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教育為本(2 / 2)

我搖搖頭道:「不是,對於我朝今後的教育方向,其內容卻是要轉到以自然科學為主的方面來,這點朕已經決定,你們無需置疑,當然,朕的意思並非說傳統文化不好,傳統文化需要繼承,需要發揚,還應去適應時代的發展,但是,要使我朝中興,建立我大宋之不朽基業,就必須在自然科學上達到領先的地步,這就需要教育部的大力推廣,這也是朕成立教育部的目的,新的教育體系將會以新型學校為主,比如,以臨安大學為代表的未來各類大學就會逐步取代原有的太學、國子學,朕打算自明年起,在我朝境內設置大、中、小三種層次的學校,這些學校全部以臨安大學所教授的科目內容為主項,並爭取在十到二十年內普及!」

江萬里又問道:「陛下,大學已有現成的模式,那中、小學又是什么樣的!」

「愛卿莫急,各位,你們邊喝茶邊聽朕仔細明說。」我也喝了口茶道,「大學你們都知道了,目前我朝有臨安大學和軍事大學兩所,但這還遠遠不夠,從明年起,根據發展的需要,將會陸續在我朝境內建立專業化更強的各類學院,比如,我朝目前能夠勝任自然科學科目的教授極少,那么教育部就應該首先設立專門的師范學院,負責培養各科目的先生教授,又比如,大夫郎中不足,那同樣可以設立專門的醫科學院,就類似臨安大學的醫科學院,負責培養我朝的醫生,也就是郎中醫官,這些學院根據需要可以在臨安,也可以在臨安以外的各路、各省建立,並非要完全集中在臨安,這點類似我朝各地的書院!」

「下面朕再來說說中、小學,對於教育,朕的意思是要讓我朝之人從小開始接受,當小孩在六七歲時,就可以進入小學學習,小學學生要學的主要內容是識字、識數並懂得各類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比如,在數學上,要學會最簡單的加減乘除法,要認識我朝通用的謝氏數字記錄法等,到了中學,就要學習更加深層次的基礎知識了,也即是要為進入大學打好基礎,做好准備。」我見大家聽得並非很明白,想了想道,「這樣,朕以大家都熟悉的傳統教學來舉例,小學生應該從識字學起,並能進行簡單的造句會話,然後要會寫一些小文章,能夠背誦簡單的詩詞歌賦,到了中學,就要求能夠熟練地寫出一般的策論,上到大學後,就要分專業進行研究了,有人可以專門研究詩詞,有人可以專門研究遠古文學等等,這就是中小學的含義,大家是否明白!」

江萬里點點頭道:「陛下,臣明白,這樣就可以形成階梯狀的學生構架,能夠讀書識字的小學生最多,而進行專門研究的大學生則最少,這種模式和科舉也有類似之處,從秀才到進士舉人,一級一級的!」

「恩,愛卿說得不錯,首先,朕打算從我朝州府一級的地區開始,再往縣級,鄉鎮發展,學校則先從兩頭,也就是大學和小學開始,再往中學發展,江愛卿,這具體的工作就交給你們教育部了!」

「是,陛下,臣遵旨。」江萬里道。

我接著又對史岩之道:「軍事大學則會獨立於教育部,暫時先隸屬於軍務院吧!」

「是,陛下。」史岩之應道。

沈逸秋道:「陛下,那科舉是否保留!」

「科舉、書院等傳統教育都會保留!」

何基道:「陛下,要在全國開辦各類學校,目前的主要問題應該有兩點,一是經費問題,二是師資問題,這兩點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何愛卿說得不錯,經費和師資是開辦學校的兩大難點,對於學校的經費,朕會讓戶部撥出專款交給教育部統籌安排,以後朕打算會根據每年全國稅收的總額,提取一定的比例作為教育費用,同時,讓地方官府想法籌集一部分資金,也可以讓有善心的私人出資辦學,在貧窮的邊遠山區,還可以通過紅十字會,開辦希望學校,總之,開辦大中小學,是以朝廷為主,地方為輔,全民參與的一件重要大事,朕會將普及教育作為我朝長期的基本國策,首先會從普及小學開始,至於師資,從眼下的情況,就更為困難了,我朝雖然文人甚多,但通曉自然科學的人才卻是太少太少,你們有何建議!」

何基道:「陛下,今我朝書院甚多,是否可以從這些地方招聘!」

「當然可以,只是書院中一樣缺少精通自然科學的先生教授!」

沈逸秋道:「陛下,臣有兩法!」

「愛卿,請講!」

「陛下,首先可以讓各地官府在當地選出有志於教育事業的年輕秀才們,集中送到臨安大學,由大學辦理短期培訓班,這就類似紅十字會采取的培訓法,當他們有了初步知識後,便可回去教授一些基礎課程,等到休假時,再來大學接受第二次培訓,如此循環,可以解決部分師資問題;其次是陛下前面提到過的,開辦師范學院,這點請江尚書將其作為教育部的首要事件!」

「恩,可行,對了,何愛卿!」

「臣在!」

「你抽空將臨安大學先生們的俸祿情況告訴下江愛卿,江愛卿則可以借鑒之,然後制定出今後我朝各級學校先生教授的俸祿標准,要讓有志於教育事業的先生們衣食無憂,更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待遇會參照我朝之官員!」

「是,臣遵旨。」何基、江萬里同時道,首發無廣告請到-<>-

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