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針鋒相對(2 / 2)

「恩。免禮。各位。坐下開會。」

「謝陛下賜座。」

「各位愛卿。忽必烈的告示相當於對我朝所下的宣戰書。從即日起。我朝也需要針對其告示做出我們的軍事布局了。這就如下棋一般。既然對方已經下出了第一招。那我們自然要做出應對。不管蒙古人的這招是虛是實。都表示棋局已經開始了。在開會之前。朕突然想到。蒙古劉整不是叫囂著要打造出一支無敵水師嗎。如果其言不假。那蒙古就會是四路大軍南下了。」

陸秀夫道:「陛下。這種可能很大。」

我指著牆上的地圖道:「各位請。蒙古水師可以從三路發起進攻。更多更快章節請到。一是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第二路就是經漢水南下。未來的襄陽之戰是水陸兩軍的聯合之戰。朕研究過襄陽城防圖。蒙古人若要拿下襄陽。勢必需要水師之助;第三路則是經東部沿海。直接南下。這一路下來。就會威脅到我朝的兩浙路。」

水師統帥李北洋道:「陛下。臣以為。長江水域有重慶府釣魚城所阻。張珏將軍和彭大雅大人駐守重慶。蒙古人勢必難以討好;漢水流域屬於內河。以劉整之能。是完全可以打造出適合內河的戰船。而我襄陽守軍盡是陸軍。所以。我朝駐守漢水的水師當加強;至於海路。臣以為將會是逆賊劉整的主要進攻路線。因為海路最適合大規模的水師之戰。劉整想要證明自己。就要在海路擊敗我朝水師。而且。從北往南。可以威脅到我朝的腹地--江浙路。當然了。我朝之水師也可徑直北上。威脅蒙古國的腹地。因此。海路之戰會是雙方水師交戰的重點。陛下放心。即便我朝沒有巨艦。沒有神器。臣相信我朝水師也一定會戰勝蒙古水師的。」

我點點頭道:「好。李愛卿。朕信之。朕問你。你們水師前去探查去往高麗的海路。結果有了嗎。」

「回陛下。已經完全清楚了。」

「恩。不錯。各位。下面正式開始今日的軍事會議。」

賈似道難得如此積極。竟然率先發言道:「陛下。既然蒙古人弄出個征南告示。那我朝也該針鋒相對。成立一個北伐指揮部。同樣也昭告天下。」

「師臣。提議甚好。准奏。君實。這事就交給你們軍務院。你們也弄一個相似的告示出來。以平息我朝百姓的擔憂。打擊忽必烈的囂張氣焰。陸愛卿。范愛卿。對於忽必烈的告示。你們軍務院和兵部有何法或者應對措施。」

「陛下。」陸秀夫站起道。「昨日接到消息後。軍務院便和兵部連夜就此事進行了商議。大家認為。蒙古方面的消息絕不是無的放矢。而是大戰前的信號。其目的首先是想給我朝將士和百姓造成恐慌心理。是以。剛剛太師大人的提議臣等也都認可。軍務院和兵部今日一早便以六百里加急通知了各大軍區。讓他們隨時注意各地蒙古軍隊的動向。嚴令各軍區務必小心從事。同時。也告訴他們暫且以不變應萬變。苦練內功。只要自身軍力過硬。便能隨時打硬仗。另外。還有三條措施。一是加大北方的斥候力量。二是令各軍區每隔十日的旬報改為每隔五日一報。三是將軍需道路的檢查周期從原來的三月一次變為一月一次。以保證軍需物資的暢順。陛下。還有一點。是有關合並揚州軍區和廬州軍區。成立江淮軍區之事。雖然大家都認為利大於弊。但對於合並後的軍區制置使人選卻搖擺不定。」

夏貴和李庭芝都是當世虎將。難也就難在這里。一山不容二虎。兩軍區合並。誰為首。南宋百年間。這兩大軍區時而合時而分。始終沒有一個定論。

我想了想道:「這事待年底各軍區制置使回來時。朕再做決定。」

「是。陛下。」

「對於未來的宋蒙大戰。朕認為在主力戰場上。歷經三個階段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朕之前說過的。防御、相持和反攻。當然。朕所說的防御已經不是消極、被動、單純的防御了。而是要利用我朝城池之堅固。盡可能多的將蒙古軍隊的有生力量消滅在城牆下面。在相持階段。則可以通過偷襲、伏擊等多種方式。揚我步兵之長。局部蠶食敵人。要讓蒙古士卒覺得草木皆兵。到了反攻階段。則是我軍要進攻敵人的城池了。因此。軍務院和兵部現在就需要著手制定不同階段的作戰戰術概要。年底時正好和各軍區商議。」

「是。陛下。」陸秀夫和范文煥齊聲道。

「另外。在年底之前。你們還需做出登陸高麗的詳細方案。朕打算在明年一開春便出兵高麗。爭取在蒙古人南下之前先拿下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