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回應(2 / 2)

紹宋 榴彈怕水 3889 字 2020-12-17

而暫不提這三人如何尷尬,其余人又如何匆匆去傳看那奏疏,另一邊,趙官家聽完這番解釋,直接負手走上前來,只在張浚身前一步開外停下:

「德遠,卿可知道朕要說什么嗎?」

張浚便是知道,此時也只能說不知道,何況他本就不知道……於是這位當朝樞相趕緊搖頭。

而這時候,趙官家卻是一手背在身後,一手忽然伸出,按住了張浚已經有些濕漉漉的肩膀:「朕想跟張相公說……今日委屈你了!」

張浚本就是個偏感性的,幾十歲了的人還天天幻想自己能混個諸葛武侯的形狀,此時聞言抬起頭來,居然直接眼圈一紅,張口欲言,卻又一時哽咽語塞,然後就要當場下拜。

當然了,趙官家如何會讓他真跪下,直接手上用力、口中出言,阻止了對方的行動:

「德遠,不止是你,還有趙相公、劉相公、陳相公……」

其余三位宰執,趕緊一起向前拱手相對。

「朕想告訴諸卿,接下來幾年咱們要做的事情,不光是有一往無前的氣勢就行的,是有數不清的事情要一件件頂著阻力去做的。」

趙玖喟然以對。「而你們身為國家宰執,必然要承其重、當其沖,彼時不光是會有今日這般直接無端攻訐,也會遇到真正的兩難之選,而且十之八九會真的出問題、辦錯事……而朕今日想說的便是,請你們遇到艱難事宜時,切莫要因為一時之氣,一時委屈,就自暴自棄,扔下攤子不管了……你們不管了,讓朕怎么辦?」

四位宰執齊齊一怔,繼而齊齊俯首。

而周圍文武,卻是心下震動之余,想法稍微有了一些偏差。

有些人,立即醒悟,趙官家這不光是要替張相公接下這份奏疏……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且,他還半公開的給四位宰執做了長遠的政治承諾。

而另一些人,如仁保忠,卻是本能想到,那位好大名頭的李公相,才五十來歲,怕是此生再不能復相了。非只如此,這一波下來,既然觸怒了趙官家,雖不至於像黨項那里直接殺掉,但按照漢人規矩,直接攆到海南卻是一定的了。

果然,下一刻,趙官家重新背起雙手之時,忽然提高了音量:「李伯紀不光是彈劾了張相公一番,也不光是訓斥了朕……彈劾張相公,張相公已經作出解釋還請辭了,只是朕不許而已;訓斥朕呢,朕臉皮厚,就不回他了;只是他還說了,他弄不懂朝廷是為了北伐而去鎮壓南方、羞辱二聖,還是為了鎮壓南方、羞辱二聖而打起北伐的旗號,你們都是朝廷重臣,也都參與了本月初一大朝會的公議,都怎么看?」

趙鼎早就在等自己的出場程序呢,此時聞言,卻是在所有人矚目之下,毫不猶豫上前一步,與張浚並列,然後朝官家拱手以對:「臣以為李相公這是詭辯!沒必要讓天子與宰執為了這么一句話做解釋!」

「臣也以為如此。」

「臣贊同趙相公言語。」劉汲、陳規緊隨其後。

「臣也以為李相公此言可笑。」王彥醒悟過來,隨即跟上,卻是忍不住多說了一句。「說到底,李相公此論根本不在於可辯不可辯,只要國家一心一意准備北伐,其論不攻自破。」

王彥之後,折彥質、范宗尹、楊沂中、呂本中、劉晏、仁保忠等人趕緊拱手表態。一時間,只有內侍省大押班藍珪束手立在趙官家側後,並未動彈。

而肩膀、無翅襆頭全被打濕的趙官家聞言,也是嗤笑一聲:「說得好,就是這個道理,只要步子邁開,這些言語便只如今日耳邊雨絲一般不值一提……朕就借著這個機會,將擴軍一事正式定下,就按照昨日的那個最新方案好了……調整來,調整去,總是差不離的……直接發表出去!旨意、都省樞密院的公文,還有邸報,一起發表出去,當做給李公相的回應!」

趙鼎、張浚帶頭,帶領在場宰執與官員當場應下,而王彥雖然欲言又止,卻終究沒有敢說話。

隨即,細雨依舊,眾人卻是在諸位宰執的帶領下散去,而趙官家在杏岡上復又立了一陣子,然後忽然捏了那份奏疏,便裝輕身,只帶四五名近臣和一隊班直,出延福宮,轉入西城,乃是在中午之前到了呂本中家……或者說是到了呂好問呂公相家中。

呂好問聞得官家前來,倒是從容不迫迎入,而君臣相見,只在平日下棋的走廊上擺下幾案,就勢盤腿坐下,隨即趙玖自將那奏疏交予呂好問,並將今日之事給呂好問敘述了一番。

「官家處置極為妥當。」走廊上,隔著幾案盤腿坐在趙官家對面的呂好問看完奏疏,聽完說明,直接將奏疏恭敬擺到案上,這才一聲輕嘆。「想想前幾年,臣為公相時,官家凡事總是讓我等相忍為國,今日其實還是相忍為國……但要臣說,今日相忍,怕是要比往年更辛苦,因為彼時是不得不忍,而今日卻是可以不忍……正是因為可以不忍,這才艱難。」

旁邊廊中,幾名近臣,從呂本中到仁保忠再到楊沂中,還有范宗尹、劉晏,幾乎人人醒悟過來——官家這應該是來問呂相公如何處置李相公的,而呂相公明顯是要勸官家放過李公相。

相忍為國嘛,雖然可以不忍,但還是要忍。

不過,就在下一刻,趙官家卻當場失笑:「呂相公以為朕是來問該如何處置李相公的嗎?」

「官家不是此意嗎?」呂好問好奇相詢。

至於其余人,雖然沒說出口,卻也都在心中這般問了一遍。

「朕既然決定以邁開步子來回應李公相,就已經是准備輕輕放下他了。」趙玖搖頭感慨。「畢竟是朕登基後第一個相公,第一個公相,更是靖康以來的國家主戰旗幟……他對天下,對國家,對朕,都有大功,朕是不會讓他沒有好結果的!再說了,他也不是改弦易轍之輩,當日朝廷皆欲降,他那般主張自然是主戰派;今日朕欲從速北伐,他還是那般主張,自然就成了緩進派!這點東西,早在建炎初他與宗忠武的分歧便能看出來……而朕終於是承了宗忠武,棄了他。」

言至此處,趙玖微微一頓,方才繼續言道:「更何況,朕也知道,他十之八九是先看到速度更快的邸報,然後再收到李經的信函,又過了幾日,才忽然得知李經在三月初一那日辦了外放,惱羞成怒、一時上頭之下,只以為是朕先蓄謀背棄了君臣默契,這才犯了混的。」

「官家大度。」呂好問微微在座中俯首,卻還是不免好奇。「可若如此,官家到底是為何來見臣,還將此事首尾告知於臣?」

趙玖端坐在對面,沉默了片刻,方才指著二人之間案上的奏疏認真相對:「朕只是想問問呂相公,你說,朕明明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肯定會放過李相公,也明明知道自己不會因為這個事情而停下分毫,反而會更堅決往前去走,但為什么還會在看到這封奏疏後那么生氣呢?」

當然是因為你這個官家覺得對方背叛了你!就好像李綱寫這封奏疏時是覺得你背叛了他一樣!

想昔日建炎初年,你們君臣二人絕對算是相忍為國,甚至有些同生死共患難之態,而不過數載,李伯紀便居然會因為一點點政見就對你這個官家產生了疑懼之心,以至於做出這種事情來。

這里面,固然有些誤會,也有李綱那個臭脾氣和孩視官家的老心態作祟,可無論如何,身為官家,忽然遭遇到這種事情,當然會覺得憤怒。

呂好問其實一瞬間便在心里有了答案,而且幾乎便要脫口而出,但話都到了嗓子眼里,卻又咽了回去。

然後,這位公相便只是定定盯住了趙官家,過了好一陣子,方才在漸漸成了雨絲,有了淅瀝聲的春雨之中,懇切相對:

「官家,臣就在此城之中,親眼看官家施為,三人成虎之事,絕不會發生在臣身上!」

此言一出,周圍近臣們幾乎齊齊呼吸粗重起來。

倒是趙官家,反而搖頭含笑:「朕不是這個意思,朕只是傷心李相公居然信不過朕……倒是又讓呂相公多想了。」

呂好問也隨之而笑:「如此說來,臣的確是多想了……只是李相公那里,著實可嘆。」

趙玖頷首不及。

就這樣,且不提趙官家是如何心生感慨,以至於需要尋呂好問搞心理咨詢,只說第二日,朝廷終於正式下達了擴軍方案:

韓世忠所領御營左軍從三萬編制提升到三萬七千編制;

吳玠所領御營後軍從三萬編制提升到三萬八千編制;

御營中軍五萬編制提升到六萬五千編制,但對應份額的軍需補給卻大部分給了陝州李彥仙,王德部從一萬五千編制提升到了一萬七千,酈瓊則是從一萬五千編制提升到了一萬八千編制,換言之,御營中軍的增額依然給了關西方向,御營中軍這里只是王德部與酈瓊部各自增加了一個統制官編制而已……這也是之前在杏岡上王彥一度猶豫,想要當場抗辯的地方;

岳飛所領御營前軍從三萬五千編制提升到四萬編制;

張俊御營右軍兩萬五千編制不變;

張榮所領御營水軍一萬五千編制不變;

李寶所領御營海軍暫且維持五、六千眾不變,但李寶的御營副都統職銜得到了正式認可,旨意到達以後,將會享有與酈瓊類似的待遇。

曲端所領御營騎軍從一萬五千編制提升到兩萬;

最後,則是郭仲荀的一萬御營後備軍,按照御營士卒待遇減半,就地招募安置。

總體而言,此次擴軍攏共相當於擴充了四萬五千御營正卒的份額,而其中,關西方向得到了兩萬五千份額,中樞直屬東京附近地界得到了一萬兵額的補充,而京東方向卻只得到了五千份額,還多是追認岳飛部在平叛過程中招降的那些份額。

基本上算是實行了原定的擴陸、擴騎、擴西的方略。

當然了,這些份額不是一下子就加上去的……除了之前事實上擴軍的追認外,大部分新增員額,從前線到郭仲荀的後備軍,都是要在三年內分批次,漸漸補上去的。

這樣的好處是省錢,而且能省一大筆錢,給財政以緩沖余地,但壞處是士卒不免訓練不足,尤其是騎軍那里,免不了又要走蕃軍路線了。

可這真的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而不管如何了,隨著公開的旨意下達、都省樞密院的公文傳遞、官家親筆回復的密札送回,甚至包括邸報的直接刊載,這偌大朝廷的步子總算是堅定卻又搖搖欲墜的邁出去了。

相對而言,東京的中樞朝廷,面對著前公相李綱的公開奏疏,卻沒有給李綱任何公開的旨意與公文回復,也沒有做任何升遷、轉任、貶斥。

如果不是內侍省收發一個張樞相的自辯奏疏,翰林學士院存下了一個張樞相請辭被拒絕的記錄,簡直就好像這件事根本沒有發生過一般。

ps:感謝淺色大佬和slyshen大佬的打賞。

順便說一句不合時宜的話,今天是這本書發布一周年……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