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走個後門(2 / 2)

大唐驗屍官 顧婉音 1088 字 10个月前

「其實除了外在的不同,還有很多我們看不見的東西不同。」

「比如骨骼長短,粗細,以及血液——這些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因素。」

付拾一描述一下做移植手術難度:「就跟吃葯一樣,每個人對每一種葯都可能是不一樣的反應。比如胡豆,有些人就是不能吃的,一吃就會死。」

「所以,移植手術對於接受者來說,就是必須要他最大可能接受才可以。」

「最關鍵的是,這種事情,很難正好。」

「我曾想過,人死後其實在一定時間內,這些內臟器官,皮膚肌肉都是不會立刻死去的。如果夠快的話,是不是就可以去做這種移植。但是,現在的工具太簡陋了。別說移植,就算是切開稍微大一些的傷口,都很容易會發生感染。」

結果聽到了這里,白澤謄居然說了句:「只要兩人都願意,不用等到人死也可以。那么多的奴隸,一個個選,總能選上合適的。至於工具,的確是問題——」

付拾一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不禁張大了嘴。

她忽然有點不知該說什么才好。

白澤謄這種想法,很理所當然。雖然作為一個現代人,聽到這話是很憤怒,但是付拾一也很清楚,這個事情,在白澤謄這種土生土長的大唐人看來,是理所應當的。

奴隸,只是主人的附屬品,比珍貴點的物件都不如。

若是能夠為主人貢獻自己的身體,哪怕是命,估計很多奴隸甚至都會覺得合情合理。

付拾一輕輕的打了個哆嗦,沒有在這個事情上爭辯,只從另一個角度得出結論;「或許這種移植,在某一日會實現,但是現在絕不可能。我們無法得知兩個身體是否能彼此接納和匹配,更無法預防傷口的感染,甚至連一點jīng細的刀和針線都做不出來。」

說這些的時候,付拾一也有點兒無奈:條件的簡陋,致死很多生命,死於一些在現代人看來就是個很小的病症。

白澤謄被付拾一這么一說,沉默了良久,看上去有些喪氣,但是他最後還是忍不住問了句:「會有成功的那一天嗎?」

「會的。」付拾一笑著肯定言道,然後再深吸一口氣,道:「這個事情,總有一日會實現。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在現有的條件上,多做研究,多做出更有用的器械,了解更多病症的情況,然後讓後人接著去研究。」

科技,總是建立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上的。

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走不了近路,但是也不會永遠沒有進展。

付拾一看著白澤謄,心里頭有些微微惋惜:他這樣的研究jīng神,要是放在現代,估計能是一個很好的醫學研究者。

白澤謄似是在費力想像那一日的到來,良久沒再開口。

而翟升這個時候也問了個問題,不過就實際很多了:「師父,您說,如果光剩骨頭,咱們該怎么辦?是不是就意味著什么也查不出來了?對我們來說,是不是也是有一個期限的?」

付拾一點點頭:「對咱們仵作來說,唯一的線索就是來自於屍體的現象。而且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屍體這種隨時都在變化的現象。不管是屍斑,屍僵,還是傷口生活反應,又或者是腐爛程度,各種死亡原因造成的一系列現象,其實都是在皮肉,血液的變化上。」

「所以,的確對我們來說,是有個一個破案的黃金期的。屍體發現越早,檢驗越早,就越容易看出端倪。真成了一堆骨頭,屍體表象消失,很多事情,自然也就看不出來了。」

「所以你們記住了,任何時候,一定要快。不能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