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別克的祖國情懷(2 / 2)

在保家衛國,守護人民的歷史長河中屢建奇功。

別克拒絕了陸遙的好意,陸遙也明白了別克拒絕的原有,所以誰也沒有強求。

無論別克是否學習陸遙給的草圖上的【龜甲功】,陸遙都不會讓別克成為一個廢人。

陸遙相信,雖然現在最好的選擇是如此,但是隨著自己實力的提升,一定還有更好的辦法去幫助別克。

……

……

出了武館,時間也差不多到了上學的時候,陸遙便徑直朝學校走去。

明天是大家在學校的最後一天,明天過後,所有高三學子都會放假。

雖然這一次放假並不代表大家從此不再相見,但是放假以後大家就要迎來緊張的高考,然後是填報志願,再然後很有可能有很多人都會選擇離開這片土地,去到很遠的地方求學。

以後大家見面的機會就會變得少之又少。

陸遙在課間或者是在校園散步的時候,聽到過很大同年級的學生議論以後的人生。

對於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們,人生的前十多年一直生活在父母身邊,天天聽著父親、母親甚至爺爺奶奶的嘮叨,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那是處於一片好心,但是依舊不厭其煩。

很多人都想要借著高考這個好機會,離開父母,離開家,遠離出生和養育了他們十多年的這方熱土,踏上書本上或者在他們眼中「有見識」的人口中的那些充滿夢想和機遇的大城市、大舞台展示自己的才華。

陸遙覺得這些人說的並不是全無道理,但是卻顯得很幼稚。

古人有雲,父母在,不遠游。

陸遙有一次在學校食堂的電視上看到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非常熱愛搖滾的年輕人,為了追尋自己所謂的搖滾夢,不顧父母親朋的苦口婆心,毅然決然地輟學,然後背井離鄉到大城市去闖盪。

在當時那個年代,搖滾是一種叛逆和不修邊幅的代名詞。

從事搖滾的人在那些生活在條條框框里面的人看來,都是異類。

只不過華國泱泱幾億人,熱愛搖滾這種新鮮事物的「有志青年」也不在少數。

少年很快在大城市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們住地下室,他們吃剩飯,他們每天背著自己的樂器,帶著編好的小樣,走街串巷的表演,想要得到人們的認可。

他們玩音樂,他們組樂隊,彼此之間相處的比情人還要親密。

隨著時代的變遷,搖滾這種親民的、紀實的新樂種在這么多有志青年的不懈奮斗努力下,逐漸被人們所喜歡,所追捧。

主人公天賦很棒,總能寫出一些天馬行空、詩意盎然的新詞,加上他獨特的嗓音和舞台風格,整個樂隊在他這個主唱的帶領之下逐漸開始走紅。

本以為自己的這一生就會這樣輝煌下去,可是沒想到大家沖著一輩子准備繼續下去的樂隊,在無情的商業模式下,分崩離析。

後來雖然幾經努力,但是樂隊總是組了散,散了組。

在他三十三歲的時候,最後一個樂隊解散了。

多年的背井離鄉,多年的音樂夢破碎,主人公已經從一個少年郎熬成了中年人。

他也開始逐漸的心灰意冷,樂隊玩不下去了,他首先想到的是活到十幾年沒有見面的父母身邊。

人在最失落,最迷茫的時候,首先想到的都是自己的父母,無論你是干什么的,無論你多大歲數,父母總是你最平安的港灣。

經歷過了叛逆,經歷過了夢想,回到父母的主人公,才是開始醒悟。

他將自己和父母之間的那種大愛,將自己這前半生的叛逆和悔恨,通過音樂表達出來,讓他的音樂夢想煥發了第二春。

他也從一個失敗者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天皇巨星。

多年之後,記者采訪從一個失敗者轉變成為人們口中天皇巨星的年輕人時,他直言是父母讓他有了今天的成就。

所以從此之後,他除了偶爾不能退掉的商演,其他時間全都用來陪伴自己的父母。

陸遙當時看了這個音樂人的故事,感觸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