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騷動(1 / 2)

紹宋 榴彈怕水 1975 字 2020-06-18

理性而言,趙玖不該殺劉光世,因為這么做的壞處太多了,不僅僅是一個木已成舟的問題。

首先,大宋優待士大夫,可大宋也沒有對主動放棄兵權的大將趕盡殺絕的傳統!甚至可以說,這嚴重違背了宋太祖的既定方略,何況是官家親手殺人這么性質惡劣的事情呢?

所以,人家呂好問說的是對的,這個宰相此時也確實是稱職的……趙玖此時就是在親手壞掉大宋制度,而大宋制度恰恰才是這個風雨飄搖之時維系他趙官家權威的真正利器。

換言之,趙玖是在親手挖趙宋的根,折騰他屁股下面那把爛椅子!

其次,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此時金軍已經來到了淮北,雙方一河之隔,所謂臨戰狀態,那么此時殺如此一高階大將又算是怎么一回事?

王德和傅慶算是被趙官家親自拿捏住反了水,可萬一當時沒拿捏成功呢?

而且王德和傅慶還好,這二人本身一個是中樞掛著號的名將,跟中樞多有聯系;一個是新降之人,部屬也算是獨立的……這兩個人跟劉光世的關系還不至於說是打斷骨頭連著筋,不然也不會被拿捏住了。

可此時此刻,劉光世既然死掉,而且是被趙官家親手殺掉,那么他留在山下的三千西軍本部又如何?喬仲福、張景這兩個西軍出身的統領此時尚在山下,天知道會是什么結果?!

反了怎么辦?

不反,嘩變逃散又怎么辦?

便是什么都沒發生,等事情傳出去,難道會有好結果?

完全可以說,殺了劉光世以後,此時此刻,大宋朝在中原附近少有的幾只武裝力量中,除了宗澤的東京留守司以及張韓二將外,其余那些亂七八糟的將領都變得不可靠起來!

比如有極大黑歷史的范瓊,這廝當日拎刀子逼迫二聖出城投降,殺了不知道多少攔路的東京士民,算是個武臣里的張邦昌,之前好不容易被李綱安撫住,此時卻正領軍在襄陽、南陽一帶平叛;還有御營中另一個統制,喚做王亦的,也是出了名的軍紀不好外加跋扈無度,此時正領兵在身後江寧府(今南京)為接駕做准備;甚至還有劉正彥、苗傅那二人,花了那么久才靠著劉晏的計策拿下了丁進,耽誤了那么大事,早已惴惴不安,偏偏又是西軍將門,不免會胡思亂想……

而說到劉光世西軍將門的身份,西軍殘部此時依然是大宋的主要倚仗,關西的曲端、劉氏兄弟、吳氏兄弟,還有河北的楊惟忠……雖說個個都該可信,但萬一誰有個三心二意又如何?

總之,消息傳出去,這些人中誰反了都正常。而人家御史中丞張浚的話也很中肯,趙玖就是在亡國的危險邊緣瞎折騰!

只不過,趙官家不是說了嗎?他寧可亡國,也要干這一遭事!換言之,這些危險他早就知道,但還是干了!或者再言之,他干這事的時候,就知道會有這些危險!

實際上,相較於這些可以預見、符合推論的事情,行在文武們此時倒是更擔心這位已經不顧一切的官家接下來會做什么?要是再來幾次『寧可亡國』,那等他們見到李綱和其余幾位相公,又該怎么說?

「山下怎么說?」

中午時分,陽光普照,從八公山山頂望去,對岸視野極佳,這使得金軍大隊人馬到來的情況根本不可遮掩,而幾乎是有所准備一樣,隨著金軍大隊陸續緩緩出現在北岸,安靜了一個上午的南岸八公山下忽然又躁動喧嘩起來……獨自一人坐在八公山北巒頂上觀察情勢的趙玖聽到動靜,幾乎是頭也不回,便開口相詢。

「回稟官家!」

自山下折返,先在帷幕內朝幾位行在文武重臣匯報了情況後,然後無奈之下不顧官家有令,掀開帷幕來到了此處的楊沂中趕緊俯首。「好教官家知道,早上的時候,有賴於王(王德)、傅(傅慶)兩位的事先移營,而喬、(喬仲福)、張(張景)兩位統領又能識大體,到底是穩住了局勢,可金人主力一來,全營騷動,便是王、傅兩位的部屬也多有倉皇之意……」

「不反就行,倉皇算什么?」趙玖回過頭來,露出一絲嘲諷之意,而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這位趙官家此時居然給人一種釋然和輕松的感覺。「然後呢,王、傅部屬都如此,那三千西軍又如何?此時在下面帶頭鼓噪的就是他們吧?」

「正是!」

「不造反卻只鼓噪,他們要什么?」趙玖愈發顯得不以為意起來,也不知道是破罐子破摔了,還是昨日親手殺了人後打開了什么新世界。

「他們要賞賜!」

低著頭的楊沂中小心翼翼偷看了眼起身從他身前經過的官家,不得不說,昨日之後,他對趙玖也多少又多了層畏懼感,因為能親手殺人的趙官家太稀罕了。「他們鼓噪生事,說以往成例,官家登基都要給禁軍發賞賜,結果這次官家登基後到現在都不發賞賜,卻要他們如此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