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之綉女的幸福生活(全本)_分節閱讀_111(2 / 2)

而在持續旱災期間,錦州等地飛蝗大爆發,伴有著大范圍的飢荒和瘟疫,一瞬間,錦州地區飢饉薦臻,受災面積兩億多畝,成災面積一億多畝,而干旱引發了巨大的飢荒,糧食嚴重欠收,使得原本繁華的京都擁擠著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災民,百姓們流離失所,向著京城逃亡而來,更有數千人餓死在了半路上,而糧價更是被黑心的奸商上翻了十幾倍,不少百姓挨餓受凍,對皇上和朝廷怨聲四起。

九月底爆發旱情,雖然皇上立即下令安置撫恤受災的百姓,盡早將災情控制下來,但這場大旱災一直肆虐到了第二年的一月底二月初時才艱難地平定了下來,而它帶來的劇烈惡果嚴重影響了皇上在百姓心目中的威望,更讓大耀國有了一次虎視眈眈殺來的大好機會。

但今生,在災情大爆發之前,景旭遠就讓皇上就撥款了五十萬兩白銀於工部用於賑災,雖然景雲飛不知什么原因,但是出於對皇叔的信任,還是讓戶部撥了資金下來,所以在災情爆發之時,救災任務已經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了。

前世,糧價被黑心的奸商上翻數十倍,牟取巨額暴利,所以今生,寧玉霽受景旭遠明里暗里的提醒,帶領戶部將國庫中米倉里的白米調往錦州等地。

旱災爆發沒過多久,寧玉霽和景旭遠發現京城的四大糧商在半個月前就開始大量囤糧,幾乎是他們籌備賑災的時刻,而災情爆發後,大部分的米鋪存糧稀少,唯有這四大糧商手中握有著大量的白米。

趁著京城無米的大好時機,他們高調地哄抬糧價,使得京城貧家無力負擔,轉而去粥棚領米,這么一來二去,原本發放給流民的白米就被瓜分得一干二凈。

為了購買白米賑濟,甚至為了平抑糧價,朝廷必會派出官員去找這些糧商們談判,這時,就是奸商們開出天價的好時候了。

「寧侍郎,現在到處鬧飢荒,糧價上漲也是形勢所逼啊……」帶頭的糧商名為成臨,是個白面胖子,油膩光滑的臉上堆著虛偽的假笑,渾身上下的肥肉隨著他的笑聲輕輕抖動著:「您讓我們維持原價,這怎么可能呢!」

寧玉霽蹙起眉,沉著臉道:「上漲幾錢情有可原,但上漲十倍是否太過分了,一斗米十兩銀子,幾乎是大部分百姓幾個月的積蓄,更別提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民。」

「買不起就別買唄。」成臨攤攤手,滿不在乎地說,「買賣原本就是這樣的,難不成還希望我們做善財龍女?」

「是啊是啊。」其他糧商們連忙附和著。

見他們一意孤行,寧玉霽重重拍桌,咬牙切齒道:「現在,百姓們正處於飢荒的水深火熱之中,你們不但不幫助災民一同渡過難關,竟還在此處牟取暴利,看到百姓們挨餓受凍,你們難道不覺得羞愧嗎?」

糧商們將白米漲到十兩銀子自然是為了那些達官貴族,現在到處傳言這場飢荒將持續數月,所以達官貴族們紛紛購米存糧,哪怕這米翻了數倍價格。至於那些流民的死活原本就不是他們考慮的范圍。

所以哪怕現在寧玉霽厲聲呵斥,他們都毫無羞愧之情,只覺得經商賺錢,天經地義。

「寧侍郎,您勿要動怒,我們並非不願意將白米賣給朝廷。」糧商們自然不想和朝廷作對,但他們會抓住時機為自己謀利。而現在,朝廷為了解決飢荒的燃眉之急,必然會答應他們所有無禮的要求。

「現在我們手中有兩倉庫的白米,足有三百多袋。」成臨腹黑地笑笑,說出了他們心中最主要的目的,「一口價三千兩白,同時朝廷必須頒布詔令,取消糧業的禁榷制度,封我們四人為官商,專門販賣京城的米糧。」

三百袋白米不過五百兩銀子,竟被她們開價三千兩之高!而且竟大言不慚地要壟斷糧業!

跟著寧玉霽一同而來的兩名官員,紛紛驚呼了起來。

大齊國國的鹽、鐵、茶長期屬於官營的壟斷事業,但糧業實屬民營,實行的是禁榷制度。若是今日答應了糧商們的要求,那日後,京城里所有的米糧必須他們販賣,這樣牟取的暴利是長久的,遠比大災時所賺取的更多!

但若是不答應他們的要求,京城糧價飛漲,平民百姓必將無米下鍋,怨聲迭起。而他們敢在天子眼皮底下耍花招,可見背後有著不小的勢力,並且做足了准備,將這三百多袋白米小心翼翼地藏了起來。

寧玉霽等三名官員都意識到,要么答應糧商們苛刻的要求,要么將他們抓起來嚴加拷問,逼問出米倉的下落。但後者很有可能魚死網破,讓事情往更壞的方向發展著。畢竟將她們關起來的時候,京城將處於米糧稀缺的狀態。若是他們遲遲不願招出米倉的下落,飢荒將一觸即發。

☆、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從寧玉霽嚴懲了四大糧商,百姓們皆憂心忡忡,深恐一日京城無米,朝廷無力賑濟,又恐米價再創新高。畢竟從南部調運糧食,千里迢迢不說,糧食還可能嚴重損壞。遠水根本解不了近火。

但令所有人驚訝的是,大通米鋪的糧價竟然始終維持三錢一斗!甚至還擺出一塊招牌,上面寫道若有人願意捐出舊衣服棉被等,可免費領取一斗米。若有人願意收留災民或提供空置房屋,不但可在戶部領取獎金,還可在大通米鋪免費領取三斗米。

在天價糧價前,大通米鋪竟然擺出如此誘人的條件!

為防疾病蔓延,寧玉霽還依照寧玉瑤的吩咐在京城里設立了六疾館,招攬大夫免費為重病的災民們治病,甚至將寧家的幾處別院貢獻了出來,讓災民們有了一席安身之所。

而寧玉瑤和霍菡嫣也通過開辦宴會,吸引京城貴女和貴婦捐款捐物,後宅之中女子財力自然不可小覷,也為這次賑災出了不少力,贏得了不少好名聲。

等旱災和蝗災慢慢的妥善安置下來,寧玉霽也升了官,成為戶部最為年輕的從四品戶部侍郎。

翌日,現在寧玉瑤的生活算是很有規律,上午刺綉練琴調養性情,偶爾跟霍菡嫣這位閨蜜大嫂談天說地,品茶撫琴,而下午卻是跟著惠娘學習管家,畢竟寧玉瑤以後是要出嫁的,而且是親王府那么高的門第,不會管家可不成,到時候執掌一府中饋,被下人糊弄了那可就會大亂子。

「劉嬤嬤,把我前段時間定制的那兩支水晶步搖拿出來,水晶這樣的頭飾正適合這樣鮮嫩的小姑娘戴。」惠娘吩咐道。

劉嬤嬤是太後安排下來的宮養嬤嬤,就是為了能夠在惠娘身邊能夠幫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