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初入東宮(2 / 2)

貞觀大閑人 賊眉鼠眼 2523 字 2020-09-14

李素悠悠地道:「它確實是我發現的,不妨告訴你,因為這個東西,我大唐與西邊的強國吐蕃有過一番明爭暗斗,費盡力氣才得到了它,如你所料,它確實能增畝產三分之一,是惠澤萬民之神物。」

道昭一愣,接著喜道:「貧僧請求將此稻種賜予我大和國,若貧僧能引進它,我大和國百姓必然衣食無憂,可固萬年社稷……」

李素慢吞吞地道:「稻種呢,確實是我發現的,可陛下設立農學後,我便沒再插手過了,如今農學里並未任命監正,少監是李義府,這些想必你也打聽過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你若想引進稻種,去找農學便是,找我有何用?」

道昭苦笑道:「貧僧已拜訪過李少監,可他總是敷衍以對,說此事他無法做主,讓我去找鴻臚寺,鴻臚寺又說事涉社稷,讓貧僧去找尚書省房相,房相卻已告病多日,不理政事,貧僧在長安城如無頭蒼蠅一般被人攆來攆去,實在沒了辦法,這才求到李縣公府上,還請李縣公看在你我同路緣分上,出來幫貧僧美言幾句,不知可否?」

李素打了個呵欠,道:「他們管事的都把你當成球踢來踢去,我這個不管事的更不可能幫到你什么了,其實你可以去禮部呀,向禮部官員懇請覲見陛下,當面向陛下懇求,陛下向來看重你們遣唐使,你說了他一定會答應的。」

道昭神情悲愴道:「貧僧也試過,無奈天可汗陛下自從東征歸來後身子微恙,早已不見任何異國使節,遣唐使也不例外,禮部官員根本就不接受貧僧的懇請,說是鴻臚寺已安排我們遣唐使住在城外昌平寺,讓我們安心學習佛經和中原先賢典籍便是,余者勿須過問……」

李素嘴角一勾,接著神情遺憾地一攤手:「那我就幫不了你了,其實你應該看出來了,我只是個閑散縣公,天天在家好吃懶做什么都不干,很少過問朝堂事,你來問我委實問道於盲……」

道昭神情失望地垂下頭,道:「貧僧懷著對大唐上國欽仰之心,歷經磨難來到大唐國都,不曾想竟處處碰壁,事事不順,大概是貧僧的運氣不好,注定無法在大唐學到更多東西吧……」

李素皺了皺眉,這話明著是說他自己的運氣不好,但似乎話里有話,好像在責怪大唐待人不誠,處處設防,故而有怨。

「高僧啊,你們來我大唐究竟想學什么?大唐所有的佛經和先賢典籍都隨便你們學,我大唐還給你們安排住處,贈爾衣食,待爾如上賓,自問已做到禮數周全了,可你似乎還不知足,而且對我大唐怨氣頗深……」李素神情漸漸變冷:「你,果真是和尚么?恕我直言,我可從未見過如此六根不凈的和尚,該讓你學的,你盡管學,稻種啊,震天雷啊什么的,跟你們出家人無關,你最好少操心,言盡於此,還望高僧自己思量。」

說完李素起身便走,這一次不等他送客,他自己先離開了前堂。

道昭木然跪坐在堂內,臉上的表情變化萬端,盯著李素離去的方向,眼中閃爍著莫名的光芒,不知是恨是怒。

…………

…………

李素不在乎道昭恨不恨他,強大的大唐便是他的底氣,在長安這塊地面上,李素的能力不說多么強橫,弄死一兩個遣唐使應該是很容易的。

兩日後,太平村來了一匹快馬,卻是太子李治派來的,請李素入長安城,東宮相見。

李素當即便吩咐部曲備馬,出門朝長安城行去。

東征歸來時,李績對他說的那番話他已深深記在心里。此一時彼一時,李治如今是太子,身份不一樣了,那么自己對他的態度也必須馬上轉變,否則便是給自己埋下殺身之禍,或許……以後很難像朋友那般相處了吧。

想到這里,李素不由有些傷感,成長或許就是這么殘酷吧,歲月沖刷洗滌之後,純真的東西不得不蒙上一層水銹,不知不覺便與當初不一樣了。

領著十幾名部曲,李素一行人入了長安城,下馬步行直奔朱雀大街。

東宮位於太極宮旁,規格比太極宮稍小一些,但依然是宮宇殿閣鱗次櫛比,如遠山近巒層層疊疊。

李素站在東宮門外空曠的廣場上,注視著那扇厚重的暗紅色宮門,輕輕舒了口氣。

來到這個世界十年了,今日卻是第一次踏進東宮,似乎有點諷刺,也似乎有點風光,畢竟,這一次踏進宮門,是以勝利者的身份。兜兜轉轉十年,李治和他一同笑到了最後。

東宮門前的禁衛已換上了原來晉王府的禁衛,自然都認識李素的,見李素走來,禁衛們朝他行禮,然後一人轉身飛快進去通報,沒過多久,便有宦官出來,滿臉堆笑請他入內。

李素走進宮門,入正殿,李治穿著一身暗黃色皇袍,跪坐在大殿中間的桌案後,愁眉苦臉地看著書,每翻一頁便痛不欲生地嘆口氣。

李素看著他的模樣,不由笑了。

還是當初那熟悉的模樣,當了太子也沒什么改變。

見李素進殿,李治兩眼一亮,把手里的書一扔,起身飛快迎上前來。

「子正兄,你總算來了!」

李素踏進門檻站定,朝李治長長行了一禮:「臣李素,拜見太子殿下。」

李治雙手張開的動作忽然一僵,隨即有些不高興地道:「子正兄,你為何突然講究禮數了?你這個樣子我很不習慣……」

李素笑道:「其實臣也不習慣,不過殿下已是太子,君臣有別,咱們可不能像以前那樣沒個規矩了,周公定禮,傳延千年,終歸還是要遵守的,殿下縱然不怪罪臣,傳到別人的耳朵里,我可就要被人參本了。」

李治想了想,道:「往後有人的場合,你做做樣子便是,你我獨處時,大可不必如此,你我先是朋友,其次才是君臣。」

李素敷衍地笑著應了。

然後李素又拱了拱手,笑道:「臣還未恭喜殿下被冊為東宮太子,將來殿下必可一展胸中抱負,成就帝王偉業。」

李治朝他回了一禮,道:「治能當上太子,全是子正兄的功勞,往後治還有許多事情要向子正兄求教,父皇昨日也說過,日後國事不決,可問長孫無忌,褚遂良,孔穎達和李素,不過前三者皆已老邁,或有糊塗昏聵之時,聽取他們的意見不可偏聽偏信,倒是子正兄年輕聰慧,凡有內政,軍事,外交等諸事,皆可與之商議……」

李治笑道:「子正兄,父皇對你的評價很高,他說子正兄為人懶散,想聽你的意見必須要有水磨功夫,慢慢的磨出來,若子正兄開了口,說的每一個字都要牢牢記住,不可忽視,父皇深悔東征高句麗時就是因為沒有納子正兄之諫,方致此敗。」

李素笑了:「陛下錯愛,臣實在羞愧無地……陛下還說了什么?」

李治笑道:「父皇還說,子正兄一身本事,深不可測,他總覺得子正兄肚里還有很多本事沒掏出來,父皇命我有事沒事便召你入宮奏對,也不必非要詢問什么,只管天南海北一通亂聊,聊著聊著便會發現,子正兄總會有振聾發聵發人深省之精妙高論,可固社稷,可安內外,子正兄是真正的國士,治得子正兄輔佐,縱然將來創不出盛世,也絕無可能敗家。」

李素沉默許久,長嘆道:「未料到陛下竟知我甚深,慚愧!」

頓了頓,李素忽然問道:「陛下身子如何?」

李治笑容一僵,神情黯然道:「愈發不行了,就連站立都需要宮人扶著,氣血虧得嚴重,說話多了都喘不上氣,太醫們束手無策,父皇令術士百人入宮,為他煉丹延壽,我……想阻止,又不敢違了父皇心意,這幾日實在糾結痛心不已。」

李素皺了皺眉,最後還是無奈地一聲長嘆。

都知道術士丹葯是取死之道,可是李世民聲威太重,李治不敢勸阻,其實李素也不敢,這個時候若攔著不讓李世民服丹葯,很難說李世民會不會動殺心,畢竟在他的眼里,這是阻止他延長壽命,大逆之舉。

就算魏征復活,在這個敏感的時刻,想必也不敢出聲了吧?

李治嘆道:「不僅是父皇,房相他也病重了,如今朝堂之事父皇已交給我打理,長孫舅父和褚遂良輔佐,父皇已無心力理政了,子正兄,東征歸來後,父皇封你為尚書省右丞,你也該入省幫幫我了,你不知道我最近處理國事簡直焦頭爛額,幸好有武姑娘……」

李素眼皮忽然一跳,仍不動聲色笑道:「武姑娘也幫你理政么?」

李治露出不好意思的模樣,訥訥道:「武姑娘的人品我不予置評,但誠如你當初所言,此女在國事政務上確實眼界開闊,手段果決,若她是男子,必是良相之才,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