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爭議(2 / 2)

「《第六感》之後,瑞恩就拋棄了藝術思考,《小鬼當家》《終結者2》《西雅圖夜未眠》《保鏢》等等,無不是完全商業化的作品,就連廣受贊譽的《哈利波特》系列,也拋棄了童趣,越來越向成年化靠攏,據說《侏羅紀公園》的電影版已經提上了日程,預算接近7000萬美元,很顯然,這又是一部商業化大制作。」

「還有,今年出版的《生化危機》,我只想說,那是本什么玩意!」

「藝術的第一目的是再現現實。上帝賜予了你如此出眾的藝術天賦,不是讓你拿來無節制的揮霍,創作那些不知所謂的作品!」

「最後,我想提醒瑞恩·詹金斯一句,回到純正的藝術道路上來吧,浪費天賦的人必將得到懲罰!」

寫這篇專欄的人叫做加里·格拉漢姆,小有名氣的評論家,似乎想用自己的觀點,來糾正瑞恩所走的路。

藝術?藝術是什么東西?瑞恩當時看了這篇文章後只是不屑的笑了笑,里面看似是諄諄教誨,其實心懷叵測。

瑞恩·詹金斯這個名字,能在好萊塢崛起,引起各大電影公司,甚至某些傳媒集團的注目,正是他的作品符合大眾的口味,能為自己,為合作方帶來巨大的收益。

如果他真的頭腦發熱,放棄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去搞什么文藝化的作品,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好萊塢邊緣化。

他非常清楚,自己以不及弱冠的年齡,能贏得這個圈子的尊重,靠的是什么!

現在正是打基礎的階段,連基石都沒有埋下,就做出自掘墳墓的事情,真當他是無知小兒?

其實,上午的時候,他已經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是在波蘭拍攝時認識的熟人,全美猶太人協會的一名代表。

對方只簡短的說了幾句話,瑞恩歸結出的大概意思就是,「加里·格拉漢姆一直自稱是五月花號移民的後代,是那群自認為純正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其中的一員,你在《辛德勒名單》中做的事情我們知曉,是我們的自己人。」

瑞恩當時就笑了,他之所以在《辛德勒的名單》的事情上上躥下跳,不就是為了贏得某些人的支持,形成一個隱形的聯盟,為自己,為妮可的將來鋪路嗎。

第二天,《紐約時報》更加靠前的版面上,又出現了一篇關於瑞恩的文章,標題異常醒目『全美青少年的楷模——瑞恩·詹金斯!』

「大家都很清楚,瑞恩·詹金斯是一個孤兒,自幼生活在福利院中,卻從來沒有氣餒,從四歲開始就不斷的學習,六歲起就為了擺脫困境而努力,正是數年如一日的堅持,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這本身就是比《攀登》更加勵志的故事,就算成名之後,他也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每年都有數部作品問世,還無一不取得了成功。」

「難道大家不認為,瑞恩本人就是美國夢最真實的寫照嗎?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在說,只要堅持就會取得成功,瑞恩一直在堅持,即使在最黑暗最困難的時候,也未曾放棄過,他……就是無比現實的美國夢!」

「還有,瑞恩獲得高額收入以來,一直沒有忘記回饋社會,迄今為止,屬於他和妮可·基德曼小姐的基金會,已經捐出了超過三百萬美元的巨額資金,還資助了洛杉磯數個福利院,他本人更是將一首單曲的全部收益,捐給了威爾士王妃殿下的慈善基金會。」

「在克拉科夫拍攝《辛德勒的名單》期間,面對窮凶極惡的納粹余孽和種族主義份子,他從一名准備行凶的成年人手中,救下了一位猶太小演員。」

「即便每年待在學校的時間有限,但瑞恩的所有成績一直是a……」

文章寫的很巧妙,繞過了關於瑞恩作品商業和藝術的討論,著重放在了他的經歷和某些閃光點上,偏偏又都是經得起顯微鏡考驗的事實,就算有人想挑毛病,卻也一時無法下手。

何況,寫這篇文章的人,本身就擁有著巨大的聲譽。

對他的贊譽本來就多於爭議,這篇文章出現後,又被不少主流媒體轉載,即便依然有《紐約郵報》為首的一些小報,時不時會攻擊他,卻對主流社會的評價,起不到任何影響。

至於爭議,瑞恩並不在乎,適當的議論可以讓他始終顯示在公眾的視野中,聚集大量的人氣,對未來向著巔峰攀登利大於弊。

……求推薦……求收藏……不出意外的話,五一會上架……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