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朝會(一)(2 / 2)

慶榮華 千年書一桐 1038 字 2020-10-30

朱旭此時早就用完羊乳了,見曾榮放下杯子擦了擦手,也不說話,起身就走,曾榮忙拿起自己的東西跟了過去,忽略了身後梁桂香疑惑的目光。

這是曾榮第一次跟著上朝,也是她第一次進武英殿,舊年虞冰難產時她來送信,也只是站在武英殿外請當值太監給常德子送的信。

不過他們一行不是從前面的正殿進門,而是從後殿進去的,後殿地方也不大,比乾寧宮的後殿大不了多少,但明顯要高很多,進門給人第一感覺是空,空盪盪的,第二感覺是震撼,入目不是金就是紅,就連房頂也是金燦燦一片,各種雕刻的拼接的花紋看不過來也辨不清楚,只覺眼花繚亂。

後殿兩邊各有一門通往前殿,需上九個台階,曾榮沒有跟過去,她被留了下來,兩名太監從旁邊一間屋子里抬出來一張書桌和一張方凳,擺在了台階旁,人坐在這里,能清楚地聽到前殿的聲音。

曾榮安心坐了下來,很快,又有一名太監給她送來一個手爐,曾榮一看這手爐上的龍紋,猜到這是皇上用的,有心想拒絕,又怕拂逆了他的好意惹他不快,只得接了過來。

也幸好有這手爐,否則曾榮的手只怕寫不了字,這地方如此空盪,只覺冷氣襲人。

很快,朝會開始了,曾榮也沒有心思去胡思亂想了,忙集中精力做起了正事。

先開口的是內閣一位姓唐的大人,說的是昨日收到泉州送來的奏折,說是一艘從呂宋來的商船在靠近泉州附近的海域被劫了,對方認為是大周的海盜所為,請求賠償和制裁,以保證他們的權益。

就著這個問題引起了熱議,先是兵部尚書出列,說此事尚有爭議,對方是因何認定這海盜就是大周子民?再則,這些海盜神出鬼沒的,又如何制裁?

戶部尚書也站了出來,說是對方明顯屬於敲詐行徑,一無法判斷對方商船被搶是否屬實,二無法認定海盜乃大周子民,三無法裁定對方報出的貨物價值是否屬實。

吏部尚書也不贊成賠償,說是之前大周子民也吃過這種虧,也是在靠近對方國家的海域時貨物被搶,彼時他們的回復是貨物沒有上岸他們一概不予負責。

由這個問題很快引申到開放海禁是否有必要,朝堂上很快分成三派,以兵部尚書為首的反對派,他是怕因為這種事情引起兩國交惡,雖不大可能會引起大的戰事,但東邊和南邊沿海各小國肯定會趁亂鬧事,想漁翁得利,偏大周沒有足夠的水兵,到時吃虧的是沿海的百姓。

徐扶善是贊成派,說不能因噎廢食,說這一年開放泉州和粵城兩處海禁收到的成效是顯著的,不但繁榮了兩座城市也豐盈了當地的稅賦,最關鍵的是還可以互通有無,把大周的瓷器和茶葉送出去,換來大周所需的香料、漆器、葯材、珠寶、棉花、新式農作物種子等。

至於對方提到的海盜問題,大周這邊的商隊也有遇到過,因此,徐扶善的建議是秘密成立一支水兵,關鍵時候能派上用場。

還有一派是以內閣成員王詠為首的激進派,說大周不能受此窩囊氣,不如干脆一舉拿下這些周邊小國,學學大唐盛世,把它們收復了,讓它們朝貢,成為大周的藩屬國。

王詠的說法受到了朝堂上大多數臣子的反對,大周這些年和韃靼、瓦剌等北地游牧民族糾纏了多年,至今仍未休養過來,實在不宜主動挑起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