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十五章 絕好的契機!(2 / 2)

《天堂之門》在今年11月底上映之後,一個星期居然僅僅收獲了160萬美金左右的票房,立刻就被恥辱性的下畫,也最終把票房鎖定在了160萬美金這個數字上面。

眾所周知的,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別看非常的強大的樣子,但實際上很多時候都非常脆弱。

就是這么一部嚴重虧損3600萬左右的電影,直接就促成了好萊塢七大電影公司之一的聯藝宣布破產,第二年被米高梅給收入了囊中,從此這個由卓別林等著名導演創立的老牌公司,再也不復存在。

旁人都很難想象這樣的例子。

你一家好萊塢七大的電影公司,一年的流水三五億美金,怎么可能就這么倒閉了呢?

事實上,電影公司制作電影的錢,並不都是自己的,有些是貸款,有些是合作,他們的流動資金,遠比別人想象中的要少。

所以一旦遇到某個時間段的巨額虧損,那么肯定就會造成連鎖反應,最後倒閉也不為奇怪。

這樣的事情,在1980年之前有,之後還有。

比如把聯藝公司的下家米高梅給搞破產的《風語者》,就是如此的赫赫有名。

雖然和《天堂之門》一樣,它們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兩家公司之前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毫無疑問的,這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倒閉催化劑,以至於人們直接把罪名安在了它們的身上。

回到《天堂之門》這部電影上來。

邁克爾西米諾在《獵鹿人》成功之後,心態就膨脹得不成樣子,《天堂之門》就是在這種心態下做出來的電影。

拖沓、毫無條理、人物臉譜化、沉悶環節過多……等等,這些就是他拍出來的成片。

其實好萊塢導演拍成爛片,但最終剪輯出來,成為不好不壞的片子的,也大有電影在。

《天堂之門》的失敗之處關鍵還在於,邁克爾西米諾是擁有最終剪輯權的,他想電影是什么樣子,那么最後出來的就是這么樣子。

結果自然大家就看到了,觀眾一點都不喜歡他的想法,根本不買賬,所以聯藝直接破產。

在聯藝宣布破產,並被米高梅收購之後,好萊塢的剩下的六大電影巨頭,就達成了一個秘而不宣的默契。

那就是任憑你多大的導演,公司都必須掌握最終剪輯權,否則聯藝的今天,就是大家的明天。

這就是為什么從此之後,絕大多數的超級導演都沒辦法拿到最終剪輯權的最重要的原因。

只不過,比如斯皮爾伯格、卡車司機這寥寥幾人,成績實在是太出色了,足以讓電影公司巨頭們以平等的姿態對待,所以才能獲得最終剪輯權。

可這樣的例子根本就只有幾個,而且未來的導演更加倚重特效之後,就更不可能出現像是卡車司機、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個性和才華集於一身的導演了,所以可能以後這個權力就真正的沒有導演能拿到了。

但是!

這些最終剪輯權和殷俊的關系,其實是不大的。

殷俊真正在意的,是這一次的聯藝倒閉事件。

聯藝倒閉是有許多因素的,但是它卻是好萊塢七大電影巨頭之一,擁有非常完善的制片能力和發行網絡,這些都是它立足於好萊塢的根本。

更別說聯藝手里,是有著非常好的兩件珍寶的。

第一個就是眾所周知的007系列。

007系列就是聯藝首創的,從五年之前,更是把所有的正義版權全部收了回來,真正的成為了聯藝一家獨有。

銀幕上人人都熟悉的詹姆斯邦德這個超級大ip,被米高梅買下來之後,直接就讓米高梅每每在困境中起死回生,否則米高梅可不僅僅只破產三次而已,按照那位賭城大亨的玩法,十次倒閉都一點兒也不為奇。

第二個就是現在人們還不大熟悉的另一個遠超007的超級大ip《指環王》和《霍比特人》的版權。

許多人以為《指環王》和《霍比特人》是新線的。

其實不然。

早在1969年,聯藝電影公司就從托爾金信托基金會買下了《指環王》和《霍比特人》的電影版權,代價是7.5%的總利潤,包括電影、周邊產品等一系列的利潤。

當然了,因為現在的技術遠遠不足以支撐整個中土世界的表現,所以聯藝拿下了版權之後,一直沒有制作,反而是便宜了後來的新線。

但新線的吃相實在是太難看了,不但坑了彼得傑克遜,而且連托爾金信托基金會也坑了,把《指環王》和《霍比特人》那么爆賺10億美金以上的大ip,做成了虧損的賬目,一分錢的利潤都不分給托爾金信托基金會。

這下子就惹毛了托爾金信托基金會,他們不但把新線直接告上了法庭,而且還宣布,以後托爾金的所有作品,都不會被搬上銀幕,除非這種情況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改善。

要知道,許多華國人都不清楚,其實托爾金小說之中,最璀璨的適合改編成電影的小說,還有一部規模更加龐大的《精靈寶鑽》,這也是彼得傑克遜拍完《指環王》和《霍比特人》之後最希望拍攝的目標。

可就是因為如此,《精靈寶鑽》就被塵封了,十年八載都見不到希望。

殷俊想起了聯藝的倒閉,就想起了這兩個超級大ip。

如果,如果自己能搶在米高梅之前,把聯藝給買了下來,是不是一個絕好的進入好萊塢的契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