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二章 陰暗處的霉菌(2 / 2)

典型的偷票房就是讓人拿著a電影的票去看b電影,這樣b電影的票房就都算到a電影了。再就是手寫票,只要不機打就不會錄入售票系統,等人拿著票走了後再偷偷出張a電影的票,還有高端點的就是修改售票系統數據,不過他的導師也只是聽說,技術含量太高,基本上沒什么實現的可能。

現在觀眾都聰明了,票房不是這么好偷的了,給人a電影的票讓人去看b電影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這是偷票房,剩下的就是舉報不舉報的問題,風險太大。

這些都是最為初級的偷票房的手段。

一如滋生在陰暗處的霉菌,「偷票房」不僅對影片、對片方都帶來極大的傷害,更可怕的是它還悄悄腐蝕著這個行業。

總體來說,大洋對岸的這個行業可以分為制作方、發行方和院線三部分,三方一般都有著明確的分成比例約定協議,但商業永遠逃不過一個利字,偷票房正是產生於這三方強烈的趨利心理。

院線為了獲取自身利益,采取各種手段壓縮實際票房,被雪藏的起來的隱形票房,則可由影院獨享,而無須和片方分賬。

說到壓縮電影實際票房的手段,院線可謂煞費苦心,較為初級的做法包括手寫票、無票入場、廢票入場。這些類型的電影票均不會計入電影的實際票房中,但是院線卻實實在在地收了觀眾的電影票錢。

這種獨吞票房的簡單做法一直備受院線青睞,但可惜的是,危險系數卻很高,因為片方實地的審查監督並不容易躲避。

伴隨著片方的監督的加強,院線的做法也在不斷「創新」,出現了「捆綁套餐」的路數。

舉例來講,假如院線和片方商定的最低售賣票價為30元,在這一前提下,如果院線的單張電影票價是40元,那么這40元就必須和片方分成;但如果將電影票+爆米花+飲料進行組合捆綁式銷售,並將價格提高到50元,其中20元被算作是爆米花+飲料的價格,剩余達到最低售票價格的30元為電影票價格,那么院線只需要將這30元同片方分成,而爆米花+飲料的20元便可納入影院個人收入。

院線的作為遠不止於捆綁套餐,院線記賬、報賬雙系統可謂是又一次偷票房的策略升級,院線的報賬系統是與國家票房監控系統聯網的,這也是大眾和片方獲知電影票房信息的主要來源。

而另一套票房系統即記賬系統則是由影院私自設置的,這套系統的強大之處在於同樣可以出機打影票,但票房卻被影院自己私吞了。

這樣一來,片方好像成了被院線蓄意謀害的單純小綿羊,但事情永遠沒有這么簡單,某一部電影片方與影院合體偷取另一同檔期電影票房的現象才是屢見不鮮。

片方+院線,用太平洋對岸的話來說,「團結」就是力量

的確,合作意味著雙贏!假如有兩部同檔期上映的高人氣電影a和低人氣電影b,a電影答應給院線百分之十的票房收入,而b則願意奉獻百分之二十的票房收入,院線無疑更傾向於b電影,因為分成更高。為了吸引更多觀看b電影的觀眾,院線的基本做法是提高a電影的票價,同時降低b電影的票價。

但若此舉不成,院線則會選擇偷梁換柱的巧妙方法,和b電影片方合作,偷取a電影的票房。具體做法便是和觀眾約定,以b電影的低價賣給觀眾b電影的電影票,但播放的卻是觀眾想看的a電影。

這樣一來,觀眾花低價看到了自己喜歡的電影,影院得到高額分成,b電影片方有了光鮮的票房成績,而a電影片方則總覺得哪里不對.......

除了偷梁換柱、轉移騰挪,更多的是變相的偷票房,比如片方也想出了增加排片量就返點和包場刷票等一系列做法引誘趨利院線與其合作。

相比於前面的那些,在太平洋對岸的電影市場,這種「變相」偷票房的事情反而屢見不鮮,只要對電影行業稍作了解,就可以看到太多太多。

比如幽靈場刷票房刷出來的票房冠軍之類。

還有一種偷票房,是所有人心知肚明,卻又無可奈何,從上面壓到下面來的硬性任務和指標。

曾經墨菲看過的一部典型的顏色影片,在其上映期間,這部明顯老掉牙的過時電影,竟然一舉擊敗眾多熱度較高的商業影片,一段時間之內,以百分之十的排片拿到了接近百分之二十五的全國票房……

墨菲那時看到的小道消息,對於該影片,七大衙門紅頭文件明確要求,「發行方要給予最大限度的讓利。」

在其上映的第二日晚,網絡上甚至還出現了一張任務表,該表完整地顯示了個各院線需達到的該影片放映和票房的額度和指標,其中中影院線任務額最高,達4000萬;旺達院線按表內要求,要達到3800萬元;排在第三位的是南方院線,任務額3000萬……

更有人爆料,有些影院為了完成任務,一整天印發的所有電影票均是該顏色電影。

當然,這種事沒人會承認,也沒有人會追究,里面的套路太深了。

對於任何一個市場而言,偷票房是其前進路上的巨大絆腳石。

一個新興的電影市場,總有些讓人看不懂的地方,偷票房之類的也不算是奇特,更為奇特的事情墨菲都看到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