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欣賞 毛主席詩詞賞析(2 / 2)

敗家子 平凡心 3825 字 2020-10-01

坐地、巡天、牛郎:*二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五日致周世釗的信,「坐地日行八萬里,蔣竹如(毛在湖南第一師范時的同學)講得不對,是有數據的。地球直徑約一萬二千五百公里,以圓周率三點一四一六乘之,得約四萬公里,即八萬華里。這是地球的自轉(即一天時間)里程。坐火車、輪船、汽車,要付代價,叫做旅行。

坐地球,不付代價(即不買車票),日行八萬里,問人這是旅行么,答曰不是,我一動也沒有動。真是豈有此理!囿於習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許多人卻以為怪。巡天,即謂我們這個太陽系(地球在內)每日每時都在銀河系里穿來穿去。銀河一河也,河則無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們人類只是『巡』在一條河中,看則可以無數。牛郎晉人,血吸蟲病,蠱病,俗名鼓脹病,周秦漢屢見書傳。牛郎自然關心他的鄉人,要問瘟神情況如何了。大熊星座,俗名牛郎星(是否記錯了?),屬銀河系。」

盡舜堯:《孟子-告天下》,「人皆可以為舜堯」。

紅雨:李賀《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

三河:黃河、淮河、洛河,泛指河流。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liu人物,還看今朝。

【注釋】:【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風騷:《詩經-國風》和屈原的《離騷》,泛指文學。

天驕:漢朝人稱匈奴為「天之驕子」,見《漢書-匈奴傳》。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大帝國的古里征服者。

射雕:《史記-李廣傳》稱匈奴善射者為「射雕者」。

【題解】

題解∶二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從延安飛重慶,同國民黨進行了四十三天的談判。其間柳亞子屢有詩贈毛,十月七日,毛書此詞回贈。隨即發表在重慶《新華日報》上,轟動一時。

【作法】

這詞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離天三尺三」,一個不是漢名,一個是直接引用民謠,都不必拘守平仄。

《沁園春-長沙(1925)》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由東漢的沁水公主園得名。

橘子洲:在長沙附近的湘江中。

舸(ge3):大船。

同學少年:*於二九一三年至二九一八年就讀於湖南第一師范學校。二九一八年毛和蕭瑜、蔡和森等組織新民學會,開始了他早期的政治活動。

遒(qiu2):強勁。

遏(e4):阻止。

【題解】:

二九二五年秋,湖南省長趙恆惕再次通緝*。毛離開長沙去廣州,這首詞大概是離長沙時所作。

《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郁郁蔥蔥。

【注釋】:

會昌:縣名,在江西南部。

顛:同「巔」,山峰。

東溟:東海。

郁郁蔥蔥:《後漢書-光武帝紀》,「氣佳哉,郁郁蔥蔥然!」

【題解】

這首詞,*曾有注雲「二九三四年,形勢危急,准備長征,心情又是郁悶的。這一首清平樂,如前面那首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心情。」當時,中華和紅軍由博古,周恩來和李德(扎特國人)「三人團」領導。*被排擠出了領導集團,在會昌「養病」。贛南軍區司令員龔楚去看他,酒後*喟然長嘆,「我自從參加革命以來,受過三次開除中委和八次嚴重警告的處分,這次更將造成失敗的責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現在,可不是我們井岡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說時竟凄然淚下。(龔楚《我和紅軍》)

《清平樂-蔣桂戰爭》

風雲突變,

軍閥重開戰。

灑向人間都是怨,

一枕黃梁再現。

紅旗越過汀江,

直下龍岩上杭。

收拾金甌一片,

分田分地真忙。

【注釋】:

蔣桂戰爭:蔣介石和桂系軍閥李宗仁,白崇禧在二九二九年二至四月間為控制兩湖而進行的戰爭。四月,桂系放棄武漢,敗入廣西。

一枕黃梁:典出唐沈既濟的《枕中記》,講一個叫盧生的,在旅店向一個道士嘆述窮困不得志。道士就拿出一個枕頭,說枕在上面就能使他「榮適如志」。盧生在夢中從婚到死,享盡榮華富貴。轉了一圈人生,醒來一看,困頓依舊,旅店主人也仍然在蒸黃梁(小米飯)。

汀江:流經建福長汀,上杭。

金甌:指國土。語出《南史-朱異傳》,梁武帝曰,「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

【題解】

二九二八年春鄧子恢在家鄉龍岩暴動,二九年五月,他寫信告知*,因蔣桂戰爭,閩西的國民黨軍隊進入廣東攻打桂系,當地空虛。*應其邀請於五月下旬率軍進入閩西。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兩萬。

六盤山上高峰,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注釋】:

六盤山:在寧夏南部,甘肅東部。

望斷:望盡。

屈指:屈指計算。

紅旗:二九五七年在《詩刊》創刊號上發表時作「旄頭」。二九六一年九月為寧夏干部書寫此詞時改為「紅旗」,手跡發表在該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報》。

長纓:見《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注釋。

蒼龍:《後漢書-張純傳》,「蒼龍甲寅」。注曰,「蒼龍,太歲也」。古時以太歲為凶神惡煞,太歲在地上,與天上歲星相應。

《如夢令-元旦》

寧化、清流、歸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

風展紅旗如畫。

【注釋】:

寧化、清流、歸化:均為建福縣名。

武夷山:在建福北部。

【題解】:

*復出後,在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召開了古田會議,整頓了紅軍,整肅了不同意見。在三零年初他行事甚為順利。這首詞和下一首詞作於這段心情愉快的時期。

《十六字令》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注釋】:【原注】:

民謠:「上有骷髏山,下有八寶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

鍔(e4):劍刃。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神話中有以山為撐天之柱的講法。

【題解】:

作於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湘貴一帶群山間。

《水調歌頭-游泳》

(1956.06)

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yunyu,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注釋】:

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三國吳孫皓時欲從南京遷都到武昌,民謠曰,「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

子在川上曰:《論語-子罕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指時間如河水飛逝。

一橋飛架:指武漢長江大橋,該橋為長江上第一座由中華人自己建造的橋梁,是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於五五年開工,五七年建成通車。當時正在施工中,故屬「宏圖」。

天塹:南北朝時陳朝的孔范,稱長江為天塹,見《南史-孔范傳》。

西江石壁:指計劃中的長江三峽大壩。

巫山yunyu:巫山有神女峰。宋玉《高唐賦》,稱楚襄王夢見神女,神女說她「旦為行雲,暮為行雨。」

【題解】

二九五六年六月一日,*從武昌游過長江到達漢口。六月三日,第二次游過長江,從漢陽穿過長江大橋橋洞到武昌。四日,第三次游過長江,也是從漢陽到武昌。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1965.05)

久有凌雲志,

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

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

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

旌旗奮,

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

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登攀。

【注釋】:

井岡山、黃洋界:見《西江月-井岡山》的注釋。

三十八年:這是從二九二七年九月*上井岡山算起。二九年初*帶兵下山,至此時已離開井岡山三十六年。

可上九天攬月: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題解】

二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乘車重上井岡山,並在山上住了八天。五月二十九日,他在井岡山前的小坪場上接見了當地干部群眾一千七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