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醫館開業(中)(2 / 2)

全職國醫 方千金 1569 字 2020-10-03

「進去轉轉吧。」

郭文淵笑著道:「既然來了,順便看看醫館,或許我以後會常來的。」

這話一出,邊上不少人都吃驚不小,郭文淵這是什么意思?

以後會常來,難道郭文淵打算在這兒坐診?

不說長期坐診,哪怕是一月來一次,更甚者一年來一次,這醫館也了不得了。

「郭老里面請!」

關寶成已經笑得合不攏嘴了,不管郭文淵是不是開玩笑,這話傳出去,也能給醫館帶來不小的名氣。

「醫館總共二百來平,下面差不多一百平,上面也一百來平!」

一邊帶著郭文淵往進走,關寶成一邊給郭文淵介紹:「醫館加上方老,現在五位醫生......」

「您老這邊請,這邊是針灸推拿,那辨識正骨復位.......」

二百來平的醫館,規模其實趕上一些醫院的中醫科室了,唯一的區別是,醫館沒有住院部,不會留患者住院,不過也有一個臨時的觀察室,病床不多。

開醫館的時候,關寶成之所以決定把商鋪買下來,就是打算把這個醫館做大的,做成杏林界的標桿醫館,長期發展的。

「郭老您這邊請,這邊是中葯炮制區!」

關寶成給郭文淵介紹道:「現在醫館剛開業,准備還不足,後期醫館的中草葯我都准備醫館自己炮制,盡可能的保留中草葯的精髓,讓醫館擁有自己的特色。」

「不錯,不錯。」

郭文淵連連點頭。

現在市面上的中草葯,大都不算純正,機械工藝、自動化加工,一些中草葯的葯效和葯性損失的很大。

全國著名的幾家中醫醫館,中葯材基本上都是自己炮制,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中草葯的葯效。

這一點目前做的比較好,名氣也比較大的就是燕京的同-仁堂了。

同-仁堂絕對是國內中葯行業的老字號,1723年開始供奉御葯,到現在已經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雨,三百多年來,同仁堂始終保持著「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葯力」的古訓。

前十來年曾經紅極一時的電視連續劇《大宅門》就是以同-仁堂為原型的。

國內著名的中醫醫館,之所以能屹立不倒,也正是因為有自己的特色,關寶成很顯然清楚這一點。

已經四十多歲的關寶成,經歷了滬上事件之後,也沉穩了很多,他現在是把這一家醫館當成自己後半生的事業來做的。

「中醫傳承至今,正是因為歷代名家前赴後繼。」

郭文淵轉了一圈,笑呵呵的看了一圈眾人,問:「開館坐堂,懸壺濟世,誰知道坐堂的由來?」

關寶成急忙道:「回郭老,坐堂一說的由來來自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酷愛醫學,但是卻因為家庭的因素,還是走上了朝堂,曾擔任長1沙太守,在擔任太守期間,張仲景仍不忘用自己的醫術為百姓解除病痛。」

「在古代,做官的宅子是不允許隨便進的,可是不接近百姓,又如何為他們治病,因而張仲景核定,每月初一十五兩天,打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患病的百姓進入大堂,他端坐大堂之內,為擺正診治.......」

」之後,人們把坐在葯鋪給病人看病的醫生稱之為坐堂郎中亦或者坐堂大夫,坐堂之說,一是百姓對大夫們的尊稱,一是對醫聖張仲景的紀念。」

郭文淵笑著道:「開館坐堂,在以前,也並非人人都有資格開館坐堂的,開館坐堂,既是一種實力的體現,也是一種責任,登堂入室,處廟堂之高,也不能忘江湖之遠......」

說到這兒,郭文淵目視眾人,緩緩道:「希望各位同仁在行醫濟世的時候,能牢記先賢,不忘初衷,敬畏生命。」

「郭老的提醒,我們牢記在心。」

邊上眾人急忙答道,不管是不是聽進去了,在郭文淵面前,還沒人敢出演反駁。

郭文淵繼續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醫者治病救人,患者奉上以薄資,理所當然,可患者以性命相托,也希望諸位同仁能以真心待之,做到問心無愧。」

「郭老所言極是。」

眾人紛紛點頭。

關寶成也急忙笑著道:「郭老今天所言,我當銘記在心。」

郭文淵笑了笑,道:「大家都是俗人,我也不說什么寧願架上葯生塵,莫讓天下人有病之類的話,只希望大家能對得起患者的診金,勿忘所托,盡心盡力即可。」

眾人紛紛點頭。

一群人在醫館說著話,這會兒陸陸續續還有人來錢,前幾天方寒見過一面的友華醫院的邵友亮也來了。

醫館開館的吉時是上午十一點,臨近十一點的時候,盛隆集團也派人送來了花籃,當然伍開雲並沒有親自來,只是讓自己的助手跑了一趟,也沒呆,放下花籃,人就走了。

十一點整,開館儀式在郭文淵的主持下舉行,楊進雄也代表省廳表示了祝賀,與此同時,關寶成也讓人把早就准備好的牌子抬了出來,放在醫館門口。

「寶方醫館今天開館,從開館之日起,免費義診三天。」

原本關寶成是打算用方氏醫館的名字的,老爺子堅決不同意,最後各取一個字,寶方醫館,雖然俗氣,卻也代表兩家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