領,現為廬州軍步軍統領的王勝!」

「來南朝是有備而來的,而且是淮南西,東兩路的聯合軍事行動!」

「是,大汗聖明!」

忽必烈怒道:「聖明個屁,繼續!」

「是,是。」阿術情知拍錯馬屁,忙道,「夏貴攻入陽家鎮後,我軍守將萬夫長虎馳立即組織鎮內的兩千名將士進行反擊,並依托我軍人多的優勢,意欲先將夏貴一舉擊潰,再援救北門,虎馳將軍派出了鎮里所有的將士圍攻夏貴,眼就要扭轉戰況,卻不料從敵軍中殺出一人,數招之下便刺死了虎馳!」

「什么。」忽必烈驚訝道,「虎馳也算是我朝將領中的好手,怎么只數招便遇害身亡!」

「大汗,後來據廬州軍中的線報,此人來自臨安,並非南朝軍中之人!」

「哦,沒想到夏貴軍中竟然有這等人物相助,來是准備充分啊,阿術,繼續吧!」

「虎馳身亡後,由其親衛首領虎炎率軍繼續攻擊,但形勢卻已急轉直下,就在這時,北門被姜才攻破,隨後,南朝軍隊南北夾擊我陽家屏守軍,我守軍雖奮力反擊,終因寡不敵眾,遂失守了山隘,最後只有數百人突圍而出,並幾經輾轉回到了我朝境內,再後來,夏貴之子夏青率三千廬州騎軍和來自壽春的統領苗再成合兵一處,攻破了我軍基地!」

聽完阿術的匯報,忽必烈冷靜地說道:「各位愛卿,大家都來說說對此次戰役的法吧!」

畏兀兒人(西北的一支少數民族,宋朝稱為高昌回鶻)阿里海牙首先道:「大汗,敵人暗中偷襲我軍,非好漢行為,況且兵力又多三倍於我,而我軍中有八成以上是漢人士卒,所以,臣以為我軍雖敗,但根本不足為慮也!」

阿里海牙,怯薛軍出身,作戰勇猛,為人豪爽,但一直不起漢人。

「阿里海牙將軍,戰爭只有勝與負,偷襲也好,明襲也罷,能夠獲勝便行,哪里會有什么好漢之說。」中書右丞相老將軍史天澤道,「大汗,此次戰役,雖說我軍敗了,然,勝敗乃兵家常事,淮河南岸的基地十分重要,丟了我們可以再奪回來,臣重點想說的是,這次戰役暴露出了我朝從上至下的輕敵思想,總是以為宋人只會防御,根本沒有膽量主動發起攻擊,陽家鎮守將虎馳,基地守將哈日查蓋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思想,所以,這點應該從我朝上層開始改變,告誡各軍對於敵軍千萬不得等閑視之!」

忽必烈點點頭道:「史丞相這一點說得很好,對此,本汗首先要進行檢討,是本汗過於輕視南人,才導致本汗手下各路兒郎也都產生了這樣的想法,真金,傳本汗旨意,嚴令各軍,特別是邊境交界處的駐軍,提高警惕,隨時注意南朝軍隊的動向,並將此次戰役通傳各軍,如果再有懈於防范者,定斬不饒!」

「是,父汗,兒臣明白!」

「幸虧此事的發生尚早,還不足以改變戰爭的根本走勢,而且也為我朝提了個醒,壞事也就變成好事了。」忽必烈哈哈笑道,「各位愛卿,數年來南人一直縮在城中,此次戰役既然是他們主動發起的攻擊,那大家就好好分析下,南朝的軍隊是否有了進步。」首發無廣告請到-<>-

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