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關我屁事(2 / 2)

有誰喜歡賺錢正賺的歡快的時候,突然有人跳出來給自己戴上一副限制行動自由的手銬?

墨菲也委托一家專業調查公司,了解了一下公眾的看法,確切點來說就是普通人的立場。

調查結果很快就反饋到了墨菲這里,在調查公司從全美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隨即詢問到的六千多人中,有接近百分之八十五的人觀點出奇的一致——關我屁事!

詳細的來說的話,這部分人在好萊塢中國大劇院槍擊案和隨後的公園謀殺案發生後,以及媒體瘋狂批判《黑暗之城》的時候,該怎么吃怎么吃,該怎么喝怎么喝,該怎么睡怎么睡,該怎么玩還是怎么玩,僅僅將這些當成茶余飯後的一些談資而已,完全就是作為純粹的旁觀者站在一邊看熱鬧而已。

至於《黑暗之城》或者說好萊塢電影帶來的所謂的負面影響?這些人壓根就不關心。

怎么想和怎么做,根本是兩碼事,很多時候決定人立場的都不是腦袋,而是屁股所坐的位置,比如天主教會,他們為什么抓著這次事件不放,僅僅是因為受害者中有天主教教徒嗎?

要說電影這種東西影響不到社會,那根本不可能,就像電影本身深受社會環境形勢的影響一樣,大熱的電影反過來也會影響到社會。

漸漸的,很多主流媒體悄無聲息的站在了墨菲這一邊。

「在任何時候,電影都不應放棄對主流價值觀的宣傳,這些價值觀是與意識形態無關的,是具有普世價值的,電影不該成為麻痹觀眾無視現實的阿司匹林,也不該成為為觀眾心中黑暗腐爛的陰暗面保鮮的福爾馬林。」

「電影最迷人的特質就是她能為人創造一個夢幻的世界,暫時忘記自己的煩惱,在虛幻世界中找獨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滿足。」

「當然,這種快樂和滿足不能建立在其他人的痛苦之上。」

「讓電影為真實社會現象買單,也未免太過分了。」

當那位馬爾克斯-科斯特洛大主教和天主教會展露出對好萊塢的野心之後,很多媒體突然間就轉變了立場,從之前的抨擊墨菲,變成了支持者。

這些媒體大多來自nbc環球集團、新聞集團、華特迪士尼、康斯卡特乃至時代華納,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旗下都具備一家實力強大的好萊塢電影制作和發行公司,或許單看票房產出的話,這些電影公司在這些傳媒集團龐大的產業構成中微不足道,卻是最為重要的內容提供者,正是有了這些內容,傳媒集團才會衍生出更為龐大的產業群體。

比如華特迪士尼和時代華納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

但媒體輿論關於《黑暗之城》的爭議並沒有就此中斷,一些媒體背後的力量,也不想就此中斷。

「墨菲-斯坦頓和他的作品讓人恐懼的原因是你能感受到電影帶給人的巨大煽動性,它勾起了每一個人對既有社會規則的反抗意識,觀眾往往看到最後會開始期待反派殺死正面人物,正面人物都成為了阻擋社會革命的最大障礙,這些反派反而成為了砸毀國家機器的英雄,引發人紛紛仿效。」

這還算是好的,有些言論更是直指墨菲本人。

「這個世界上只有墨菲-斯坦頓這樣的瘋子導演,才能制造出魔術師這樣變態的反社會類型角色,由此產生效仿魔術師的瘋狂殺手!」

還有一些所謂消息靈通人士對媒體透露,「墨菲-斯坦頓私下里也在說,發生了這么多事,我也不知道是應該怪凶手,還是要怪自己……」

輿論往往是一些行動的先頭兵!

隨著第二期凶案的發生,情況變得越來越復雜,甚至有些道德組織和宗教人士在獨立日假期之後,陸陸續續出現在了世紀城的福克斯大廈前和比弗利山庄的波浪庄園附近,不但手舉各種其標語和旗幟提出抗議,還建議聯邦政府將《黑暗之城》強制下檔。

這些所謂的組織,想要真正做成什么事非常難,但沒有人能忽略他們搞破壞的能力。

尤其是以天主教會為主的宗教組織,即便他們在加州中南部影響力不大,卻也信徒眾多,召集數百人乃至上千人的虔誠信徒,跑到墨菲的家門前面抗議,並不是難事。

雖然壓力巨大,但墨菲和二十世紀福克斯根本不會同意他們提出的讓《黑暗之城》提前下檔的無理要求,這種事想都不用想。

而且那些人不僅僅針對《黑暗之城》,還要墨菲公開道歉,特別是向天主教會道歉,反思自己的電影制作理念,以及過往污蔑天主教的所作所為。

面對這種復雜的情況,原本在世界各地拍片的斯坦頓黨徒們,紛紛趕回洛杉磯,以各種形式聲援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