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帝王學(2 / 2)

帝王學是一門平衡學。對統治者而言。無論哪一派過於強大。都不是什么好事。在宋朝的這兩年里。我深深體會到。岳飛功高震主。軍權在握。且又無法做出姿態讓高宗帝放心。自然就會成為高宗心里的一根骨刺。這才有了秦檜使奸。高宗順水推舟。冤獄發生。

兩年來。對於官場上的很多事情。哪怕是不平之事。我都能習以為常。而這些事情要是放在後世。我都會憤而斥之。就像賈似道。要是在後世。我有權的話。估計就會直接將其斃了。現在我卻會考慮得多。倒不是考慮正義與非正義。而更多的是在思索。是否對我有利。

君弱臣強。這位帝君便會時刻提防著手下的大臣。生怕他們造反或者是「被造反」。所以寧肯錯殺。也不願意放過。至於外敵環繞。也會暫且放在一邊而不顧。君強臣弱。則會導致整個管理層無法實施皇帝的政策綱領。最終只能讓皇帝認為大臣們個個無能。因此。只有君臣慶合。才能使國家真正走向富強。

我不管文天祥、陸秀夫是否明白。笑道:「好了。這事不用再議了。賈似道嘛。朕心里有數。」

「是。陛下。臣陸秀夫還有一事。」

「陸愛卿。請講。」

陸秀夫言語直接道:「陛下。今年陛下外出的時間過長。讓大臣們猜測不已。臣以為。陛下當適可。」

「這事啊。君實。宋瑞。朕認為。治理國家。當以制度律法為基礎。朕的任務是決定方向和國家大計。而具體實施就要靠大臣們齊心協力。按照制度去執行。同時也要有律法作為監控。如果事事都要朕親力親為。那就會導致君強臣弱的不利局面。對於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不是什么好事。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是。陛下。」

「兩位愛卿。今日就到此。後日朝會再議。」

我在御書房了全玖留下的數十份奏折。問道:「玖兒。這些奏折急嗎。」

「官家。不是很急。但玖兒和太後都認為需要官家過目。比如。其中有一份是農業部尚書趙葵的奏折。內容是因為趙大人身體不佳。請求辭去尚書一職。」

我記不住歷史上趙葵的去世時間。愣了下道:「玖兒。宮中御醫給趙愛卿檢查過了嗎。」

「官家。上月中旬。趙大人偶得風寒。之後便時好時壞。經御醫檢查。認為是年歲已高。身體機能受損之故。其身體狀況很難復原。可能沒多久了。連太後也親自去望過趙大人了。」

「玖兒。將趙愛卿的奏折找出來。朕要。」

「官家剛剛回宮。路途勞累。今時間不早了。要不明日再吧。」

「沒事。朕今晚就只這一份。」

趙葵的奏折寫到:「陛下。臣自幼從軍。轉戰沙場五、六十年。先後與金國、蒙古國交戰數十次。勝負參半。然。自端平入洛後。蒙古人越打越強。我朝只能轉攻為守。老臣深感汗顏。愧為軍人。自陛下登基。老臣蒙陛下器重。以八旬之軀成為農業部尚書。雖然轉為文職。但老臣從陛下的所作所為中。重新見到我大宋復興之曙光。只可惜老臣老矣。不能跟隨陛下北伐中原。不能親眼見到陛下收復山河之壯舉。為憾。臣自感時日不多。今有兩事上奏陛下。一是向陛下推薦農業部侍郎楊棟大人。楊大人年富力強。為人正直。可以接替老臣尚書之位。二是希望陛下揮師北進之日。勿忘讓人焚書告知。以讓老臣在九泉之下為陛下吶喊助威。老臣趙葵於十月十一日上奏。」

「玖兒。這兩天趙愛卿病情如何。」

「官家。據御醫講。時好時壞。」

我嘆道:「趙葵家族自其曾祖『鐵面御史』趙抃起。歷經四世。均為我朝之重臣。實為功在社稷。朕明日一早便去趙府趙愛卿。小七。」

「小的在。」

「小七。明早前往千島湖之事安排好了嗎。」

「回陛下。已經安排妥當。」

「好。明早你按時出發。另外。你去通知下御醫中的主治醫官。讓他們明日未時(下午一點)隨沈墨到獅峰商行。朕有事找他們。」

「是。官家。」

「好了。小七。你去休息吧。玖兒。我們回寢宮。」

轉日一早。我沒有睡懶覺。而是在袁棘、藍羽以及二十名御前侍衛的陪同下。前往趙葵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