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參議院(2 / 2)

自秦朝一統天下以來,每一代開國皇帝無不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可以永久守住江山基業,但又有何人能夠做到呢?究其原因,都歸結為出現了昏君、庸君,又或是奸臣、逆賊,知道了表面原因,哪又該怎樣避免呢?

封建體制決定了任何朝代都不可能有萬世基業,因為封建zhuanzhi就是人制,這才是內在原因。

范直尚小心翼翼道:「皇上,微臣有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有話請講。」我笑笑道,「范愛卿,在議事之際,所有人均可暢所欲言,這就是他媽的一種體現,當然了,如果在政策制定下來後,朕就不會允許再出現不同的聲音了。」

「是,皇上。」范直尚言道,「皇上之思路開闊,想法極好,但微臣有慮,倘若軍、政兩院的提案始終得不到參議院的通過呢?比如,軍務院提議,要這般進攻蒙古,而參議院不同意,那會不會錯失良機呢?」

「范愛卿,應該是朕沒有說清楚,對於軍務院的提案將分為兩類,一類是戰事,這點不用通過參議院,原因很簡單,參議院的議員們大都不會是軍人出身,自然不通軍事,不能讓外行來監督內行,這就好比朕在軍中全面取締監軍一職,參議院針對的只是軍務院有關文職方面的提案。比如,在和平年代,軍務院提出要增大軍備開支,那就必須由軍務院說明原因,如果征得參議院同意,那就可行,如果未被通過,那軍務院的提議就會作廢。」

絕大多數在座之人都是軍中大將,聽我說到戰事軍務不歸參議院審核,均自放下心來。自宋太祖起,軍中事務大都受文官節制,現在好不容易得以改變,倘若又出現一個外行的「婆婆」,豈不是回到老路?

陸秀夫道:「陛下,如果軍務院認為很有必要,要堅持呢?」

「遇到這種情況,朕會做出最終的仲裁。軍務院的提案或許會牽涉到國家對外的政策,所以可能會出現特例,而政務院的提案基本上都是內務,將會成為參議院審核的主要內容。朕來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政務院提議,將盜竊十文華夏幣作為官府立案的標准,但參議院認為,由於經濟快速發展,我朝百姓的生活水平大為提高,十文華夏幣太少,不予通過,那政務院以及制定這項制度的部門就應該重新制定,二十文?三十文?直到和參議院達成一致。」

「是,陛下。」陸秀夫想得很簡單,還是由皇上作主。

「各位愛卿,建立參議院一事將會是一項漫長的事務,或許三、五十年才會成形,但只要形成這樣的體系、制度,數百年後,我朝的**就會達到一個嶄新的境界。師臣,趙愛卿,陸愛卿,朕今日將你們叫來,就是要讓你們做出計劃,之後再和朝中商議,等宋元戰事結束後,就要開始著手建立參議院了。」

「是,陛下,臣遵旨。」賈似道等人一起答道。

「三位愛卿,襄陽城的情況如何?」

賈似道起身道:「陛下放心,襄陽城一切安好,臣等這次前來,只有一事稟報。」

「何事?」

「陛下,襄陽軍區制置使呂文德呂大人因身體原因提出致仕,請陛下指示。」

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源於周代,漢代以後形成制度。一般而言,官員的致仕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者則會提前。呂文德雖然只有六十出頭,但身體有疾,這是我知道的。

想到呂文德還有一個月的壽命,我嘆了口氣道:「師臣,准其致仕。三位愛卿,傳朕旨意,加授呂愛卿少師銜,封衛國公,賜金帶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