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爭奪輿論陣地(2 / 2)

國士無雙 驍騎校 1644 字 2020-09-07

事件在最高當局的介入下順利解決,楊森哪敢要宋美齡的錢,表示願意將一萬元退還,房子白送。

姚依蕾才不受嗟來之食,這棟別墅比起自家在省城楓林路和北泰江灣的房子差遠了,純粹是為了爭一口氣才非要不可的,於是,假房契換成了真房契,一萬塊撿了個大便宜。

當大家從周公館搬走的時候,竟然有些依依不舍,八路軍辦事處的工作人員們熱情厚道,待他們就像親人一樣,周恩來更是無微不至的關心著孤兒寡母,怕飲食口味不習慣,特地請了江東籍的廚子,怕小孩子們失學,還給聯系了家庭教師。

「我們以後就是朋友了,歡迎你們隨時回八路軍辦事處做客。」周恩來和每一個人握手道別,幾個孩子都掉了眼淚。

一群孤兒寡母坐著八路軍辦事處的卡車浩浩盪盪來到新家,一個個全驚呆了。

門口圍了大群的記者,鎂光燈閃個不停,還有憲兵和警察在維持秩序,別墅裝修一新,佣人廚子一字排開,正等待著新主人的到來。

眾人小心翼翼的進了別墅,發現四下裝飾一新,木地板重新打蠟拋光,地毯、窗簾、沙發罩子全換了新的,電燈電話電扇收音機一應俱全,廚房里鍋碗瓢盆齊備,卧室里床單潔白,連女孩子玩的洋娃娃都預備好了。

記者們一擁而上,自報家門:「我是中央通訊社的記者,請問你們住進新家有什么感想?」

「我是大公報記者,陳夫人您對黨國的烈士遺孤照顧政策怎么看?」

「我是美聯社記者,請問陳夫人……」

姚依蕾一頭霧水,心說楊森怎么會如此好心,把佣人仆婦家具家電都配齊,還找來一幫記者給自己臉上貼金,這手筆,看起來倒像是宋美齡的風格。

一陣汽車喇叭響,插著青天白日旗的雪弗蘭轎車駛來,車上下來的是蔣夫人美齡女士,記者們立馬一窩蜂的轉過去采訪她,把姚依蕾給晾在門口。

宋美齡儀態萬方,應付自如,先幾句話穩住記者們,然後走到姚依蕾面前,和她親切握手,噓寒問暖,繼而走進客廳,慰問每一個烈士遺孀和孩子,中央社和美聯社的記者被特批入內,跟隨采訪。

「委員長囑咐我給你們帶好,有什么困難,可以直接給我打電話,這是我的號碼。」宋美齡將寫著電話號碼的卡片發給每一個人,並且說中央有統一安排,為烈士家屬安排住屋和工作,如果太太們願意,可以隨時到遺孤學校或者醫院之類的地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為抗戰盡一份力。

眾人欣喜萬分的交換著眼神,宋美齡頓了頓道:「委員長說了,事務繁忙,對你們關心不夠,他非常內疚,為你們安排了合適的住房,每一家都有單獨的房子,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卧室。」

姚依蕾這才明白,這棟別墅只是給自家住的,閻肅陳壽陳啟麟等人的老婆孩子,另外安排住處,看來蔣夫人出手果然不凡。

大家感激涕零,都激動的滴下了眼淚,中央社記者及時捕捉了這個瞬間,估計明天中央日報頭版又要大做文章了。

蔣夫人坐了一個小時才離去,太太們終於從喪夫的陰影中逐漸走出,臉上帶了笑容,集體逃難的日子要告一段落了,大家各自前往住宅,但薛斌留下的兩個男孩,薛文薛武卻無人照料,姚依蕾當家作主道:「我們家孩子多,就留下來和嫣兒小南做伴吧。」

第二天,姚依蕾正在客廳里聽收音機里廣播的前線戰況,忽然佣人引進來兩人。她抬頭一看,眼淚就下來了,奔過去哭道:「爹地,媽咪。」

原來是姚啟楨夫婦從香港坐飛機趕來了,兩人帶著大包袱小行李,儼然要長住的架勢,安撫了女兒一陣後,姚啟楨感慨道:「女婿英年早逝,咱家的資產都在敵占區,損失了九成以上,這以後的日子怎么過啊。」

姚依蕾道:「北泰的機器不是運到後方來了么,我要把廠子建起來。」

姚太太道:「開工廠是男人的事情,牽扯方方面面太多了,你一個人根本來不了,還不如跟媽咪做點小生意,賺的可不比開工廠少。」

姚依蕾奇道:「媽咪,你能做什么生意?」

姚太太嘴巴努了努:「瞧見沒,那些包裹里都是從香港捎來的緊俏物資,轉手就翻個兩三倍不成問題。」

姚依蕾道:「合著您是跑單幫,發國難財啊。」

姚太太道:「可不敢亂說,跑單幫的可不止我一個,重慶這幫官太太們,哪個禮拜都不飛一趟香港帶點東西過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