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蒙古告示(2 / 2)

「官家。你今年才二十多歲。應當有一批和你年齡相仿者環繞在你左右。不然。再過十來年。像葉夢鼎這批大臣都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哪里還能做事呢。更何況。年長者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會遠遠慢於年輕者。他們有時會成為官家你實施變革的阻力的。」

有了謝道清的支持。我更加堅定了提拔年輕官員的想法。

我點點頭道:「母後。這事我會盡快提到日程上。」

吃完飯。我也沒有多做停留。御書房內畢竟還有不少積壓的奏折需要我批示。

次日的朝會上。我著力表揚了所有的大臣:「各位愛卿。在這一個多月里。盡管朕沒有上朝。但各部各司的事務都有不同程度的進展。並沒有因為朕不在你們身邊督促。你們就有所放松。這是官員走向成熟的標志。也是一個朝廷走向正規化的標志。對此。朕頗感欣慰。今天已是十月中旬。眼著。一年又要結束了。咸淳二年是十分關鍵的一年。這一年不僅延續了咸淳元年以來的變革。更是咸淳三年的基礎。因為咸淳三年年底就是朕預測的漢蒙戰爭的開始時期。雖然。今年形勢喜人。卻也迫在眉急。大家務必不可放松。仍要保持現在這種旺盛的斗志。再接再厲。為咸淳二年畫上一個圓滿的收官符。」

「是。陛下。臣等謹遵陛下旨意。」

「各位愛卿。第一時間更新 有本請奏。」

陸秀夫有些著急道:「陛下。臣有本奏。」

「請講。」

「陛下。昨日接到蒙古方面傳來的消息。忽必烈於九月二十九日正式公布了蒙古南征將領的名單。」

「是嗎。念。」

「是。陛下。」陸秀夫記憶力甚強。一字不漏地將忽必烈的昭告背了出來。「蒙古大汗忽必烈昭告天下。天下之勢。分久必合。今南朝氣數已盡。猶如垂暮之老人。腐朽不堪也。而我蒙古則是蒸蒸日上。實乃清晨之太陽。上承天命。必將一統天下。更多更快章節請到。為早日實現南北統一之大業。本汗特此任命。阿術為征南大元帥。真金、史天澤為正副監軍。伯顏、張柔、阿里海牙、合丹為副元帥。董文炳、趙璧、劉整、綦公直、郭侃、阿塔海、昔剌木、忽刺、奧魯赤及孔元為征南十大都指揮使。阿刺罕和張弘范擔任左右先鋒。帝師(未署名)為行軍軍師。姚樞為行軍參議。統領東、中、西三路大軍。合計人數五十萬。隨時准備南下滅宋。」

「五十萬。」不少大臣開始嘀咕起來。要知道蒙古人前兩次攻宋。最多也就派出二十萬人馬。

「這么多將士。阿術、張弘范、伯顏。更多更快章節請到。呵呵。全是蒙古名將。這算是示威嗎。」我笑笑。「陸愛卿。從速著人將這些人的詳細資料調查清楚。還有。那未署名的帝師是誰。也需重點查清。來。大戰就要來了。」

「是。臣遵旨。」陸秀夫道。

不過。在陸秀夫心里又多了一個疑問。為何陛下會提及伯顏和張弘范。阿術倒也罷了。十年前蒙古征服大理時。便已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但另外兩人在蒙古似乎並不出名。遠不如張柔、董文炳等人。

「陛下。臣文天祥有本啟奏。」文天祥出列道。「陛下。農業部尚書趙葵大人因病告假。並提出辭呈。請陛下指示。」

「此事朕已知道。農業部侍郎楊棟。」

「臣在。」

「楊棟。朕命你以農業部侍郎之職暫行農業部尚書之權。」

「是。陛下。臣遵旨。」

「好。各位愛卿。朕再來說說當今的漢蒙局勢。忽必烈的公然挑釁。也就表明了。宋蒙大戰為時不遠了。近一兩年。我朝變化甚大。國力逐漸恢復。同時。蒙古人也一樣在變革朝政。忽必烈重用了一大批原金國漢人。其國力也超過了蒙古汗位爭奪前的水平。目前。宋蒙雙方都在搶時間。都想在大戰爆發前積累起足夠的財力物力。所以。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里。各位都要有思想准備。這一戰必將是我朝和蒙古的生死之戰。南北對峙的局面很快就要打破。蒙古忽必烈是不會允許南北共存的。當然。朕也不允許。」

「自太祖太宗打下我大宋江山以來。一直深受遼、金、西夏、蒙古的窺視。三百年來。大多數時候。我朝的對外國策都是采取以和為貴的方式。結果呢。敵對國得寸進尺。甚至在一百多年前。小小的金國竟然占領了我們北方的大片土地。雖有高宗南渡。保住了我朝的半壁江山。但靖康之恥。至今未雪。三十年前。先帝北伐。卻因種種原因。失敗而歸。於是有人認為先帝過於激進。不該和強大的蒙古鐵騎硬對硬。還給了蒙古人南侵的借口。之後。對於端平入洛的對與否。我朝一直爭論不休。朕在此明確指出。端平入洛本身是絕對正確的。」

我越說越來勁。繼續道:「當時。金國已滅。蒙古暫未穩定。出兵乃是恰逢良機。但是。由於那時的朝中。出現了兩種相反的聲音。導致了我軍在戰與不戰之間顯得猶猶豫豫。先帝制定的戰術根本無法貫徹執行。各軍之間無法協調。各自為政。後勤補給也出現了斷檔。這就是失敗的根源。接下來的三十年間。蒙古人越打越強。而我朝卻只能陷於長期被動的防御中。蒙古方面有不少人認為。我朝被滅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沒有一座堡壘能夠保證永遠不被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