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科技興國(2 / 2)

同一天,根據臨安大學、皇家科學院提出的人選,經我審核後,由政務院對外公布了大宋科學國士的名單。

被授予第一批科學國士頭銜稱號的科學家一共有十六位,其中最高一級的是三品科學國士,共計三名,分別是臨安大學副校長沈逸秋、火葯監火器大師雲伯飛和臨安大學數學系主任楊輝,這三人中,沈逸秋是以其眾多的發明創造被評為三品國士的,其中一項發明是深井鑽探技術的改良,這種改良後的鑽探技術幾乎和後世的鑽探技術一樣,並首次采用了鐵制器具取代了原有的木制鑽筒,只不過後世的鑽筒使用了更為先進的合金銅,這項技術甚至被後人稱為我國古代的「第五大發明」,楊輝是因為在數學領域取得的成績,僅憑其發明的「楊輝三角」就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所以由我欽定,從原定的四品國士晉升為三品,雲伯飛則是因為火器研究之故,但因為其所研究的領域乃是國家機密,在公布的成就上只是含含糊糊地寫到,在兵器的研制上有獨特的貢獻,因此位列三品。

在最先的提名里,臨安大學和皇家科學院的建議只是從四品國士開始,雖然我多次重申科技的重要,但包括沈逸秋在內的科學家們,都認為科學的價值不足以和三品或以上級別的官員相提並論,在百姓眼中,三品官員的確是官銜很高的朝中大臣了,就像工部尚書,也只不過是正三品官員,連宋朝偉大的科學家沈括也稱自己的研究發明只是小玩意兒,可見古代社會對於科學的認知度是相當的低下了。

本來我是想直接將雲伯飛等人直接提為二品科學國士,但長考之後,還是決定從三品國士開始。

四品科學國士也是三名,以全覺為首,另有五品兩名,六品四人,七品四人,這四位七品科學國士我都認識,分別是改進紡織機的黃道婆,發明鍾表的楊筱之,戰船設計師宋無心和針灸學專家御醫周輝,本來楊筱之因發明鍾表之故被提名為六品國士,但他堅持說,當鍾表的誤差能夠控制在一個字(五分鍾)以內時,才有資格榮升六品國士。

臨安大學(原貢院)門前的廣場上,政務院於原先的紅榜發放處張貼了十六位國士的名單和基本成就。

對於這十六人的名字,百姓都是十分陌生,除了有子女在臨安大學讀書的家庭以外,幾乎是一無所知,至於他們的發明成就,就更是不明所以了。

宣傳欄下有不少臨安大學的學生,一邊散發著科技月活動的宣傳單,一邊不停地給觀的百姓講解答疑,最令百姓感興趣的不是這些人和成就的本身,而是科學國士的品位問題。

「發明一項小玩意兒就能當官,甚至還有三品大員!」

「大哥,你清楚了,是相當於同等級別官員的俸祿和待遇,不是真正的做官!」

「也差不多的,同樣也是朝廷授予的!」

「那倒也是!」

「要不大哥你也去發明一項什么玩意,這上面不是寫著嗎,朝廷鼓勵天下的百姓都參與到科技活動中,可以自行申報相關的發明創造或者學術文章,一經選中,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或者到皇家科學院任職,由朝廷發放科研經費等!」

「哎,兄弟你有所不知啊,你大哥我雖說滿腹經綸,卻只是限於詩書經文,對於這些自然科學一竅不通啊!」

紅榜的另外一面則是部分科技成果的展示,有新型煙花,有小「機器」人,有紡織機,有針灸銅人像,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的模型,這其中的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就是楊筱之發明的大鍾了,體積大,重量重,還能相對准確、相對直觀地到時辰。

在這里觀的百姓人數多了好多,懂不懂沒關系,熱鬧的本事那可是天生俱來的,何況這些都是極其新鮮的玩意,從來沒有見過。

臨近傍晚時分,一位工作人員大聲叫道:「下面進行煙花表演,請大家站到廣場的邊沿。」

最新更新章節,請登錄|悠|客|書快無錯誤!永久地址: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書 >,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更多全本txt小說請到書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