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科舉(1 / 2)

天可汗 西風緊 1327 字 2020-06-18

杜暹回京後,被邀請參加了設在麟德殿的國宴,這次宴會連薛崇訓也參加了,確是很少見的事。眾人猜測一向不喜歡平常宴會的天子這回是因為給杜暹慶功才去的。奪取營州被很多士大夫視為得不償失,巨耗軍費並與東北各族造成關系緊張,在兵部策略的重心在西北方向仍未調整的時候開辟另一條戰線非明智之舉,甚至有的人私下預言以後營州還會得而復失。但薛崇訓好像很肯定這場勝仗,大家也看到了杜暹的寵信未減。

果然沒過兩天薛崇訓就在溫室殿單獨召見杜暹議事,被皇帝單獨召見絕不是常有的事。[]

雖杜暹剛剛在營州打仗回來,但這次薛崇訓並沒有和他談論兵事。很有時候薛崇訓有剛愎自用的嫌疑,他認定的事就算事後發現也許有錯也不會改變,在他的想法里左右搖擺的決策比堅持錯誤的決策還應該避免。所以他認為在東北加強防務已經是既定的事,沒必要再去議論了。

不出所料薛崇訓見面沒有其他廢話,直接就問杜暹:「我想完善科舉制度,取士不再循門楣出身,同時變法避免朝臣影響科舉功名(以前科舉宰相的賞識非常重要),你認為這樣做是否妥當?」

杜暹還在營州的時候就得到過張孝貞的提醒,對此早有准備,他剛回京就從張九齡那里要了一份薛崇訓親自寫的數學「天書」連夜琢磨了一陣,時間太短只看懂前面的基礎部分,大部分東西不知所雲,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對這次問答的提前准備。

聽薛崇訓問起,他便鎮定先說了一句「臣以為科舉勢在必行,有利於社稷」,最先奠定了自己的站位之後再說。不過只這樣是不夠的,為什么薛崇訓每遇到有爭議的決策時都會找杜暹商議,而且常常引以為知音?自然不是杜暹毫無主見只顧迎合,他是有一番和薛崇訓默契見解的人。他用不經意的目光看了一眼旁邊香案後的兩個女人,一個是河中公主他在宴會上見過,另一個是薛崇訓的近侍姚婉也是在晉王府時就見過的,無論如何此時應該注意措辭,有些話不能說得太直接了,他便繼續緩緩說道:「武周時士族被極大削弱,恢復李唐之後前唐朝政多年混亂,有走終南山捷徑求名的、有千方百計結交大臣的、甚至賣|官粥爵也不少見。科舉取士漸為世人所接受,只是如今的科舉仍需出身與名望,寒士難求功名。陛下革新科舉制度唯才是舉,天下人心所向……只是會進一步影響士族入仕,定會有人非議。」

最後一句提醒了薛崇訓,他想起自己要加入此時的人們陌生的數學,恐怕反而會變成別人的話柄,對推行制度的改變顯然是很不利的。他便問道:「我給朝臣們看的那本《數學》你見過沒有?」

杜暹答道:「臣看了一些,時間倉促尚未讀完。」

薛崇訓又問:「將其加入科舉的科目之中如何?」

杜暹就知道薛崇訓會問這個問題,便從容答道:「陛下有此一問,自是比臣先預見到此舉會增加科舉變法的難度;既然如此,陛下仍要問,定然另有深意。」

薛崇訓笑了,說道:「那你說說看,我有何深意?」

杜暹道:「臣未讀完此書,故不敢妄言。」

薛崇訓覺得杜暹很理解自己,就仍不住說了點想法:「世人讀書以先賢典籍為重,但仍然重視天文歷法等學問,是因四時氣節實用於農耕。而我推崇數學,是它可以為戶、工、兵等部提供實用基礎。比如你在營州之戰時用的炮,調整射程的炮表就涉及到數學計算。國家不僅需要有濟世救民抱負和明理處事的賢才,還需要能推進世道進步的人才,這樣國家才能日益強大百姓才能越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