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無二(1 / 2)

紹宋 榴彈怕水 5991 字 2020-06-26

張憲、田師中各引岳飛、張俊所部背嵬軍自南洛水小道而來,著實震動了整個長安。

兵不多,兩家加在一起不過六七千而已,也不可能太多,否則東線便是傷筋動骨的危險,也很難不引起隔河對峙的金軍的注意,更不要說其中岳飛還准備在近日直接渡河去相州了。

但無論如何,這兩支部隊出現在長安的意義都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在這個敏感的時刻,在所有人都在為『攤牌』算賬的時候,雙方每一點兵馬的增減都會引起戰略天平的晃動,而這六七千人,已經足以讓很多人在心中為某個趨向加碼了。

其次,背嵬軍這個名號本身發源於西夏,廣泛存在於西軍,一直到御營兵馬整編時才算被韓世忠推廣到了中原,所以關西這里,幾乎所有人都明白這兩支部隊本身的戰斗能力與政治含義,也明白他們出現在此處所代表的政治宣告——這是岳飛和張俊兩個節帥對官家的絕對服從與支持。

而最後,所有人也都不得不重新評估和猜度起那位躲在使相府中的年輕官家。

畢竟,對於大部分西軍軍頭來說,這次長安相會之前,趙官家始終是一個存在於傳說中的政治符號,而這些人的心底對這位官家的態度,看之前曲端便可窺知一二,而現在,這位官家卻用直白的方式展示了他的權威。

與此同時,趙官家雖然通過托孤和潛行到長安的方式來做戰略應對,但對於關西這里,到底是被動防守,還是主動出擊,始終維持著一種怪異的平衡姿態……大家都說守的時候他問能否出擊,出擊要多少兵?而大部分人試圖出擊的時候,他又開始壓制起了出戰的聲音。

唯獨與表態相比,總得看看這位官家做了什么,那么隨著長安城內的兵馬越來越多和今日兩支背嵬軍的到來,無疑所有人都對這位官家此戰的決心有了新的評估。

五月上旬,暑氣日盛,而長安城內也同樣隨著難以散去的暑氣漸漸躁動,因為端午之後,軍情迭現,人心難以持重。

「按照曲端和吳璘的回報,吳璘在環慶兩州尋到了四五千人,曲端在涇原路尋到了一萬人……可哪來這么多兵馬?」五月初七這日晚間,趙玖看著手中送來的加急匯報,不由蹙眉發問。「陝北三路這么窮,人口那么少,敗了那么多次,死了那么多人,如何還能搜到兵馬?而若是臨時招募,又如何能用?」

「臣冒昧猜度,若說四五千,那大概是城寨兵無誤了。」

最近活躍許多的西三路都統劉錫趕緊起來搶先認真對答。「自西夏起勢後,國朝因西夏相隔大漠,襲擾無度,所以多沿邊界建城寨,以做推進、防御之策,而這其中尤其以環慶路、涇原路軍寨、軍城最多……據臣所知,當日曲端往延鄜路對敵時,便留張中孚統攬涇原路軍寨、張中彥統攬環慶路沿邊軍寨,應該便是這些兵馬了。其實,便是之前逆賊王燮伏誅後,宇文相公也多調度各城主、寨主充實將官,如秦鳳路兵馬都監慕容洧、興元府兵馬都監張忠、臣麾下兵馬都監李彥奇、大將喬澤,還有御營中軍統制官喬仲福、張景,俱為這兩路邊城城主出身。」

趙玖其實聽到一半的時候,便已經醒悟……歷史上,大宋西夏邊界上的城寨倒是很有名氣,這主要是因為宋與西夏戰事大多發生在仁宗朝和神宗朝的緣故,而這兩個時代的歷史名人可不要太多……但且不論這些,劉錫絮絮叨叨一通,意思已經很明顯了,曲端和吳璘是將邊防軍抽調一空。

這當然是一個很可行的辦法,且不說西夏但凡有點腦子就不該在這個時候幫著更強一些的女真人,便是他們真就這么做了,也顧不得許多。

輕重緩急不要太明顯。

「喬澤和喬仲福是什么關系?」趙玖一邊聽一邊隨口問了個奇怪問題。

「是同族叔侄。」劉錫趕緊應聲。

「你說四五千眾大約是城寨兵,那曲端這一萬人是又從哪來的?」趙玖繼續追問不及。

「臣再行冒昧,剩下幾千人大約是蕃兵。」劉錫到底是西軍將門出身,對關西軍事了如指掌。

「蕃兵?」趙玖若有所思。「吐蕃人還是黨項人?」

「若是臣所駐熙河路自然是吐蕃人多一些,但環慶、涇原兩路,自然是黨項人。」說到這里,劉錫看了眼一直沒說話的頂頭上司張浚,稍微斟酌了一下言語才繼續說下去。「其實不瞞官家,吐蕃人野性難馴,且西面青塘一帶地廣人稀,頗難制約,所以素來通商容易、招募困難。倒是環慶路、延鄜路、涇原路三路北邊,因為與西夏人久戰的緣故,黨項部族居其中,或屬西夏,或屬皇宋,實難搖擺,所以彼處蕃兵多慕王化。而曲經略在那邊經營二十載,頗有名望,到橫山下尋些蕃部來住也屬尋常……這是大大的好事,實屬官家之前英明決斷。」

趙玖點了點頭……不是對『英明決斷』表示贊同,而是對蕃部這個解釋有所認可,因為他剛剛想起來,眼下應該正帶領御營後軍往北線趕的楊惟忠楊老太尉,身為當今現存西軍資歷最老的一位,據說就是環慶路邊界蕃人出身,改了漢名而已。

怎么說呢?從這個角度來說,大宋的戰爭潛力還是有的,前提是你得盡全力將這些最後的力量給擠出來才行。

「官家。」見到趙玖只是問些細枝末節,那邊張浚倒是忍不住了。「官家之前便沿途收攏各部精銳,合而用之,加上御前班直已經聚眾六千,而如今兩路背嵬軍又到此,長安城內這般精銳便已經有了一萬兩千之眾,這都是可以與金人相當的兵馬,再加上曲端搜括出一萬人,還可以用吳璘代替吳玠守坊州,讓吳玠南下,這又是四五千……關西這里,十萬之眾已經遠遠超出了!」

「所以當出擊野戰?」趙玖看了一眼張浚,依舊顯不出喜怒。

「是!」燈火下,張浚戰起身來懇切相對。「臣以為可以出戰,且應當出戰,而且臣身為巴蜀五路轉運使,須提醒官家,聚攏兵馬是要時間的,後勤轉移也要時間,戰機更是稍縱即逝……而曲端、吳璘此時匯報,固然是聯絡之後的例行日報,也是請求指示的意思,若官家想要他們南下匯集大軍,便該速速決斷的。」

「臣贊同張運使分析。」不等趙玖開口,劉子羽果然也昂然起身。「曲端、吳璘此舉正是求問官家該如何用兵之意,而官家也該速速決斷,但臣以為,官家正該下旨,讓他們從保安軍(後世志丹縣)順北洛水往東行,出雕陰山口,以圖撓婁室大軍之後!」

二人立場分明,趙玖一時並未表態。

「官家。」就在這時,御營都統制王淵也趁勢開口。「臣以為此時出兵正在其時,昨日王副都統回報,婁室於端午日率大軍渡過白水,卻停在蒲城與美原之間的湖畔安營,儼然是畏懼炎熱,以求臨湖避暑,此時趁敵不備,且與活女部脫離,速速將其圍上,正好能將金軍堵塞在湖畔!」

「我只以為金軍不止是在避暑,倒像是在引誘我們。」劉子羽毫不遲疑,重復了一遍他昨日的立場。

「引誘又如何?」王淵當即應聲。「金軍哪里算得到我們有那么多兵馬?他這三萬人只有兩萬真虜,我們合十萬之眾,完全可以一戰而破。至於再撓婁室之後,已經無用了。因為丹州已經被活女攻下,被隔在梁山以北的龍門渡與已經失陷的白水城一般,其實已經很難防御,若北洛水通道被截斷,婁室也可從容取道偏上游的龍門渡為糧道。再說了,以婁室的才能,撓後路未必能成。」

劉子羽毫不遲疑,當即再度駁斥:「撓後路不成,吞前軍就成?」

言至此處,劉子羽復又拱手相對趙官家:「官家,莫忘了曲端臨行前是何言語,彼時讓他北走正是要他撓婁室之後。」

「彼時何曾想過吳玠如此得用?」王淵也毫不客氣。「劉參軍,形勢一日三變,我們也當隨機應變,強守舊策未必就能安穩!咱們眼下是真的有一戰之力的!」

劉子羽沉默一時,但很快搖頭:「金軍遠來,並不能持久,夏日暑氣之後,連上秋雨,他必然退兵。」

「你怎么知道他必然退兵?」王淵到底是積年的將軍,資歷也在這里,卻是步步緊逼。「若他休養過了這陣子暑氣,不急不慢逼退了同州韓良臣、再匯集河東金軍攻破了渭水,然後知道官家在長安,拼了金軍十萬條性命也要將長安攻下,絕了皇宋前途又如何?!你怎么知道婁室是在誘敵?你們知道金軍不能持久?你說我們在賭,你這般固守,坐視金軍從容往來,難道不是在賭?」

劉子羽面色微變,但還是緩緩搖頭:「金軍虛實,婁室心思,你我誠然不曉,誠然都只是猜度罷了……以此來辯,我不能讓王都統心服,王都統也不能讓我心服。」

「所以,無論如何,足下都是不同意出戰了?」王淵冷冷質問。

「然也。」劉子羽搖了搖頭,之前緊綳的身體似乎突然間放松了下來,然後復又昂起首來,轉身對著今晚來聽日報的長安城內實權文武環視一圈,最後轉回趙玖方向,方才拱手一禮,並嚴肅相對。「官家,臣為樞密院都承旨領職方司,受任御前參謀軍事,自當盡心盡力,而臣所思,便是謹守不出四字而已……官家總領百官萬民,或許有所決斷,但無論如何,臣都當將自己意見誠實奉上,如此而已!」

趙玖微微點頭,便欲開口。

而這時,因為兄弟俱列坐,所以長久以來一直很少發言的劉錡卻是忽然起身:「官家,臣有一言,或可解一時疑難。」

「說來。」趙玖抬手相對。

「可讓曲經略、吳都監(吳璘)暫往寧州匯集,然後過子午山、經沮水出坊州,與吳經略(吳玠)合兵。這樣,若官家何時欲發大軍往白河畔野戰,他們也可以何時從坊州南部南下支援,若官家欲撓敵之後,也可以讓他們合兵一處,往攻金軍北洛水河口大營……便是活女盤踞丹州道路也會危險,屆時婁室不得不退。」劉錡緩緩言道,卻是給出了一個聽起來還不錯的純軍事意見。「而官家,也可趁機發旨意,問問曲經略、吳經略戰守之事。」

且說,趙玖與堂中諸人聽得清楚,自然知道劉錡此番策略的真正意圖……通過延緩給曲端下令來繼續和稀泥。

當然了,對於堂內許多頭腦精明的政治動物們而言,劉錡這番和稀泥可能還有一層關於帥位的考量。

不管是謠傳的那般趙官家一旦決意出戰便親自臨前線,又或者是以宇文虛中掛帥,但無論如何,正如之前在鄢陵也只能讓岳飛代為指揮一般,前線總是需要一位軍帥實際上負責代替指揮的,而這個軍帥位置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言,很可能一戰成功便要加節度使的。

那么,在韓世忠無法輕易離開同州的情況下,劉錡長兄劉錫、曲端、王淵,便是理論上三名實際主帥的候選了……今日王淵表現突出,幾乎要壓倒唯一的反對派劉子羽,身為劉錫的弟弟,此時支派曲端南下,自然引人遐思。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上不得台面的東西除了劉子羽一般會不留情面外,也無人會直接點破,而且此時也確實需要和稀泥的手段,偏偏劉錡這個主意從軍事角度來說到底算是個好主意,所以即便是劉子羽也意外的沒有說什么,趙玖也即刻從善如流,直接讓小林學士當場寫幾封分別給曲端、吳氏兄弟的『使相鈞旨』。

而就在小林學士書寫不停,『日報軍議』也在繼續不停之時,堂外忽然一陣騷動。

對此,眾人並不在意,儼然已經習以為常。

畢竟嘛,時間已經相當晚了,而長安城內外兵馬雲集,防備嚴密,一到晚間便宵禁,此時騷動只有可能是緊急軍情送到,實際上,之前也多次遭遇類似情況,譬如端午節後金軍主力離開白水城,越過小白水南下,彼時便是前線各路軍官忙不迭的來發訊息。

故此,上下只是一起噤聲,除小林學士繼續書寫不停外,都只待楊沂中出去親自交接文書。

片刻之後,楊沂中匆匆回來,果然帶了一封文書,而趙玖接來打開一看,心中一動,卻又當場失笑,並直接開口:

「你們有誰認得李永奇的?」

座中許多人面面相覷,然後幾乎所有西軍背景之人,從劉錫、劉錡兄弟,到坐在門內位置的田師中,再到立在趙玖身側的楊沂中,幾乎是齊齊拱手出聲。

便是宇文虛中也在旁捻須相對:「臣也知道此人,綏德軍出身,乃是當地黨項大豪,婁室上次占據延安後,他全族被隔絕在後方,便直接引部眾投了西夏,因為是黨項名族,所以頗受重用,婁室也因為粘罕與西夏關系曖昧,不曾追究。不過,之後不久,李永奇便曾使人以蠟丸藏絹,把文書送到了臣這里,說是心系國家,只因官家有不許降金旨意,怕日後無法相見,所以仿效黃權投魏雲雲……臣之前便是通過他請西夏出兵的,只是西夏沒答應而已。」

趙玖微微頷首,讓楊沂中將文書轉呈給了左手第一位的宇文虛中,卻又感慨開口:

「西夏沒答應,他便自己擅自答應了,胡寅加急文書在此,說是李永奇見西夏無意出兵攻金,便干脆假傳西夏國主旨意,取了當地四千多匹戰馬,帶著本部兩千余部屬,然後沿著橫山向西繞行南下,他們沿途散盡家財,一面招募橫山蕃部,一面抵御追兵,等到慶州為吳璘部所接應後,兵馬已經到了四千滿額之數,且俱是騎兵……你們說,此人可信嗎?」

滿堂寂靜無聲。

一面是驚愕,一面是懷疑。

驚愕當然可以理解,這種輾轉歸國的故事,幾乎是史書中的橋段,發生在自己認識的人身上,總覺得有些荒誕和難以置信;而懷疑也是可以理解的,黨項人,降了西夏,還曾蒙婁室不殺之恩,如此要緊關口忽然折返,若是間諜又怎么辦?誰負的起責任?

實際上,當日李彥仙在陝州就曾干過類似的事情,他在婁室掃盪陝州的時候,讓准備跟自己一起入山打游擊的部分宋軍去降金,然後這批人果然成為了陝州守軍,結果就是婁室一轉入關西,李彥仙便直接靠著內應入了城。

那么如果這李永奇是婁室安排的間諜,誰負責?

但如果不是,宋金關西決戰的這道數學題,是不是又可以再重新算一算了。

「臣以為可信。」半晌之後,居然是劉子羽第一個出言作保。「且用人之際,正當好生獎賞、大膽使用,以做千金買骨。」

「彥修為何如此篤定?」張浚正色相詢自家好友。

「兩個理由。」劉子羽嚴肅相對。「一則,彼時金軍降服折可求,是存了在關西立藩屬心思的,折可求得以保全三州兵權便在於此,只是後來鄢陵一戰,撻懶北走,這才只立了偽齊而已……敢問,以彼時情形,李永奇若真存了降金之念,彼時金人給他整個綏德軍怕是都無差錯的,何必舉家北走入西夏?而婁室是神仙嗎?那時候便算得鄢陵兵敗,上次大侵攻無果而終?」

這個分析,倒是有理有據,讓人信服,實際上,從理性角度來說,趙玖和在座的許多人此時已經信了。

而劉子羽卻並未因為眾人頷首認可而停下,反而繼續略顯艱難的說了下去:「二則,李氏父子此舉看似驚人,但天下又豈是真的沒有忠臣良將一心報國呢?想那馬擴為臣父子下獄,卻為金人開釋,又與金國貴人交好,本可榮華富貴,安享太平,卻反而拋家棄子,上了五馬山抗金,前後五六載,赤心未變……李氏父子與之相比,難道不算是尋常舉止嗎?再說了,自古艱難唯一死,李氏父子此舉,比之靖康殉國者、太原戰死者、淮上戰死者、南陽白河戰死者、鄢陵城下戰死者,又有什么可驚疑的呢?」

張浚欲言又止,堂中許多經歷了那些事的諸文武也各自凜然,連關西諸將也各自沉默。

便是趙玖,也盯著劉子羽緩緩點頭不及:

「那便如此吧,讓李永奇隨吳璘一起行動,林卿,且加一份旨意,按著李永奇原本武階升三級,再加他為統制官,知保安軍。」

眾人自然無話,小林學士也運筆不停……為了盡量減少趙官家親至長安這件事情暴露的概率,這種級別的日報會議,一般是沒有起居郎隨侍的,只能讓小林學士一人辛苦了。

不過,辛苦歸辛苦,從吳玠大勝之後,周遭消息多是好消息,眾人漸漸沒了一開始那種因為官家托孤而產生的強烈悲壯感,以及因為金軍大軍壓境而產生的惶恐感,也是事實。

一句話,不管如何,相對於原來的悲觀預感,局面總是在好轉的,不然也不至於大多數人都漸漸傾向於出兵了,然後只有劉子羽一名重臣還在堅持保守策略。

而就是在這么一種氣氛中,所有人都漸漸意識到,官家的態度才是最終的決斷,而其中少部分人更是醒悟,這位官家其實早有決斷,只是在等一些除了兩支背嵬軍以外的什么東西罷了。

而在這之前,想讓這位官家最終表態似乎很難。

當然了,今日堂中還是有幾個人明白趙官家在等什么的,楊沂中和剛來不久的張憲都知道,官家是在等岳飛渡河的成果,而張憲甚至知道自家兄長原本就准備在這幾日渡河。

「今日是怎么了?」就在眾人幾乎准備結束這場平平無奇的『日報軍議』的時候,使相府邸中再度傳來喧嘩之聲,楊沂中也再度出去處置接應,見此形狀,宇文相公先行失笑。「莫不是何處又多了幾千兵?」

眾人不及賠笑,便看到楊沂中果然匆匆捧來一封被汗漬浸染的文書,便再度凜然靜候。

而這一次,眾人目視之下,趙玖接來打開,只是一看,便面色一變,而等到他面色恢復如常試圖調整姿勢在燈下仔細再看之時,手中信紙卻一時沒有拿捏穩妥,當場落地。

信紙單薄,在半空中微微搖曳,卻是飄向了一側,而彼處張浚搶先一步,在楊沂中之前撿起,順勢一看,也是登時色變。

且說,滿堂文武,之前便因為官家很難遮掩的一絲姿態而驚惶,此時看到張浚失態,也是更加慌張。

「是朕失態了。」就在此時,趙玖搶在張浚之前一聲嘆氣。「其實早該有預料的……不瞞諸位,這是李彥仙的急報,平陸今日剛剛失守了。」

堂中文武各自嘆氣,卻也釋然起來:

平陸失守,這意味著宋軍在黃河北岸的唯一大型據點也消失了,也意味著河東十幾萬金軍主力徹底盪平了身後道路,很快就能西進,而自古以來,從河東進關中都是不可阻攔的,韓世忠也只能是拖延一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