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北洋矛盾」(2 / 2)

小軍閥 西方蜘蛛 1542 字 2020-09-07

淞滬護軍使在官制上不屬於江蘇督軍管轄,當年袁世凱醞釀稱帝時為了牽制馮國璋,所以派遣第四師師長楊善德駐兵上海,兼任淞滬護軍使,馮國璋對於他在江蘇督軍任內權力不能及於上海,心殊耿耿,不斷向北京政府提出抗議。

但是抗議歸抗議,北京政府就是不願意把上海劃入江蘇范圍。後來浙江督軍出缺,楊善德率兵進駐杭州,取得了浙江督軍,這是民國g年11月間的事,馮國璋乘機把淞滬軍區納入江蘇督軍管轄,可是這只是馮單方面的行動,北京政府並不承認,段祺瑞派了皖系另一健將,第十師師長盧永祥繼任淞滬護軍使,馮段早期的誤會,淞滬爭奪是一個主要關鍵,由於盧永祥繼任淞滬護軍使,使到馮再次希望落空。

次後,浙江督軍楊善德因病去世,北京政府發給楊1萬元治喪費。北洋時代重武輕文,以治喪費就可為證,武人治喪費1萬元,文人治喪費2000元,幾乎成為一個定例。

北京政府調升盧永祥署理浙江督軍,這時江蘇督軍李純便乘機提出收回淞滬軍區的要求,屬於直系的長江三督聯合保舉第六師師長齊燮元繼任淞滬護軍使。可是皖系怎會把自己手中如此重要的地盤放棄?

因此盧永祥急電向北京政府密保第四師第八旅旅長何豐林繼任淞滬護軍使。盧以浙江督軍身份仍兼原有的第十師師長,同時把楊善德留下的第四師予以擴充為一師一混成旅,把第四師第八旅旅長何豐林保升淞滬護軍使,並兼任混成旅旅長,另保舉第四師第七旅旅長陳樂山為第四師師長。

盧的嫡系第十師一旅駐杭州,一旅駐上海。

這一安排讓直系大為憤怒,可是直系無法正面反對,乃提出意見,認為淞滬護軍使地位很高,不能由一個資格很淺的旅長繼任。直系把這個意見向北京反應,要求北京政府慎重考慮淞滬護軍使的人選問題。

盧永祥當然不會把已經到手的地盤放手,他的態度非常的堅決,他向北京政府表示:如果不接受他的意見他就不干浙江督軍,寧願回任淞滬護軍使。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姿態,只是向直系示威而已。

爾後盧永祥竟由杭州回到上海,好像真要回任淞滬護軍使,這使北京政府大感為難。

為了和緩李純、盧永祥之爭,北京政府乃采取一個折衷辦法,明令發表三案:一、特任盧永祥為浙江督軍。二、裁撤淞滬護軍使。改設淞滬鎮守使。三、令何豐林為淞滬鎮守使。

在北京方面看來,這是一個兩全的辦法,可是浙方頗為不滿,因為淞滬在江蘇轄境內,護軍使可以不受督軍節制,但是鎮守使則必需受督軍節制。不但官職上完全不同,而且這一來仍然達到了李純吞吃淞滬的目的。

隨著第四師第十師全體軍官拍電到北京,吁請收回裁撤淞滬護軍使的婁命,任命何豐林為護軍使。

何豐林疑是李純搞的huā樣,即電李純有:「解鈴系鈴,全在吾師」句,又聯合吳淞警備司令榮道一致電李純有:「同人等群相詰責,無詞應對,si心惴測,亦難索解,非〖中〗央欺吾師,即吾師欺學生」雲雲。

原來何豐林和榮道一都是李純的學生。李純乃復電表示心跡雲:「〖中〗央命令如果由兄指使,兄無顏見弟,無顏見人」。可是浙方仍不諒解,於是雙方劍拔弩張,分兵布防。江蘇士紳結合各團體呼吁和平,李純平素以和平為號召,面對江浙之爭亦不願過火,一場紛爭總算雙方能懸崖勒馬。

這時江蘇政潮突起,更增妾雜。

原來江蘇省長齊耀琳和李純政見相左,呈請辭職,李純順水推舟,乃向北京政府保薦王克敏為省長,消息傳出後蘇人大嘩,認為王克敏除了嫖賭稱能,一無是處,如此人物,怎能擔任一省之長,遂函電紛馳,表示反對!

在李純的保薦呈文上為王克敏陪襯的還有一名王瑚,曾做過京兆尹,尚孚民望。

因此,北京政府既要接受民意,又要顧全李純的顏面,於是特任王瑚為江蘇省長。

省長問題解決後,又發生江蘇省財政廳長問題。李純保薦張文su為財政廳長,蘇人認為張文su無行,且工諂媚,怎可掌理一省財政,所以大舉反對。於是痛詬張文su力詆李純的通電便一通接一通到達北京。

各省在面對南方國民〖革〗命政府轟轟烈烈大舉北伐之時,非但不能一體同心,反而各自心懷鬼胎,這也就等手給了大總統王恆岳一個天大的好機會。

利用彼此矛盾,進爾逐一擊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