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俯首稱臣(2 / 2)

大秦工程兵 遠征士兵 1022 字 2020-10-21

因為楚國的滅亡不可避免。

這並非兵馬糧草不夠多,而是制不如人。

在這大前提下任何掙扎都毫無意義,最終只能落下戰敗身死家破人亡的結局。

但如果像楚王啟一樣,以楚國現有勢力求得江東自治……卻有可能偏安一隅。

但項燕想了想,還是認為不妥:

「屬下以為不可。」

「安陵城之所以能存活於世,概因安陵一城無東山再起之可能。」

「而我軍卻是十余萬兵數十萬民於江東。」

「如此規模豈能讓秦王安心?」

楚王啟回答:

「秦王確是無法安心。」

「但若能兵不血刃取淮南之地,秦王焉能不取?」

「有朝一日即便秦王尋了借口將兵鋒指向江東……我等亦可退入百越並依仗地形與之周旋。」

「江東乃菏澤之地,秦王又何需大動干戈爭奪?」

項燕想想覺得也對。

之前楚國滅越時就面臨這樣的問題:

江東水網密布叢林遍地,地形決定了進攻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而奪取之後卻沒有多大的利益。

那打這仗還有什么意義?

為何不招安由其自治?

於是才有楚國項氏。

如今的情況差不多,只是由當初的項氏變成了楚王啟。

項燕其實是個很忠心的人。

應該說這是項氏的共性,當初項氏是吳國置下,越王勾踐滅吳國後項氏始終不降,雖然未能恢復吳國但卻避入震澤一直撐到楚國滅越……於是才接受楚國招安。

這其實有一種「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道理在其中。

因為像項氏這樣的小族若是不團結、不忠心的話,很容易就會四分五裂然後消散到其它各族中一點影子都看不到。

項氏之所以能從數百年一直發展到現在甚至在今後還能與劉邦爭奪天下,就是因為其團結及忠心。

史上的項燕也是為楚國戰敗而自刎身亡……那時的他完全可以帶著項氏子弟避入江東。

但忠心並不意味著愚忠,如果楚王啟都在考慮是否應順應形勢退避江東稱臣,那么項燕也就不再堅持了。

他只是提醒楚王啟道:

「屬下對此並無異議,然屬下希望大王謹慎考慮兩件事。」

「其一,淮南各貴族是否願降,降了之後去往何處?」

「其二,我等臣子要求生易,大王乃王室血脈,秦王能否容你……」

項燕這話說的十分中肯。

其中尤其是第二點……若項燕只是為了自己活命,那這一點他根本連提都不會提,裝作不知道就成。

楚王啟想了想,就回答道:

「貴族若是不降,自有秦軍應付。」

「至於寡人……若是這般下去哪還有幸理?」

「降了之後才有喘息時間也有一線生機。」

「往後寡人是生是死,便全看項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