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1 / 2)

玉樓春 清歌一片 3684 字 2020-06-18

周志給徐若麟書信里,詳細告知了他所得知前段時日里國公府里發生與初念有關事情。83kxs他說太太似乎看中了個孩子,想過繼到二奶奶名下。估計二奶奶沒應。因沒多久,她便被司國太帶到護國寺里去小住了。而她走之後,太太府里便整日陰沉著臉,逢人俱沒好臉色。他還親自送太太去司家走了兩趟。想來也是為了這件事情。

~~

周志猜測不全,但大體還是沒錯。這日廖氏再次從司家回來,人還坐馬車上,不顧說話高聲讓外頭人聽到了,便對身畔沈婆子咬牙道:「方才你也聽到了。我拉下臉數次過來,好說歹說,只差給她下跪了。她卻說什么叫我將心比心?倘若我女兒嫁出去這樣了,她不肯守節,我寧願她死夫家也別想回來!還不是看咱們家如今倒霉了,踩低就高?倘若咱家還是從前樣子,他司家敢這樣對我說話?」

沈婆子道:「太太你消消氣。把自己身子氣壞,那便不值了。總有法子。二奶奶不是還咱們家嗎?」

廖氏怒道:「你別提這司家丫頭了。我越想越氣!我兒子若不是為了討好她,會吃那葯?不吃那東西,會如此便去了?可她呢,你見她從前對邦達可有半點上心?平日里若有分毫留意,也斷不會叫這樣事發生!真真是禍水!迎這么個中看不中用人過來做什么?早知道不如娶個樣貌踏實,那才是徐家福氣。還有那個老。是嫌咱們家如今糟心事不夠多,想再讓徐家成金陵人笑柄嗎?出了這樣事,不替徐家考慮,竟一味地護著她自己那個侄孫女。我什么都還沒說呢,她便生怕我吃了她侄孫女似,寶貝樣地領了去護國寺!你說說,這世上有這樣胳膊肘往外拐人嗎?她還是咱們小二兒親奶奶呢!如今要不是有我廖家撐著,這徐家如今成什么樣都不知道了,哪里還輪得到她這樣護短!」

沈婆子聽她音量越拔越高,怕被外頭車夫隨行等聽到,忙噓噓了兩聲。這才皺眉嘆道:「倘若司家不願,只那丫頭一人撲騰,也成不了事。如今愁就愁司家人也有這念頭,她便支起了靠山。咱們大楚,沒有夫家能強留媳婦不讓歸宗王法啊……」

廖氏哼聲道:「咱們大楚,也沒有娘家說放,夫家便要放媳婦回去王法。等我想想,定要想出個法子來……真要讓她就這么歸宗了,徐家丟不起這個臉!」

~~

轉眼五月底。初念隨司國太住到護國寺也有大半個月了。除了她,國太連果兒也一並帶了過來。

連著放晴了多日,天氣便開始轉熱了。但山中卻清涼。寺里那種早起早歇,做功課隨法事居士生活,對於初念來說,絲毫不覺枯燥。離開那個禁錮了她將近兩年,不,應該是五年四方院子,現這種簡單卻平靜生活,簡直就像是做夢。她覺得自己就像要展翅鳥,又像臨淵魚。這里早晚悠揚鍾聲、若有似無梵唱,甚至就連一片滴了露水青翠樹葉,一朵路邊不起眼野花,她看來都是那樣美妙。那個魏國公府,如果可以,這一輩子她真是再也不願踏足一步了。

這日午後,做了一早上功課,佛前燃香長跪念了二十一遍往生咒後,國太用了午齋後便去歇了,果兒則跟著初念,一道睡她雲房那張榻上。閉目了片刻,午困來襲,初念也昏昏欲睡時,覺著果兒似乎爬下了榻,睜眼稍看一下,見她趿了鞋正爬上自己椅子,拿了支筆桌上鋪著紙上描畫。曉得她睡不著自找樂趣,便也由她了,自己閉上了眼。再過了一會兒,正迷迷糊糊要睡過去時,忽然聽見啪一聲似有東西掉落地,睜開眼一瞧,嚇了一跳,困意頓時飛到了九霄雲外,一骨碌便爬了起來。

這間雲房一側牆邊有個放置閑雜之物多寶格架,初念住進來後,把上層用作書架,放自己攜帶過來書卷和佛經。此刻果兒正踩椅上,踮起腳尖伸手去夠上層一本畫譜。書是抽出來了,卻不小心帶出了里頭夾著一封書信,飄落地。

「二嬸嬸,吵醒你了?」

果兒見初念飛下榻,神色緊張,有些不知所措,站椅上呆呆地望著她,囁嚅道,「我……我睡不著,想拿那本畫譜……」

初念忙道沒事,蹲□去撿地上那封信,飛塞進了抽屜。果兒看一眼那個被她立刻緊緊閉上抽屜,忍不住心中好奇,問道:「二嬸嬸,這是誰來信?怎沒拆封?」

初念含糊應了兩句,便對果兒笑道:「你去臨摹吧。」說罷抱她回到桌邊去。

果兒歉然道:「二嬸嬸你再去睡吧。我會悄悄,再不會吵到你了。」

果兒接下來確實再沒發出什么聲響,只初念卻再無睡意了。想著方才被她無意帶出來那封信,心跳一陣加,胸口又是一陣發慌……

這封信,是前幾日周志遞到尺素手里。因尺素知道,這兩年初念時常通過他與娘家王氏互通消息,因而絲毫不曾懷疑來路,接了便悄悄遞給初念。

信已經到手三四日了,初念卻始終沒有拆封。她知道這不是自己母親王氏來信。銅黃色封皮空白一片,什么字都沒有。但捏著它時,她卻仿佛聞到了上頭沾染著一絲硝煙氣味……

這是自元康一年那個春寒清晨,她目送徐若麟踏著冰霜從自己視線里消失那一刻起到現,她收到第一封來自於他信。

她不知道他信中要說什么。但是自己歸宗之事終於有了眉目這種時刻,忽然便收到了來自於他信。他離去前說過那些話,仿佛便又一句一句地她耳畔再次響起。她覺得緊張,好奇,也不是完全不想知道他到底對自己說了什么。但是除了這些,這封信給她帶來大感覺便是不安,以及隨之而來渾身戒備。所以她不想看,或者說,是不敢看。哪怕這是這么長時間里,他寫給她第一封信。

初念心煩意亂,躺了一會兒,索性起身坐果兒身側,指導她臨摹作畫,心境這才漸漸平靜了些。等過了午覺時辰,尺素宋氏等人進來服侍起身時,宋氏笑道:「二奶奶,自打肅太妃攜了小郡主也過來後,咱們果兒便有了玩伴。才不過數日功夫,兩人便好得跟親姐妹似!喏,外頭小郡主小丫頭已經等著了,說是小郡主請咱們果兒姑娘過去呢!」

宋氏口中這小郡主,便是那日與初念路上有一面之緣肅王趙晉外甥女萬平郡主,和果兒相仿年紀,是趙晉姐姐樂陽郡主女兒。惜郡主和駙馬數年前因一場意外雙雙不幸故去,只留下這么一個女兒。肅太妃痛失愛女,自然把這外孫女當寶貝一樣地接過來,養自己身邊。此次因了這場變亂,肅太妃隨趙晉也一道從封地到了金陵。習慣了洞庭一帶涼爽,不耐金陵悶熱天氣,才五月,便帶了萬平也以居士身份到這敕建護國寺里修行,正就住與司國太相鄰隔牆禪院中。司國太年輕時,與尚未遠嫁肅太妃是閨中帕交,這一點趙晉也曉得,所以前次路上出手相幫初念時,才說了那么一句有淵源話。如今二人老了,因了機緣巧合竟又做了鄰居,一道進出不說,兩個小姑娘是投緣。因身世相仿,平日家都孤單一人,身邊雖有丫頭奶娘繞著,卻不免寂寞,正巧這樣認識了,頓時好得如膠似漆便跟一個人似。

初念聽到小郡主丫頭外頭等著了,忙幫著替果兒穿衣梳頭完畢,親自將她送了過去,吩咐跟隨綠苔小心服侍,這才自己回來。

晚間,屋里並不熱,適宜入眠,初念卻始終輾轉難眠。白天里被果兒無意拉扯出來那封信弄得她到了此刻還是心神不寧。她苦惱地發現,原本因為刻意不去想,所以長久以來覺得已經模糊了那個男人樣子,此刻卻忽然又清晰了起來。只要一閉上眼睛,那雙鮮明眉眼便會出現她腦海里,或對著她舒展含笑,或對著她蹙眉薄怒。揮之不去,呼之欲出。

「不要把我忘記了。」

甚至,某個時刻,她耳邊仿佛還會再度響起當時他後說這句話時聲音和說句話時,指尖撫觸過自己臉龐時那種感覺。

半夜時分,她再也忍不住了。起身下榻從屜里摸索出那封信,依靠窗邊,就著窗外走廊上燈籠透進來昏光,盯著那空白封皮。許久後,終於下了決心。

~~

後頭這片供女居士們住禪院前連了座不大觀音堂。白日里,初念便是與司國太肅太妃等一道那里念經拜佛。她穿了衣衫,並沒驚動尺素翠翹等人,自己就著月光往觀音堂去,到了時,推開虛掩著門,閃身而入。

觀音堂里佛燈整夜燃著。今夜外頭風挺大。門雖被緊閉了,只夜風還是不知從那個角落鑽進來,吹得橘黃色燈火搖搖擺擺,明滅不定。

初念到了觀音龕前,朝著慈眉善目菩薩拜了下去,跪蒲團上默默祝禱片刻之後,終於拿出那封信,出神了片刻。

她原本並不怎么信神佛,總覺世間苦難太多,神佛即便千手千眼,怕也難渡芸芸眾生。只是經歷過如此往事種種,忽然又覺得冥冥中若真有神明當頭指引,也未嘗不是修來福分。所以跟隨國太此這些日子,竟也出奇地虔誠了起來。

閃動燈火之下,她凝視著手中那封信,指尖輕輕滑過略糙封紙,觸感就像他掌心。

她終於起身,就著火燭點燃了信一角。然後將它投入了香爐里,看著它火舌歡舔舐之下卷起、扭曲,直到完全化為灰燼,與香爐里香灰化成了一體,這才長長地呼出一口氣。自收到這封信以來被牽出種種心緒,也仿佛隨了火苗後熄滅而消散了。

管他說什么話什么,她不看也不聽,燒個干凈方好。

~~

觀音堂里寂靜一片,只有佛燈火焰無聲地閃動。初念蒲團上默默再跪片刻,耳畔忽然傳來一陣異響,隱隱聽見外頭似乎有人大聲叫嚷什么。急忙起身,開門跨出去時候,一抬頭,整個人便驚呆了。她看到自己所住那相連幾間雲房所,不知何時起竟著了火,此刻冒起了一片熊熊火光。

一瞬間,她心便跳得幾乎要蹦出了喉嚨,急忙提起裙擺飛往回跑。

怎能不心驚肉跳?國太、果兒,還有跟隨出來一眾丫頭仆婦們都住這個院落,還有屋宇相連肅太妃那邊。已經多日沒下雨,後頭這禪院雖幾經粉刷,但橫梁枕木已經有年頭了,加上今夜風還不小,倘真引燃起來,後果不堪設想。

初念飛奔回自己住屋前,舉目看去,見整條走廊里濃煙滾滾,火苗已經躥到了屋頂之上。

「二奶奶!原來你這里!」

尺素一把抓住了她手臂往後拖去,避開隨風忽然卷了過來一條火舌,眼淚滾了下來,哽咽道:「原來你出來了!太好了!先前我醒了跑出來,見火便你住屋前燒了起來,門窗到處都是火,進都進不去,叫你又沒回應,還以為你燒死里頭了……」

火勢已經把住近旁人都趕了出來。穿過亂作一堆人,初念看到金針玉箸也一左一右攙著司國太從走廊另頭那間雲房里跑了出來。環顧一圈,卻不見果兒,一把抓住尺素,打斷她話,大聲道:「果兒,果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