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大理城(2 / 2)

太和鎮是座古鎮。位於蒼山北麓。其歷史悠久。較之大理城更為久遠。更多更快章節請到。在作為南詔開國都城之前。已是一個具有相當規模的河蠻城邑。南詔國建都於此。名為太和城。後毀於戰火。唯太和鎮保留下來。

「高帥、田將軍。前面就是太和鎮了。」段東樓勒住韁繩道。「太和鎮並無敵軍。按照計劃。我部潛伏在蒼山一帶的五百名將士應該已經控制住太和鎮了。」

在段東樓發出信號後。太和鎮里傳來同樣的回聲。隨即。鎮門一開。十來名手臂上綁著紅色布帶的黑衣人走了出來。

為首之人道:「末將段雲見過大將軍。太和鎮已在我軍的掌握之中。」

段東樓下馬道:「段雲。更多更快章節請到。辛苦了。」

「不辛苦。大將軍請。」

「好。」段東樓轉身對高達等人道。「高帥。請。」

段雲將段東樓、高達和田修顏帶到了太和鎮的中心。走進了一棟磚瓦房屋道。「大將軍。這是我軍臨時指揮所。請。」

落座後。段東樓首先道:「段雲。給各位將軍介紹下眼下大理城的情況。」

「是。將軍。」段雲從懷里取出一幅簡易地圖道。「各位將軍。請看。這是大理城的地圖。目前。大理城共有駐軍二萬三千人。其中蒙古軍五千人。由萬夫長忽敦統帥。大理軍一萬八千人。由段慶統帥。昨天夜里。從城西方向又有大約一千多人進入了城內。領兵之人似乎是忽都。忽敦和段慶武藝高強。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再來看大理城的布局。大理城分為新城和舊城。舊城即是阻苴咩城。新城在舊城西面。兩城相連。十多年前。自打蒙古人進駐後。便將新城城門從原來的六門改為了四門。分為東南西北四門。每門均有約兩千名蒙古軍和大理軍共同鎮守。而舊城依舊只有南、北兩門。也駐扎有同樣的兵力。其西為蒼山。右為洱海。」

高達道:「大理城城牆堅實。我軍又無拋石機等遠程武器。當如何為好。」

段東樓道:「高帥。雖然在大理城中我部不像在昆明城里強勢。加上蒙古人知道我軍已經拿下昆明。勢必會加強戒備。所以。留在大理城中的我軍內應基本上起不了作用。不過。城中守將忽敦和段慶都是有勇無謀之人。末將建議。待我軍休息一日後。明日一早。末將以舍利畏之名率領興復軍前去北門挑戰。高帥則隱藏於北門五里之處的永平坡。末將伺機敗陣。將其引來。高帥指揮大軍從永平坡兩邊夾擊。圍而殲之。如果敵軍不來。則徐徐再圖不遲。」

「恩。如此可行。」高達道。「修顏。傳令各軍。就地扎營。並讓范文虎將軍、龍在田將軍、洪升將軍來此。我等一起商議下明日之戰。段雲將軍。有勞你多派斥候。四處打探情況。」

「是。高帥。」

約莫半個時辰後。眾將匯聚在臨時的指揮所里。商討攻打大理城的方案。

高達道:「各位將軍。我軍人數雖然多於敵軍。但大理城經營良久。易守難攻。按照常理。我軍可以采取圍困的方式逼敵與我軍決戰。然。陛下有令。我軍必須速戰速決。大家暢所欲言。看看有何良策。」

次日清早。天還未亮。習慣早起的大理城主帥忽敦便將忽都、段立叫到了帥府。

「忽都。鄯闡城內一萬多大軍。竟然在一夜之間就被攻破。你該當何罪。」

忽都忙道:「大哥。啊。不。大帥。實在是因為舍利畏在城里作為內應。我軍猝不及防。加上宋軍人數眾多。才有此一敗啊。」

「是啊。大帥。」段立也附和道。「南朝大軍不下五萬人。一擁而進。雖然我軍拼命抵抗。無奈舍利畏部打開城門。實屬無奈。望大帥明鑒。」

忽敦呵斥道:「胡說。南朝軍隊正在其邊境之地和我朝大戰。哪里會有五萬之多。是不是妖僧舍利畏再度舉事。其中有少量宋軍混在其中。」

忽都道:「大帥。應該是宋軍。聽口音像是南朝的川軍。領頭之人好像姓田。」

「川軍。姓田。」忽敦哼了一聲道。「南朝的四川軍區一共只有六萬多人。一下來了五萬人馬。這可信嗎。再說了。南朝川軍中廂一級指揮使以上的將領似乎沒有姓田的吧。」

「大帥。這。。。。。。」

「一萬多將士。現在只剩下不到兩千。該如何向皇上交待。」

段立小心翼翼道:「大帥。從敵軍的戰斗力來看。遠在我大理軍之上。的確不是舍利畏的叛軍。」

忽都道:「大帥。再給末將五千兵馬。末將這就去將鄯闡城奪回。」

忽敦冷笑一聲。正待說話。就聽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隨即聽見親衛隊長隆山在門外道:「報。大帥。北門外出現敵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