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代言人(2 / 2)

就是白天來看,這依然是一個非常袖珍且古老的小鎮,綠色的山丘之間,兩條鐵路的匯聚處,一個主要由木結構的老房子組成的安靜的小鎮。

小鎮以昨晚他們經過的藍河為界,一邊是xc區,一邊是lc區,最讓人矚目的,不是昨天馬克驕傲的指著的那棟原來徠卡總部大樓旁的古羅馬城門,而是在小鎮之外,在山丘之下的原野,全是整整齊齊的農田。

真的一點都不像影視作品里展現的歐美鄉村那樣,周圍全是完全可以用來喂飽大群的牛羊,卻任由它們荒著水草豐美的荒原。

但這個看起來像是個古老傳統的農業小鎮的地方,確實是世界知名的光學重鎮。

這里除了有徠卡這樣的攝影巨頭,以及蔡司的分公司之外,還有以生產放大鏡、小型顯微鏡知名阿瑟?塞伯特光學工廠;生產一流的光學加工設備的精密光學(optotech);歷史悠久,依舊活力十足的光學公司威茲勒貝福特……還有很多人沒印象,但在很多電影里一定見過的美樂時相機。

就像手機發展到一定階段,各大廠商紛紛一窩蜂的想把它做得更小更精巧一樣,在恩斯特?徠茲(萊卡相機母公司)公司,於1924年正式量產奧斯卡?巴納克的那款135的小型相機,並迅速取代原本的那些用玻璃干版來拍攝,沉重的大型木質相機後,眾多的廠商和發明家就開始了一場相機「比小」的比賽。

1934年,原本設計中幅相機、放大機的瓦爾特·察普,對著一塊火柴盒大小的木頭開始琢磨,兩年後,第一台原型機問世,又兩年後,1938年正式量產,它的體積不及一枝雪茄,重量也輕於一個打火機,並且擁有頂級的光學鏡片。

瓦爾特·察普對自己發明的原本定位,是拍資料文件及街頭速寫攝影,沒想到一經推出,因為它的小巧便攜,迅速得到了各國情報機構的青睞……

當然,在近70年後,隨著科技的發展,美樂時這樣走極端的公司,原本的主業已經不可避免的衰退,畢竟以現在的技術,能做出更多不像相機的相機的來。

所以這些老牌公司,都在積極的拓展其它業務,像徠卡,在7年前,就拆分為相機、顯微鏡系統和測量系統三個獨立公司,美樂時這樣主業逐漸凋零的公司,除了同樣在其它光學專業領域發力之外,在消費領域也在發力,他們生產的同樣以體積小巧聞名的望遠鏡,便很是成功。

周晨只是在馬克的帶領下,到埃森馬克廣場,也就是1914年,奧斯卡?巴納克用原型徠卡拍攝下第一張照片的地方轉了一圈,就隨他趕往徠卡相機的總部,就在威茲勒旁邊的索姆斯鎮。

這其實是一個同樣被農田包圍著,規模並不大,全是由現代化的建築組成的工業園區,遠遠看去,徠卡的紅標非常醒目。

接待周晨的,自然不是董事長或者總裁副總裁之類的人物,徠卡品牌和公關部門的負責人,金發濃密,臉型方正,帶著黑框眼睛的考夫曼接待了周晨,簡短的寒暄幾句,他直接問,「周,你有沒有興趣,擔任我們在亞洲的形象代言人?」

雖然清楚徠卡應該會和自己深入合作,但周晨原以為,是想著購買自己的作品,以及簽訂代理協議什么的,結果,代言人?

你們看重的竟然不是我的才華,而是我的顏值,這么淺薄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