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晉州亂象(1 / 2)

貞觀大閑人 賊眉鼠眼 2577 字 2020-09-14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貞觀大閑人最新章節!

民眾最容易被愚弄,這是千古顛撲不破的真理,自古改朝換代,為首者幾句謠言,幾聲煽動,活不下去的百姓們欣而景從,於是聚而成兵,攻城掠寨,一個又一個的王朝基本都是這樣被推倒的。

老人的話說出了大多數難民的心態。

他們的眼光看不了那么長遠,什么「今上無道」,什么「弒兄殺弟」,這些事根本不是他們有興趣關心的,或者說,這些事離他們太遙遠,他們摻和不起也沒興趣摻和。

百姓最關心的事情是什么?兩個字,「衣」與「食」,無論怎樣的年代,統治者能保證百姓有衣穿,有飯吃,百姓就願意認誰,誰當皇帝並不重要,你們大人物之間打出腦漿子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我們有飯吃,有衣穿,這就夠了。

此刻李素最擔心的也是這一點,因為天災的緣故,「衣」和「食」這兩樣,朝廷已無法及時滿足百姓了,如此一來,有心人在這些難民人群里煽動蠱惑幾句,鬧出民亂的可能性很大,畢竟,因為天災,百姓們最基本的需求已無法保證了,對百姓來說,這就是沒了活路,既然沒了活路,他們還有什么不敢干?

老人沒說錯,逢遇災年,人心惶惶,哪里談得上「太平」二字?

李素見老人臉色奇差,於是揮手命人捧上米粥,老人死活不肯喝,李素耐心相勸,又命人捧出干肉條讓那漢子,婆姨和小孩先吃,直到三人吃飽了,李素和漢子輪流相勸,好說歹說,老人才開始捧著米粥,一點一點地喝下去。

喝完米粥,老人的臉色終於恢復了些許紅潤光彩,精神和底氣也足了。李素也不急,蹲在老人身前陪她東拉西扯。聊了好一陣無關緊要的家常,見老人的氣色已恢復了紅潤健康,李素這才說到了正題。

「老人家您說晉州有流言,這些流言都是什么人放出來的呢?」李素溫和地笑道。

老人搖頭:「流言哪里查得到頭啊,一傳十,十傳百,最後人盡皆知。我們也是順耳一聽,誰也不會查問究竟,說到底,我們農戶人家關心的是肚子,流言這些虛妄的東西又不能填飽肚子。」

「那么,相信這些流言的人多嗎?」

老人遲疑了一下,道:「怕是不少,老婦一路走來,鄉親們怨言頗大。有的說官府不力,開春前沒能提醒鄉親,說的最多的還是當今陛下無道。干出許多惡事,於是遭了天譴。連累鄉親遭殃……」

老人頓了頓,望向李素,訥訥道:「老婦說得……是不是太多了?敢問貴人,可是朝廷的權貴?」

李素笑道:「老人家,以後有人傳流言,您可別信了,陛下和朝廷不會不管百姓死活的,晚輩等正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出京北行入晉。代表朝廷賑濟鄉親,幫鄉親們度此厄難。」

指了指身旁的李治。李素笑道:「老人家您看,這位是陛下的皇九子,爵封晉王,別看年紀幼,他可是陛下的嫡子,陛下派他入晉賑濟百姓,朝廷撥付的賑濟糧草不日也將入晉州,老人家,朝廷可不會不管你們的。」

老人和身後的漢子以及婆姨同時一愣,神情頓時變得愈發局促緊張,沒過多久,老人臉上卻漸漸露出喜色,看了李治一眼,然後很快垂下頭,顫巍巍地起身,道:「原來是真龍之子,請恕老婦眼拙不識,老婦給大貴人磕頭……」

老人一家剛准備跪拜,李治急忙搶步上前托住老人的手臂,有些緊張地道:「您……老人家萬不可如此,說是天災,終究是朝廷和官府為百姓做得不夠,我們有愧於百姓,該是我向您老人家賠禮才是。」

老人連道不敢,神情倒也比較鎮定,身後的漢子和婆姨可就緊張了,不時地揉搓著衣角,緊張得手腳沒處放,臉孔漲得通紅,神情不知所措。

李素估計再問也問不出究竟了,畢竟這一家只是尋常的難民,對晉州的事情知道得並不多,於是命人取來一大袋糧食遞給漢子,李治轉頭朝烏福一瞥,烏福很識相地掏出一塊五兩重的銀餅。

將糧食和銀餅遞給老人一家,李素嘆道:「這點糧食和銀餅,老人家請妥善收好,其實,此去長安並無必要,老人家試想,這一路如此多的受災鄉親,就算您一家到了長安,數以十萬計的鄉親聚於城下,若要找到能養家糊口的活計,比登天還難,長安……不去也罷,若您信得過晉王殿下,信得過晚輩,不妨回轉晉州,耐心等上一些時日,看看晉王殿下和晚輩如何施為,看看我們有沒有辜負百姓,有沒有餓死百姓,老人家,您信得過我們嗎?」

老婦人愣了很久,神情頗為猶豫,抬頭再望向李素時,渾濁的眼里露出了一抹堅定,但她卻並未直接回答李素,而是轉過頭看著自己的兒子,道:「孩子,你是當家的,貴人的話你也聽到了,你怎么說?」

漢子倒是個痛快人,聞言道:「娘,兒子覺得貴人說的有理,這一路上流言不少,各有各的說法,咱們別信這個,眼前這兩位貴人是朝廷出來的,而且還有皇帝陛下的親兒子,他們說的話,兒子覺得能信,您說呢?」

老婦人點點頭,道:「好,那咱們就回晉州,老婦相信陛下和朝廷不會害我們,相信官府不會讓咱們餓死。」

漢子一拍胸脯,道:「晉州也找得到活計,咱們何必背井離鄉?兒子有手有腳,有一身力氣,就算種不了地,就算不靠官府賑濟,兒子也能養活這個家!」

老婦人笑了,贊道:「有志氣,是我的娃!走,咱們回晉州!」

一家人向李素等人行過禮,面帶躊躇滿志的笑容,歡喜地掉轉了頭,朝晉州走去,在眾多逃難的難民人群里,這一家人像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在熙攘的人流里華麗逆行。

****************************************************************

隊伍繼續前行。三天後,李素一行入晉。到了晉州城外。

晉州隸屬河東道,早在春秋時期便已建城,當時名為「鼓國」,西漢時擴城,並設三縣轄區,轄下人口四萬余戶,武德四年。置晉州都督府,貞觀六年廢止,仍以晉州名之。

晉州是個人傑地靈之地,從古至今多出仁人壯士,最有名的,莫過於一位作死界的骨灰級老玩家了,沒錯,魏徵,這位畢生以挑戰個人生存極限為樂趣的老頭。便是出生於晉州,這里是魏徵的家鄉。

李素一行人到晉州城外時,城外正熱鬧非凡。

所謂的「熱鬧」。不是集市,而是數千人紛紛擾擾聚集於城門外。這些人全都是百姓打扮,穿得很破舊,和路上遇到的那些逃難百姓一樣,都是拖家帶口,都拎著或簡單或笨重的行李,只是這些人並沒有趕路,而是聚集在城外的吊橋下,一位穿著緋袍的官員領著十來名綠袍官員攔在人群前,不知說著什么。

李素和李治騎在馬上。詫異地互視一眼,然後催著隊伍加快速度趕上。離得近了,才發現那位緋袍官員神情哀慟,雙臂自然伸開,以一種螳臂當車之態,攔住群情激動的人群,嘴里卻不知在苦苦哀求著什么。

李素和李治下了馬,二人並肩走上前,終於聽到那位官員說的話。

「各位鄉親,咱們晉州確實受了災,這是老天爺降災人間,誰都沒法子,鄉親們拖家帶口背井離鄉找活路,余某也理解,余某只想請鄉親們相信刺史府,相信朝廷,不要急著離開家鄉,多等幾日,就等幾日!幾日後朝廷必有賑濟糧草撥付,此去長安數百上千里,一路上食不裹腹,不知要餓死多少人,余某忝為晉州刺史,上愧對陛下和朝廷,下愧對黎民百姓,余某對不住大家,只想請大家再忍耐幾日,我已命周邊村郭地主富戶開倉放糧,大家留在晉州耐心等幾日,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