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修書寬心(2 / 2)

「臣等參見陛下!」

「免禮,三位愛卿辛苦了!」

「謝陛下!」

簡短的禮節後,文天祥向我匯報了此次襄陽之行的經過。

「蒙古人的做法無疑就是在逼迫我朝出動援軍,他們好趁機圍點打援。」聽完匯報後,我首先說道。

「陛下聖明。」文天祥道,「從種種跡象表明,蒙古人並未急於攻城,而只是在虛張聲勢,以拋石機等遠程武器進行攻擊,同時逐步將其陣地向前推進,采取步步為營的方式,縮小包圍圈!」

「恩,其實忽必烈的技戰術是正確的,而且蒙古人大力改良拋石機也是可取之法,只不過,他們萬萬不會想到,世上還有火器之利!」

陸秀夫道:「陛下,火器雖然有其長處,但臣覺得,最關鍵的還是陛下能夠洞察先機,料敵預先,這才是我朝擁有的最大優勢!」

我笑笑道:「君實,各軍區的新兵已經到位,領兵的將領有無空缺!」

「陛下,對於普通將領,各軍區普遍的做法是提拔原有的老兵,但對於高層將領卻有所欠缺!」

「恩,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對了,君實,今年的科舉已經結束,朕專門召見過今科的狀元張鎮孫,此人雖說是一位讀書人,但對於行軍布陣也頗有興趣,朕征求過他的意見,打算讓他到軍務院任職,或許將來又是一員儒將,就像印應雷、昝萬壽一般!」

張鎮孫,廣東順德人,按照歷史的進程,會在三年後的咸淳七年被欽點為狀元,其為人正直、忠義,後經略廣州,廣州被蒙軍所克,張鎮孫兵敗被俘,英勇就義。

在我到來後,張鎮孫的科舉提前了一屆。

陸秀夫道:「那好,臣來安排此事。」陸秀夫本身也是科舉出身,對於讀書人從軍自然毫不排斥。

「今科的武舉殿試因為戰爭之故,延到了十二月初,希望這次的武舉也有所收獲吧,還有就是軍事大學的學員,他們也將是我朝軍中將領的主要來源之一!」

「陛下。」賈似道突然言道,「臣昨日去往吏部公干,聽吏部官員說,岳元帥後人在得知陛下祭拜岳廟後,有好幾位年輕人於日前來到吏部報到!」

「是嗎,岳飛後人四散於各地,不只是哪一支的後人,小七,一會你去趟吏部,將這些人的資料調來!」

「是,官家!」

「好了,下面來說說有關湖北省省長之事,你們怎么看!」

文天祥道:「陛下,在四川、湖北、安徽、江蘇四地,因為戰事之故,各省省長均由當地軍區的制置使兼任,呂文煥將軍文武雙全,臣認為其擔任此職,並無不妥之處!」

「師臣,你的意見呢!」

賈似道訕訕一笑:「陛下,呂大人所說的劉整之事,乃臣之過,臣有罪,臣以為,戰事之際,當以國家為重,呂家在襄樊之地根深蒂固,雖然擁兵但並無自重之態,陛下可以告訴呂文德,言陛下對呂家十分信任,並無半分猜忌之心,讓呂文煥擔任省長,乃是因為戰事之故,政務院經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戰爭結束後,自會調整!」

史岩之道:「陛下,太師之言在理,擁兵但不自重,臣附議!」

呂文德的意思十分明顯,生怕呂家權勢過重,引起皇室、朝廷的猜忌,我想了想道:「那就依太師之言,朕親自修書一封,以寬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