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滿城盡關撲(1 / 2)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大宋小吏。最新章節!

星月當空,萬燭齊燒。

大年初一的汴京熱鬧得不像話,家家貼著春勝,掛著桃符,百姓皆走親訪友拜年。夜晚的街市燈火通明,從州東宋門外,到周南一帶,路旁都搭滿了彩棚,里面全是吃喝穿用玩的商品。

每年正月初一起,開封府便開放關撲三日,這些都是待撲的商品。

大宋賭博風氣頗盛,關撲,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賭博,但是與賭博不同,不會為官府所禁止。

到了官府開放的關撲之日,滿城盡是關撲。

顧客花比商品物價低很多的價格進行投擲飛鏢、擲骰子、扔銅錢活動,若是勝了,便可贏取商品,賠率各不相同,所能撲的物件也是無所不有,甚至有以歌姬、車馬等約價撲之的。

潘樓街上,一排排彩棚齊列,各色人等出入彩棚,撲買自己想要的物品。

其中人數最多的,便是一間掛著熊頭樣花燈的彩棚。那花燈只有黑白二色,是個熊的樣子,眼圈、耳朵都是黑的。

再一看彩棚里,多是年輕俊俏的小娘子或貴婦,排著隊等撲。

攤位後面站著的是名約莫十五歲的少年,穿著深色的新衣,脖子上掛了一圈皮毛,似是保暖用,膚白唇紅,秀氣得很,一笑起來眼睛亮亮的,十二分的討人喜歡。

不過這些女娘當然不是只因為攤主生得好看就排隊等撲商品,更多的還是因為攤位前牌子上寫著「相藍護膚葯」,這大相國寺了然禪師所制作的護膚葯近年來在汴京十分知名。

據說,了然禪師制作這護膚葯最開始只是因為弟子曬傷了,後來不知如何流傳了一些到八王妃手中,因閨閣來往,方聞名於外。

但是因為了然禪師並不貪財,又有更多其他救災、講經等事宜,是以每年只制作很少一批,使得他的護膚葯在汴京有價無市。

現在,非出貨之日,居然在晚市待撲?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即便條件很苛刻,五百文才能撲一次,扔銅錢需扔到渾純——也就是全都是背面,才算贏。但是娘子們還是趨之若鶩,頗有不撲到誓不罷休的氣魄。

像現在這個小娘子,已經撲光了身上的錢,才撲到一罐美白面膜而已,她急得叫仆人給自己回府拿錢,「快去,我還要把補水面膜也撲到!」

「那小娘子這邊先等等吧,且讓下一位先撲。」攤主笑吟吟地說。

小娘子依依不舍地看了不多的補水面膜一眼,「雁哥兒,明日還有護膚葯嗎?」

這大年初一上街擺攤的,正是已然十五歲,堪稱汴京老油條的雲雁回,他沖那小娘子齜牙一笑,「這些是全部的,今日若是撲完了,明日就換時花了。」

在場的娘子們頓時齊齊嘆了聲氣。

就在這時,彩棚又進來一個男子,身量高大,比起彩棚內的娘子們都高出一截了,系著玄色披風,低頭進來,帶起一陣冷風,肩上還有些雪粒。近日汴梁一直有陣陣小雪,想來此人是進來避雪。

滿是脂粉香的棚內,這人一抬頭,露出一張初露棱角的俊朗面容,眉毛濃黑,眼瞳黑白分明,一看見這么多小娘子,便有些訝異地低下頭,羞窘得不敢將目光落在小娘子們身上。

本嫌此人有些孟浪的娘子們一看此情形,也不由寬容了,雖然身形高大,卻原來還是個少年郎啊。

雲雁回笑謔地道:「郎君,來為心上人撲護膚葯嗎?」

這少年聞聲,略偏了偏頭,羞澀地看了雲雁回一眼,小聲問道:「這里……什么都可撲嗎?」

雲雁回:「你的意思是你不想撲護膚葯,要撲其他東西?」

少年又看了他一眼,「我——你那圍脖可撲嗎?我歸家路上遇著雪,有些冷。」

雲雁回爽快地道:「可以啊,一百文一次,十個銅錢扔出五純即可。」

那原本排在下一個的婦人一見此情形,說道:「小郎君還要趕著歸家,先來撲吧。」

少年猶豫一下,說了聲「謝謝」,便一路道著「得罪」地穿行到了攤位近前,數出一百文放到桌上。雲雁回摸出十個銅錢放到他手心,他便開始扔銅錢。

頭三個全是背面,接著又接連扔出三個正面,再扔又是背面,繼續扔,第五個背面,運氣不錯,沒扔滿十個銅錢,已經達到了雲雁回開出的標准。

「承讓。」少年臉頰微紅,把銅錢放回雲雁回手里。

雲雁回也十分爽快地把圍脖摘了下來,一看少年身形高大,便掂著腳,隔著桌子把圍脖套到了他脖子上,灰色的皮毛微博襯著玄色的披風,還挺大。

少年的下巴都陷進溫暖的圍脖里了,眉眼彎彎地沖著雲雁回甜甜一笑,登時整個彩棚都要亮了。

雲雁回忍俊不禁,從桌子下面又摸出一把傘,放到少年手里,「還傻笑呢,回頭記得把傘給我送回家里去,不然一百文也不還你了。」

「謝謝雁哥兒。」少年不好意思地接過傘,低著頭出了彩棚。

到這會兒,彩棚內娘子們方明白,攤主和這少年是相識的。

「難怪這少年郎偏要進這兒躲雪!」

雲雁回說:「不好意思了,那是我一個小兄弟,剛才與他開個玩笑。」誰知道他也順勢開起了玩笑,竟然還問別的東西撲不撲。

沒錯,那系著玄色披風的躲雪少年,正是東京第一傻白甜,同樣長大了的趙允初小朋友。

……

趙允初走了之後,雲雁回的關撲生意還是那么火熱,收獲滿滿。

到了二更天的時候,東西幾乎都被撲完,人也散得差不多了,雲雁回也收起了錢和剩下的葯。因為葯是了然的,所以今晚的收益刨去他的成本,有一半要捐給寺里。

棚外,來接他的人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