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投奔(2 / 2)

天可汗 西風緊 2732 字 2020-06-18

「你原來不是默啜可汗的親女。」薛崇訓道。

阿史那卓點點頭:「他是我的叔父,收我做養女。」

薛崇訓弄明白這個宣稱要投奔的人的關系,便不再問阿史那卓什么話,他又屏退了一些不相干的官員,與幾個心腹幕僚將領商議這件事。

張九齡等人拿著那張圖研究了一陣,弄明白畫的是突厥軍兵力部署的位置,但不辨真偽。大伙都不敢斷定暾欲谷部落是不是真心投靠,很可能是誘餌奸|計,不得不防;但如果真能在突厥軍中得到內應,無疑對於不熟地形環境的唐軍極大有利。

薛崇訓動心道:「亓特勒在信中說讓咱們夜里進攻標明的位置,殺入突厥中軍俘虜默啜和罪臣李適之,他在營中作為內應……真如所說,我們在突厥猝不及防時進攻其中樞,一旦得手就有全軍獲勝的機會……」

王昌齡道:「兵不厭詐就怕是計,咱們殺進去中了埋伏反而吃虧。」

薛崇訓想了想說道:「是有這個風險,不過咱們完全可以試一試,將大軍列在突厥陣前,沖一股人馬進去瞧瞧,隨機應變。」

……過得幾日,唐軍已到五加河岸,距離黑沙城已不遠了。幾個陣營相互呼應沿著河岸水源慢慢行進,軍隊連綿數十里簡直是人山人海。不出所料默啜可汗的主力仍然在黑沙城附近活動,看來在這個地方的一場決戰難以避免。

此時默啜也不敢放棄黑沙城避開唐軍兵鋒,放棄這里意味著放棄整個漠南草原的控制權,形勢當前不想處於弱方只能爭鋒相對。

兩軍各自的勢力范圍內游騎活動頻繁,經常發生小規模的沖突,薛崇訓中軍也沒機會靠近突厥大軍那邊摸清其具體兵力部署,唯一可用的資料就是亓特勒送來的那張潦草的圖紙,還不知真假。能確定的是突厥軍的大致活動范圍,在這樣的軍情信息下要進擊決戰並無不可,但想偷營卻信息不足。大戰的風聲越來越緊,黑沙城附近早已不見牧民,只有軍隊活動,那些藏在突厥牧民中的細作奸細也無法為唐軍提供軍情。

張五郎及殷辭琢磨了那張圖之後到中軍大帳進言:「按照圖紙標明的位置,突厥中軍前方布有兵營幾個人馬數萬,如若我軍要突然襲其中軍大營,非得有一股騎兵深入敵軍勢力范圍不可。萬一是計,前軍必被圍攻覆滅;可能更糟的是突厥人預知我主力動向,反襲我後方大營燒了輜重糧草,我軍如何久持?請薛郎三思。」

薛崇訓點點頭道:「你們說得很有道理,但突厥軍布兵前重後輕,要是讓東面的明光軍從其後方襲營如何?」

兩個武將面面相覷,又道:「那冒險的便是明光軍一軍。」

薛崇訓沉吟片刻道:「關系國家盛衰的大戰不能全靠賭,也不能讓杜暹部因為咱們的戰略錯誤去送死;但戰機隱露,也不能因過於謹慎而錯失了戰勝的機會。你們下去想一個方案出來,既要有所防備,又不能坐失良機,想想是否有完全之策。」

到得下午薛崇訓又下達了一個軍令,命令各軍在五加河沿岸扎營防御停止行軍。這地方有水源,就算河水被截流也可以挖井,河岸肯定能挖出地下水來;同時大軍的輜重糧草充足。所以薛崇訓中軍認為可以在這里駐扎不用著急。

全軍修整了兩日,張九齡等人制定出作戰計劃遞到了薛崇訓跟前讓他過目。計劃在河岸構建工事開戰之前將糧草吞於其中,在周圍布兵嚴防,預防突厥襲後軍輜重;再以主力夜出靠近突厥軍范圍,但並不襲其中軍大營,而是分兵對圖紙上標明的軍營進行試探進攻,探明虛實;同時杜暹部向西移動,如果探明突厥各營都在預計的位置,那便沒有足夠的兵力部署伏兵合圍,可下令杜暹部立刻奔襲預計的突厥中軍尋戰機破敵。要是這一切都順利的話,突厥中軍被襲,勢必造成指揮混亂,西面唐軍主力再進攻進行決戰,勝算極大。

這份計劃是好幾個心腹文武商量出來的,對很多可能存在的漏洞都有考慮,相對比較周全。薛崇訓琢磨了一陣便爽快地提起筆在上面畫押簽名存檔,決定實施。

事不宜遲,唐朝中軍一面開始修築工事,一面派人去向杜暹傳令去了。軍令自然用密文書寫,對作戰計劃知情的人非常少,重視信息戰的思路在這個時代薛崇訓顯然在境界上超越了世人。

杜暹接到作戰計劃後,並未急著西進暴露目的,早先仍在原地按兵不動,同時關注著契丹人的動向。就怕萬一契丹人從東面出動,明光軍的處境就尷尬了。唐使幾度密遣到契丹,除了勸說契丹人投靠,也充當監視他們動向的間諜,如果契丹要動員大軍必然有些跡象。

契丹首領名叫李失火,唐太宗時期的契丹首領率諸部請內屬,唐廷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以其首領窟哥為都督,封無極縣男,賜姓李氏。初時唐廷武力強大,其子孫皆以姓李為榮,這一脈的姓氏便傳了下來。

從唐太宗時期到現在六十余年間,契丹幾度反叛歸附,最近一次反叛後被唐軍聯合突厥、奚的兵力擊敗,其地盤大多落入突厥汗國之手,契丹因此也對突厥汗國俯首稱臣。但他們對突厥人來說顯然不是很靠得住的人,根本不是一個種族。當然他們也對唐朝沒有太多的歸宿感,不過在周邊強國存在的情況下總是要與其中一個和解方能生存。

唐使來「招安」,李失火及其臣僚表面上客氣對待,背過身便沒什么好話。

臣僚們議論道,「漢人從來就沒看得起過我們,將我們視作蠻夷禽|獸,那些投到河北求生的契丹人如何?還不是給人為奴為婢的待遇!」「我們契丹人的性命就不是條命?憑啥要為唐朝賣命?」

「也不能光說他們的不是,李唐還好,李家公主也嫁了幾個過來,契丹人在唐境也有做官的。」「不過薛崇訓當政就別指望了,聽說唐朝要嫁個公主去吐蕃,他真就給半道搶了回來!」「對,薛氏沒什么好指望的!」

李失火抬手平息眾人的議論,說道:「薛氏不是什么好鳥,突厥人也差不多,每年都掠奪咱們的牛羊,這要到什么時候?這次兩邊咬起來,咱們該高興才對。」

「兔死狐悲,咱們得防著薛氏對付完突厥,不給咱們好臉色。」

李失火冷笑道:「上回要不是咱們被三面圍攻,能擺在唐人手里?他們想拿咱們動刀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兒!再說那默啜去年派兵襲華清宮得罪了太平公主一家子,才遭來大敵,和咱們契丹人有什么關系?薛氏要是瘋了到處動兵,那也沒什么好怕的。」

眾人覺得首領說得有道理,也附和道,「眼下這情勢突厥人要吃不完兜著走,好漢難敵人多,突厥周圍的部落都反了,都城還被唐軍被洗劫一遍,咱們再跟著突厥人一條道走到黑確非明智之舉。」「但要為漢人賣命,實在值不得!」

李失火笑道:「漢人也沒打算靠咱們,多次派人來的目的我想無非就是讓咱們別幫突厥人,只要袖手旁觀就可以了。這事兒別急,上次咱們不是吞了烏羅護的地盤嗎,正好讓漢人承認此事。等到大戰結果成定局之時,咱們再派兵做做樣子,占一些突厥人的牧場,然後向唐朝稱臣討個什么官位。」

眾臣哈哈大笑:「對,漢人就愛這個面子。」

李失火正色道:「咱們不好面子,誰願意叫別人主子?但有那本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