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戰略相持(1 / 2)

一轉眼,又是半個多月過去,時間來到了一九三八年的十月上旬。

繼占領武漢三鎮之後,日軍又分兵攻占了武漢周邊的十幾個縣城,緊接著,岡村寧次第十一軍也沿著長江北岸抵達武漢。

只不過,在占領了武漢之後,日軍並未趁勝追擊,繼續擴大攻勢。

並不是小日本不想擴大攻勢,而是它的工業基礎已經支撐不住了。

說實話,小日本並不缺兵源,其本土擁有超過五百萬的後備役以及預備役。

這里解釋一下小日本的後備役跟預備役的區別,預備役指的是曾經服過役,但現在已經退役的老兵,又被稱為在鄉軍人,這部分老兵因為已經結過婚生了子,並且大多已經染上酗酒賭博惡習,所以戰斗意志薄弱,戰斗力普遍較差。

後備役,是指那些正當適齡、但又沒有進入軍隊服部的日本青年。

小日本只有十七個常設師團,每年只招兵不到十五萬人,根本不可能保證所有的適齡青年當兵參軍。

這些沒有機會進入軍隊服役的日本青年因為血氣方剛,大多未婚,而且還沒有沾染上酗酒賭博惡習,所以戰斗意志很強,戰斗力往往也非常強悍。

像一零一師團、一零六師團、一一六師團,都是後役備兵員編成,其戰斗力並不比身為常設師團的第一師團、第六師團、第十六師團稍差。

總之呢,日本本土擁有大量的預備役、後備役,只要日本政府下達動員令,短時間內就能組建起上百個師團!

但是,發動戰爭並不是只要有軍隊就可以了,還需要給軍隊配備武器裝備,有了武器裝備還不行,還得供給彈葯!

老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由此可見,發動一場戰爭需要打掉多少彈葯,又要消耗多少資源。

尤其是面對中國這樣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需要消耗掉的彈葯以及資源,就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小日本的工業制造基礎雖然要比中國要雄厚得多,但是中日戰爭持續一年之後,其儲備的武器彈葯庫存也已經基本上耗盡,在武漢會戰的第二階段,為了裝備更多的師團,甚至就連國內的教學用槍、教學用炮都被拉出來調撥給部隊。

配給第十二軍的十個警備師團,配屬的炮兵聯隊全都是山炮聯隊,而且使用的還是之前已經被常設師團淘汰掉的老式山炮。

也就是說,日軍大本營已經沒有足夠的彈葯儲備,供給日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至少短時間內已經不可能。

正因為此,在攻占武漢三鎮後,華中方面軍就停下了前進的步伐。

不僅如此,甚至就連華中方面軍原有的彈葯儲備,也調撥出相當一部份支援給剛剛組建的第二十一軍,用於發起廣州戰役。

相比武漢會戰,廣州戰役的規模就小得多。

到這時候,盡管日本政府嘴上還不肯承認,但實際上卻已經默認,中日戰爭已經從全面進攻階段,進入到了戰略相持階段。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日軍大本營迅速調整了策略,一面在武漢對國軍采取守勢,一面卻積蓄實力,准備在華北發動治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