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回(2 / 2)

嫡妻名分 為伊憔悴 2852 字 2020-09-07

安陽王站起來,怒道:「都是你,出的餿點子,干得好事。」

成王看三哥真惱了,不敢頂撞,卻不服氣,心里話:你不沒反對嗎?這時出事怨怪我。」

沈綰貞眼眯一條縫,見寢殿里,趙世幀負手一圈一圈來回不停地走,宮燈暈黃的光映著他焦躁背影,沒了那分狂傲霸道,心里稱願,。

「太妃娘娘來了。」宮人一聲稟報。

曹太妃由宮人扶著進殿,聽宮人偷著回說三個王爺惹禍了,不知就里,趕緊打發走詹夫人過來瞧,一看床上躺著一位姑娘,小臉白白的,閉眼不動。

就有點慌了,手指著問:「這不是詹府二少夫人,怎么躺在這里,怎么回事?是死了嗎?」

「沒死,還有氣,就是暈過去了。」趙世幀低低地道。

曹太妃才松了口氣,問這幾人,成王簡單說了事情經過。

曹太妃嘆一聲,顧不上責怪,忙上前看沈綰貞,叫道:「沈氏,沈氏,你醒醒,我是表姑母。」

沈綰貞聽曹太妃聲兒,才裝作徐徐睜開眼。

茫然四顧,「這是那里?我在那里?」

佯作一眼看見曹太妃,一把抓住,驚恐叫道:「表姑母,狼,有狼要吃了我。」

曹太妃嗔怪地看了哥仨一眼,拍著她的手安慰道:「不怕,這是表姑母宮里,沒事,有表姑母在。」

趙世幀看見沈綰貞大眼睛留露出深深的恐懼,抓住曹太妃的袖子不放,像是受驚了,不免懊悔。

那分柔弱無助,令他不知怎么心里一疼。

曹太妃看她臉色不好,大過年的也不敢驚動太醫,忙命人找兩丸壓驚的葯給她服下,又命人點上安息香,讓她靜下來。

曹太妃宮宴上見過沈綰貞,因為是親戚,特別注意到她,沈氏看上去體虛,柔柔弱弱的,不由生氣道:「這么乖巧懂事的女子,你們幾個王爺還來欺負她。」

這三人不說話,心里不服氣,『乖巧懂事』幾個字怎么也按不到她身上,當然,這三個王爺也不好意思提跟沈氏的過節,那太丟人,既是沈氏不張揚,他們自己不會往外說的。

卻說詹夫人回到錦華宮,走去座位上,一看旁邊沈綰貞座位空空的,納悶,這孩子去那里了?我臨走特意囑咐她,別是又跑那里看熱鬧去了吧。

下首坐的是允禮伯夫人道:「好像聽著說你兒媳去曹太妃宮里找你去了。」

詹夫人心道:這孩子是不放心我,看時候長了沒回來,擔心找尋去了,她這路不熟,我還是回綉春宮找她,我們娘倆一塊回去,反正時候不早,宴席快散了。

出宮門坐上步攆往綉春宮,這宮里頭大,走的話,一時半刻也走不到,況天黑路滑,詹夫人是命婦允其乘步攆在宮中行走。

曹太妃正數落這哥仨,太監來報,「詹夫人又回來了,求見太妃娘娘,說找她兒媳。」

幾人一聽,唬了一跳,互相看看,又看看床上躺著的沈綰貞。

曹太妃也有些為難,這事棘手,若讓詹夫人知道,定然生氣,詹伯爺先朝老臣,無端戲耍伯府兒媳,即便詹夫人忍下氣,不出聲,傳出去,皇家仗勢欺人,言官又該奏本勸誡。

皇上太後知道,又要生閑氣,本來皇上對這幾個兄弟頑劣,大為頭痛,大年下又惹是生非。

曹太妃看幾人耷拉著腦袋不出聲,又看向床上的沈綰貞,沈綰貞看曹太妃看她的眼神,就知其意,支撐起身,就要穿綉鞋下地,曹太妃看她起時,身子晃了下,也不攔著,虛關心一句,「孩子,你還行嗎?」

沈綰貞本來沒外表虛弱,就是為讓這哥仨心里愧疚,不好過,故意站起來時,裝作頭暈,扶了下床柱,細聲細氣地對曹太妃道:「太妃娘娘,侄媳沒事,侄媳求太妃娘娘不告訴婆母知道,以免婆母擔心。」

這番話,曹太妃正中下懷,本來怕讓詹夫人知道,沈氏真是乖巧可人,善解人意,轉憂為喜道:「好好,不告訴你母親,我派人送你娘倆出宮。」

詹夫人進殿時,安陽王幾個躲去寢殿帷幔後,沈綰貞迎著詹夫人過去,像沒事人似的叫了聲:「勞母親又跑一趟,是媳婦之過,媳婦擔心母親,特意找個太監領來太妃娘娘宮里找母親。」

詹夫人拉著她的手道:「媳婦,我知道你一片孝心,如此我們回府,叨擾太妃娘娘了。」

婆媳二人行禮告退。

曹太妃忙招呼人,「送詹夫人出宮。」

婆媳出了綉春宮宮門,趙世幀站在大殿外漢白玉台基上,望著那孱弱的背影隱沒在漆黑夜色中,心里徒然有點空落落的。

「詹夫人這兒媳知進退,是個有眼色的,不然今兒你們就有大麻煩。」曹太妃贊道。

後宮宴散,皇後李氏把太後娘娘送回慈寧宮,折回坤寧宮,守門宮女蹲身奏道:「皇上在里面。」

李後望一眼寢宮里的燈光,一陣溫暖,笑笑,輕快步子進了寢宮門。

西暖閣內皇帝趙世賢斜倚在榻上看書,床頭琉璃燈發出明亮的光,看皇後進來,從書本上抬起眼道:「今兒散得早,太後她老人家高興嗎?」

李後屈膝,「太後她老人家今兒很高興。」

宮女太監侍候著皇後寬衣,李後坐在炕沿上,挨著皇上,兩口子好說話,

「太後在宮中賜宴大有深意。」李後笑著說。

「何以見得?」皇帝趙世賢感興趣地問。

「三弟過年就及冠,早就立府,就缺一個王妃,主持中饋,為這事,太後娘娘千挑萬選,都不甚中意,今兒我看對徐尚書之女倒是很稱意,側妃人選定下翰林院大學士蔣子千的庶妹,知書達理,又不失慧敏,另一側妃人選太後舉棋不定。」

皇後娘娘自顧自說,發現皇上有點心猿意馬,至親至近莫過夫妻,何況是打小的夫妻,自然比旁人了解,李後小聲道:「徐夫人也有意巴結太後,一門心思巴望其女做安王府嫡妃,兩下里一拍即合,太後娘娘若請旨賜婚,皇上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皇帝趙世賢閉眼,沉思片刻,「三弟的意思?」

「三弟玩心重,哪能想到這上頭,親事需太後張羅,這一正妃二側妃都才貌雙全,想來也無有不答應的道理。」

皇後揣度,這徐崢之女,怕不合皇帝心思。這其中隱情,只有她能猜到幾分,其他外人無從得知。

「這樣,那日你探探三弟的意思,完了告訴我,他大婚,總要他願意。」皇上的話里有深意,以李後之聰慧,感覺到里面隱含的是什么。

「是,臣妾明兒就問問他。」

「聽說三弟五萬兩買下個庄子?」皇帝貴為天子,兄弟間話反倒少了。

「前兒聽小九說,在西山買下個庄子,聽說是詹府二少夫人的陪嫁,不知怎么竟出價高到五萬兩,三弟竟答應了。」

「隨他們鬧吧!這節下在多賞他五萬兩銀子就是。」

李氏瞅瞅丈夫,丈夫多年宮里歷練,個性沉穩,喜怒不形於色,只有她能看出丈夫些許高興來。

皇後李氏賢德,是皇帝趙世賢結發妻,皇帝登基後,雖大肆選三宮六院,可對她這個皇後,頗敬重,夫妻甚相投。

李後出於小小的私心,盼著安陽王納徐氏女為正妃,徐氏女才貌出眾,有家族依仗,若選秀入宮,對她定然構成威脅,可沒想到丈夫心里的另一重想法,李後是女人卻不是小女人,不管何時,她都能以丈夫江山社稷為重,區區後宮爭斗,和朝堂相比,無疑她選擇全大義,和丈夫共進退。

作者有話要說:謝謝親們的支持!我想說,文中有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地方,其實是後續情節的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