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五級傳播(2 / 2)

卡拉-費斯將一份計劃書推到了墨菲面前,墨菲也打開了看了看,上面只是些大致的推廣框架,並沒有詳細的具體內容。

「第1波:影片上映前2周,通過平面媒體進行消息發布。」

「第2波:影片上映後2周,傳統媒體話題炒作。」

「第3波:影片上映前2周半到上映後2天的電視和電台集中高強度傳播。」

「第4波:影片上映前2周半到上映後2個月,網絡持續追蹤報道。」

「第5波:影片上映後8周的雜志強化和延長熱度期限,以為奧斯卡做准備。」

雖然具體的內容要根據到時的情況制定,但這樣的框架也是影片在頒獎季內能獲得足夠多關注的保證。

這樣的推廣是必須的,對於任何一部有一定野心的影片來說,廣告都必不可少。

廣告有告知、說服、提醒、強化等作用,大部分廣告前期都是為了告知和說服,而當品牌比較大時,就需要強化了。

這些放在電影產業上面同樣適用,墨菲不會覺得墨菲-斯坦頓作品這個品牌有多么大了,就不需要推廣了,他的知名度比可口可樂如何?比麥當勞如何?比路易斯威登如何?

他們可是從來沒有放棄過廣告推廣。

所以,墨菲從來都不會自命不凡,認為以他的號召力足夠了,根本不需要宣傳推廣。

相反的,他的認知里面,宣傳推廣反而是必須的。

首先,好萊塢電影市場競爭這么激烈的,消費者又是那么容易被拐跑,如果別人做廣告,他不做,那么消費者就會越來越關注你的競爭對手而選擇忽略他,那他就悲劇了。

其次,很多時候,消費者選擇一部電影的行為是很隨機和偶然的,他不去時不時的提醒一下,不去強化一樣他在消費者腦袋里面的形象,那們很可能就慢慢淡忘了他,千萬不要覺得用戶對他這個導演有多忠誠,還是悲觀點好。

另外,好萊塢電影的市場在不斷擴大,也在不斷變化,如果他不打廣告,那么新的消費者就被對手拉走了,他就守著那幾個老用戶過年吧。

再有,市場變化,相關的廣告策略也要跟著變化,要知道,廣告很多時候不只是為銷售,還有品牌,還有理念,一個電影品牌越大,就越需要重視這些。

當然,電影廣告不是追求一味的創新,就像卡拉-費斯的這份大致計劃,首要的是在看是否匹配墨菲和這部影片潛在的消費群體。

這部《迭戈-羅斯》畢竟不是一部大眾類型的影片,即便在獨立片當中,也屬於較為小眾的類型,一定要找好自身的定位。

原本,墨菲考慮過影片是否換個名氣,就像茱莉亞-羅伯茨拿到奧斯卡的那部影片一樣,《艾琳-布羅克維奇》這個名字怎么聽起來怎么都比不上大洋對岸翻譯的《永不妥協》的片名,但在與蓋爾-加朵、小羅伯特-唐尼和卡拉-費斯商業過後,放棄了這樣的想法,反而像《艾琳-布羅克維奇》一樣,直接以人名來命名片名。

這也是好萊塢一些人物傳記影片常用的方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方便與制作發行公司進行宣傳推廣。

「如何把廣告效果最大化是好萊塢公司夢寐以求的。」

說完工作,卡拉-費斯跟墨菲閑聊了幾句,「特別是在現在這個線上線下廣告費都暴漲的年代。」

「幸好我不用掏廣告費。」墨菲隨口開了句玩笑,接著問道,「這半個多月在忙什么?都沒怎么看到你。」

卡拉-費斯站起來自己去接了一杯水,端著回來的時候,說道,「《混亂之城》的票房在太平洋另一邊的市場上面,出現了一些意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