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節閱讀_31(2 / 2)

那時分全國還沒片面普及義務教育,善因徒弟又不肯收取學費,為了節省開支費用,那些課本全都是大和尚一手抄寫的。

教室里沒有現成的黑板,善因和尚就將寺廟里的土磚牆刷成了白色,再在牆旁擱了桶白灰水,每天上課時用了木炭在牆上寫字,當天下課後,大和尚就會用白灰水重新刷一遍牆,第二天干透了後,又可以持續用。

大和尚來了寺廟十余年,算起來,每天平均刷一兩次牆,那面牆上的石灰也是干了有刷,刷了又干,積了厚厚的一層。

隨著那桶石灰水也是由白變成了灰又由灰變了白,孩子們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

每天早上的課被分三次,四十五分鍾一堂課,第一堂課是針對九歲以下,底子比較差的小孩的。第二堂課是針對九歲以上,有點底子的大孩子們的。學習的內容從寫字到算數,再到造句背誦無奇不有。第三堂課是練習寫字,善因師父寫得一手的好字。

善因講課從不拘泥於課本,會結合當地的民俗風情說些故事,所以孩童們上課也都聽得很起勁,課堂紀律很好。

小鮮拿到的課本後。頁腳上都卷起了毛邊兒,看著是別人用過了的,不過下面的字寫得很好,字跡雋秀,看得出大和尚的

坐在後頭的小海告訴小鮮,課本全都是回收的,大的留給小的,越往上去。讀書的人越少,課本也就越新。

小鮮在家里由著諸時軍教過一些字,看過一些兒童讀物她,翻看了下後就發現,大多數的字她都是認得的,所以下課後沒多久,小鮮就去換了本適宜高年級用的課本。

「你是新來的吧?」善因和尚清瘦的臉上掛著和氣的愁容,聽說小鮮要換課本,就又找出了幾本書,從一年級不斷到五年級。他先是抽出了本二年級的,小鮮瞅了瞅。又拿了本三年級的。

翻過三年級的書後,她又看要了四年級的,前前後後,不斷翻到了五年級。

善因和尚看著也覺得奇了,山里娃的程度普遍不好,看小鮮的年齡和她的認字程度,可比普通的小孩高多了。

「豬小鮮。你確定看得懂五年級的書?」冶子湊到了一旁,很是疑心地看著那本課本。

「錯,我就只認得四年級的課本。我才不要和你坐一排,」小鮮拿起那本四年級的課本就往回走,教室里的規矩,她看了一個早上也知道了。

為了方便教學,程度差不多的先生都是坐一塊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