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生存空間(2 / 2)

大秦工程兵 遠征士兵 1032 字 2020-12-20

「可是右賢王,姑師可容不下這許多兵馬。」

熏狁回答:

「無妨,我等可將冗余的一部份戰馬先驅趕至草原,便可緩解一時之急。」

革庾只得應了聲,然後就退下了。

熏狁的做法或許是對的,將冗余的戰馬趕回草原可以減少水草的消耗,比如原本每人三匹馬,現在留每人一匹馬。

然而,長期呆在草原無憂無慮放牧的匈奴又哪里知道綠洲植被的脆弱,那些水草遭到毀滅性消耗後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恢復,哪里會是減少一部份戰馬可以解決的。

其結果是什么就不用說了,熏狁在姑師左等右等卻怎么也等不到秦軍。

突然有一天就收到情報,說是薩爾失守。

這時熏狁才意識到情況似乎就像革庾說的,秦軍的目標並非姑師而在姑師周圍的綠洲。

秦軍是在交河站穩腳跟後進攻薩爾的。

交河有城寨,周圍布好了陷馬坑,以三千人守交河便可保不失。

之後沈兵就帶著五千余人進攻薩爾。

薩爾距交河一百余里。

這回沈兵吸取了上回的教訓采用更謹慎的進攻方式……以行軍速度計算好時間,在天亮之後才趕到薩爾並布好陣形朝薩爾逼近。

若說以往,匈奴以騎射見長更適合白天作戰而不適合夜戰。

但是現在,秦軍擁有更多的遠程裝備更適合白天作戰。

反倒是秦軍因為兵力不足更怕被匈奴一陣亂沖變成混戰……匈奴總兵力有九萬之數,便是兩人、三人甚至四、五人拼掉秦軍一人都足以讓秦軍落敗。

而不想混戰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白天能見度好時把仗打明白。

沈兵沒費多少功夫就拿下了薩爾。

駐薩爾的五千匈奴騎兵只在秦軍打出幾發炮彈之後就撤走了。

匈奴騎兵只能撤退。

這也是這時代騎兵的劣勢,在步兵以一道道拒馬槍及長槍兵層層擺好陣形做好准備時,幾乎沒有騎兵沖陣的可能。

以前在秦軍只有弓弩時,匈奴騎兵還可以以騎射優勢與步兵一較長短。

但若秦軍裝備有三弓長弩的索箭及射程六百余步的火炮,就變成近可守遠可攻的移動堡壘,雖說移動較為緩慢,但對匈奴騎軍而言卻幾乎不可戰勝。

反觀匈奴騎軍,卻是攻不可勝,弓又不及秦軍射程,甚至連秦軍強弩都夠不上,於是只能放棄薩爾。

薩爾一丟熏狁就意識到問題嚴重了。

因為薩爾同時還是匈奴深入沙漠攻擊秦軍補給線的前進基地……薩爾一失,就意味著深入沙漠襲擾的部隊危險了。

更讓熏狁頭疼的還是:

交河、薩爾兩地是姑師城外最大的綠洲,這兩地分別容納一萬、五千匈奴騎兵。

這兩地一丟,總數萬余匈奴騎兵就全聚集在姑師。

人吃的東西暫時還不成問題……匈奴帶著大批牲畜,只需把牛羊宰殺就不致餓肚子。

問題是這些牲畜包括戰馬在內都沒有草。

不說沒草,姑師城內的湖水都因為牲畜大量飲用水位極劇降低。

若再這樣下去,只怕連喝的水都成問題。

這時熏狁才意識到在西域作戰不像草原一樣隨心所欲,更不是兵多就可以解決的。

情急之下只能一批批的往草原方向撤軍。

其實究其根本,還是「攻大於守」的問題。

一方面是西域特殊的地形使匈奴騎兵喪失了機動作戰能力。

另一方面,是匈奴騎兵對綠洲的依賴使擅長機動進攻的不得不處於防守狀態。

防守本身就需要更多的兵力,且處處防處處是漏洞。

而秦軍則可以集中兵力攻其弱點壓縮其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