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13.新書大賣(2 / 2)

而且她想通了許多,雖然這是書中世界,但是又不只是局限於書中世界,從她穿到這具身體開始,這個世界就不再是二維的,而是真實的三維生活,不能用原著的眼光去看待,原著只是給身邊的人物故事提供了劇情參考,實際是什么樣的還是得自己去觀察體驗,就像女主林思然和反派江寄余,兩個人就跟她所知的性格不一樣。

林思然不僅不聖母,還有心機,以自我為中心,不在乎會不會對無辜的人產生不好影響。江寄余外表為人冷淡,但內心其實很柔軟,孝順又重情義,克制力也很強。

總的來說,姜可可會更樂意跟江寄余打交道而不是林思然,畢竟一個還會對她寬容,一個隨時給她插刀子。

想通了這些事,姜可可心上的大石頭就落下許多了,也能好好享受自己的『假期』。雖然這假期是十幾道傷口,加上村支書嫌棄她耽誤大家伙收土豆才換來的,不過結果是好的就行,在干農活這點上,她跟原身一樣想偷懶。

但到底沒有因為假期就四處炫耀,而是很低調地只待在女知青宿舍里,這樣酸言酸語也能少點,她也不愛聽,更不愛大太陽底下四處跑。

這幾天假期她就用來寫雜志和報刊的短篇小說,華國十年動盪的時候很多雜志停刊了,還沒到改革開放,復刊和新創的雜志也沒有,手上能供選擇的不多,所以她也沒挑三揀四,寫了幾篇千字左右的小故事,打算多投幾家,當然不是一稿多投,雖然不知道現在禁不禁止,但一稿多投很多編輯總歸是不喜歡,她一個沒名氣的小蝦米就不要開場就給人壞印象了。一家雜志投個一篇,試試水,再看看稿費。她沒了解過這個年代的稿費,原著也沒說過,所以一抹黑,先用小短篇探探路。

肚里有墨水,幾天下來四五篇小故事搞定,就等找機會去鎮上投信箱里了。

這機會來的也很快,村里的土豆不算多,一周左右時間就收完了,村長要將這些拿去鎮上糧管所賣掉,跟公社借了拖拉機。

公社在七四年的時候找關系淘換了兩輛二手的手扶拖拉機,每年秋收都會被各個生產大隊借去送糧,塘邊村土豆收的早,今年是早早定下來,所以一早村里就去公社將拖拉機開回來。

塘邊村會開拖拉機的有兩人,分別是大壯跟江寄余,大壯是當時送了不少禮又搭上人情關系才跟公社拖拉機手學的,也不能搶他們的活,但是可以開著幫自己生產隊運糧食。而江寄余完全就是自學的,他腦子也不知道怎么長,看了幾次就會,開的比正經學了幾手的大壯還好,不過大壯也沒意見,他跟江寄余算是聊得來,也沒利益沖突,會開還能幫著送糧食。

而這次開拖拉機的也是他們,一人一輛,轟轟轟地從公社開回來,吸引了一大串小孩子,沒辦法,大家都對這『大機器』有興趣。

而村民們早早准備好土豆等在一旁,拖拉機一到,就把籮筐裝著的土豆給弄上去,好送到糧管所去賣。

至於要去鎮上買東西的婦女們則讓小孩看著,等他們第二趟回來喊她們,到時候好搭著拖拉機去鎮上。

江寄余和大壯出發的早,第二趟回來也不會太晚,到那時車上也能有空位。

姜可可要搭的就是這種拖拉機。

姜可可連續請了兩天假,她手包扎成那樣,干什么活都不成,村支書就是不想同意,把人拉去干活,那也干不了,只好臭著臉隨她去了。

不過這次林思然卻沒有趁機散播她偷懶不干活的流言,那天撞見姜可可躲起來哭,對她來說多少有點沖擊,在她的印象里,她的表妹從來沒有躲起來這樣哭過,心里一時說不出什么感受,索性避開點,忙活自己的事情去。

這樣下來,姜可可請假這兩天便十分清凈,除了女知青偶爾幾句酸言酸語,便沒別的人打擾。

於是趁這兩天空閑時間,她把買來的雜志給看了,估摸著現在的風向和雜志風格確定下來題材和投稿方向。

七七年的華國文壇氛圍要比六六年的時候寬松,不過還沒到重新煥發活力的地步,只是隱隱有那苗頭,寫文的作家和編輯都在小心翼翼地試探,字里行間都可以感受到這種氣氛。

姜可可心里有了譜,便知道該往哪方向走。

在後世的時候雖然她寫都市言情小說多,但是自身的文化底子是不差的,從小作文就能上滿分作文,登報紙那種,後來大學念的是中文系,筆桿子不差,能進作家協會。換了個時代,姜可可對寫文還是信心比較多。

不過也不敢太自信認為自己一定能過稿,所以斟酌之後,她還是決定先寫短篇小說試試水,散文和詩歌這兩種體裁不是她擅長,而且更具有主觀性,寫出來不一定別人能夠欣賞得了,除了早在圈內有名的作家詩人,新人過稿會比較難。而短篇小說會更具有可讀性,也不會跟前兩種體裁一樣對讀者的文化水平和鑒賞水平要求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