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發展(2 / 2)

大秦工程兵 遠征士兵 1027 字 2020-11-10

雲中郡距離市場更近,無論九原生產什么布匹,都注定要往中原運輸……匈奴人習慣穿毛皮,且他們的牛羊毛皮還很多,對布的需求不大。

因此九原發展紡織業的話就會比雲中郡多出兩百公里的運輸成本,這在古時可不是個小數目。

九原的地理優勢在於地理位置重要靠近後套,後套往西過河西走廊就是西域……那就是對絲綢有巨大需求的地方。

誠然,西域也需要布匹。

但前往西域的道路難行,在同等運力下運送絲綢顯然比運送布匹要劃算得多……這也是絲綢之路主要運送絲綢的原因之一,絲綢具有質輕、體積小、方便運輸、價高等優點。

於是不用想了,九原就作為一個生產絲綢的基地做外貿生意。

另外,沈兵也沒忘九原是個「草原鋼城」的外號,這里到處都是鐵礦,還有各種非金屬礦……在這發展冶鐵工業就是對雲中郡形成互補。

於是沈兵沒有遲疑,當下就把缽等一行探礦隊召到了九原。

農業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屯田、種苧麻等,這些都是北地自給自足同時也是生存的基礎。

此時在土地方面是基本不用擔心了,從九原到雲中郡兩百公里包圍的范圍都是可以利用的土地。

雖然有些地區是沙漠,但只要水利設施完善,假以時日都可以成為良田。

另外養馬場也可以在九原附近擴大。

雲中郡土地有限,把養馬場搬遷到九原一帶,那就任其馳騁了。

但是在做這一切之前,沈兵認為首先要修一條從九原到雲中郡的路。

九原到雲中郡直線距離其實只有一百多公里。

但其間需要繞過沙漠、山巒等地區,所以才會增至兩百公里。

若能裁彎取直,就有可能將路程縮短至一百五十公里。

減少的這五十公里或許看起來沒什么,但細算起來其影響卻是不小。

首先就是軍事利益。

五十公里對騎軍來說就是一天的行軍路程,對步卒而言就是兩天。

如果能縮短五十公里就意味著加強了雲中郡與九原郡之間的聯系,意味著可以用更少的兵力防御卻能更安全。

另一方面,有了這條路後兵力也能經過它快速來回彼此增援。

其次就是商業方面的利益。

兩城互通有無甚至從中原運輸原料至九原時都可以省下許多運費。

這其中尤其是蠶繭、蠶絲……北地地處北方氣候較寒冷,不適合種桑養蠶。

如果要做絲綢生意的話,從中原運進原料就是必須的。

於是沈兵沒有遲疑,第一時間就派人到雲中郡征集勞工。

這些勞工將分成幾個部份在秦軍的保護的下同時開工修築道路。

沈兵甚至都想好了,在其重要的節點沿路修築城寨以防匈奴再來騷擾。

此路一旦修好,差不多就相當於面向匈奴構建起一道防線。

到時匈奴再想南下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