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私生子(2 / 2)

夜晚拍一些夜景時,因為實景空間的限制,擺燈困難,不允許使用較多的燈光器材,因此最方便的方法是使用高感光度鏡頭、低照度,墨菲在充分利用環境光源現有光的基礎上,再進行少量的人工光處理。

他讓大衛-羅比加強環境現有光源的強度,比如將60w的白熾燈換成300w—500w,將拍攝用油燈燈芯加粗,或使用「多燈芯」燈具,有時則用小的電光源代替油燈燈芯,加大光源強度,以便直接利用光源光線做環境和人物的主光。

少數夜晚拍攝中,墨菲還利用人工光照亮攝影機附近牆面,模仿環境反射光做環境和人物的副光使用。

這種方法既方便,又省器材,實用而且光效真實。

有些特殊的夜景戲,則需要放到黃昏拍攝,才能通過後期制作達到最好的效果。

墨菲拍攝一些透過門窗可以看到室外景色的夜晚戲份,是非常有必要在黃昏時刻來拍攝的。

如果室外景物空間較小如院落、房屋、牆門、樹木、花壇等,可以用燈光照明,在夜晚拍攝;但是室外空間廣闊如遠山、原野、城堡、遠景等,則無法用燈光照明,墨菲必須采用黃昏時刻利用天空余暉照明景物進行拍攝。

實景黃昏拍夜景與外景黃昏拍夜景相似,先布置好室內夜景光效,然後等待天空散射光暗到一定程度,進行搶拍。

當然,所有夜景戲份中,還是白天拍攝的最多,數量能占據所有夜景戲份的百分之八十五。

雖然墨菲和劇組在這方面經驗豐富,但也遇到了一點困難,拍攝帶有窗外景物的夜景難度較大,關鍵是要降低透過門窗的室外景物亮度,使其達到夜景亮度要求。

墨菲使用的方法是利用大張灰色濾光片,將門窗蒙罩,擋下暗室外景物亮度,而室內按夜晚拍夜景布光法布光即可輕松實現。

能夠實現這些夜景拍攝,高清數碼電影專用攝像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即便墨菲不是一個唯技術論者,很多片子使用的是膠片拍攝,卻也不得不承認,電影拍攝制作不僅僅需要藝術,更需要技術,例如高清數碼攝像機這樣的先進技術,能切實有效的解決拍攝中遇到的很多難題。

相對於墨菲這種哪項技術對自己的項目有利,就使用哪項技術,根本不管膠片和數碼之爭的******導演,好萊塢有相當一批人都固執的認為數碼攝影技術會毀了電影這門藝術。

這些人都覺得器材越來越進步,拍攝和制作電影的人會越來越懶。

但墨菲從來不這樣認為,即便他不是一個技術主義者,也知道數碼技術就像當年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一樣,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而且從一個普通導演或者說曾經夢想成為導演的人的角度來看,技術進步真的不好嗎?

答案必然是否定的,數碼技術提供的便利絕對是一件好事,過去這個行業有很高的工業門檻,無論是拍照還是拍電影,工業的門檻太多了,現在整個的趨勢是逐漸地讓每一個普通人經過簡單的學習,都能夠熟練掌握這些影像器材,所謂的「影像生活」才能由此開始。

像墨菲曾經的小時候,總覺得拍照的人很神秘,現在電腦上操作,越來越簡單了,但不意味著創作的下降,反而是創作的自由。

同樣在這個時代,每年有非常精彩的影像作品被一些不是很專業的人拍出來,可能對傳統的從業人員是有一些沖擊的,但現在這個門檻在降低,它讓影像視覺豐富了起來。

當然,再簡易的器材的使用方案也需要有專業要求,墨菲不可能因為器材越來越容易操作,而忽略對影像的美學上素質上的要求。

過去影像剛剛拍攝變得容易的時候,的確帶來很多拍攝的隨意性,像索尼f35這樣的產品出來時就已經非常成熟,這種數碼記錄都可以無限制的拍,在技術上解放使用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漸漸發現,重要的不是器材,而是器材使用者的專業精神。

如果使用者有很強的專業精神,就能夠提供更好的藝術支持,比如像一些操作工作環境比較復雜的地區,還有一些大團隊進不去的地方,或者說在拍攝像《冰與火之歌:權力的游戲》這樣復雜的超大型項目時,數碼高清攝像機就能發揮它很高效的作用。

對於越來越先進的器材,專業精神會使其善用而不是濫用。

劇組利用數碼高清攝像機已經拍攝的所有鏡頭中,墨菲和攝制組都保持著足夠的美學判斷力和創造力,絕對不會因為它相對容易就隨便拍,那樣最後只會成為悲劇。

這個時代,裝備變得越來越好,變化越來越快,也讓創作者們越來越省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利用這些裝備,懂得如何利用裝備來表達自己的腦中所思所想。

總之,無論任何設備和技術,都是用來為電影拍攝制作服務的,只要能達到想要的效果,何必去管它是老技術,還是新科技。

數碼器材不單是一個消費品或者設備,同樣可以像膠片一樣,用來凝固經典。

在泰坦尼克博物館攝影棚中的拍攝告一段落後,劇組一分為三,墨菲帶領最大的一個小組,繼續留在英倫三島及其周邊拍攝,保羅-威爾森和塞斯-羅根各帶一個小組,分頭趕往馬耳他與克羅地亞,拍攝一些支線場景。

外景拍攝就此開始,墨菲的劇組也迎來了一批特殊的演員,六只哈士奇被一家專業機構帶進了劇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