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武林(1 / 2)

紹宋 榴彈怕水 9693 字 2021-01-24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紹宋最新章節!

經歷了三天的豬肉漲價之後,西湖問政大會正式開始了。

而因為杭州古稱武林,當今天子又是建炎天子,所以這次大會早在長達三日的東坡肉漲價風潮中便已得了個諢名,喚做建炎武林大會。

但不管叫什么名了,都不耽誤西湖一時人頭攢動,士民百姓踴躍至極,以至於始作俑者趙官家都有些驚愕。

其實,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簡單到不言自明,那就是雖然南方地區頂尖士大夫迭出,可那只是這些士大夫的個人成就,卻不耽誤自古以來南方作為一個整體就一直處於政治窪地,南方群體從地域上而言就天然處於政治劣勢。

與之類似的,還有蜀地,而一江之隔的兩淮,政治地位就要高上很多。

這種情況,從大宋建立開始就很明顯,彼時作為被征服的南方一開始就是統治者天然不信任的區域。等到了靖康之後,建炎天子首開問政風潮,大幅度讓渡皇權,宰執與六部九卿實權大大增加,公閣、秘閣成員的政治地位漸漸豎立,太學問政也已經成為國之重事,而南方依然因為遠離首都,跟這些事情無法搭邊,這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政治疏離感與政治飢渴感。

與此同時,偏偏經歷了靖康之變後,兩河俱失,中原、關西、京東俱損,南方在國家內部的重要程度變相大幅度提升,而且國家還需要北伐,這就更需要南方的財力物力支持。

這種情況下,矛盾也自然就出來了。

而這個矛盾也正是南方士大夫群體漸漸跟失意道學、賦閑下野官員合流的一個基本背景……按照大家的理解,趙官家此番南下,就是為了化解這個矛盾的。

所謂政治協商大會,就目前來看,無疑是仿照著太學問政這個成例搞出來的一個化解矛盾的好方法,最起碼形式走對了。反對派嘛,也是少數,大家本意上還是心向朝廷和陛下的,把江南抖一抖,團結起建制派,局面還是大好的。

話說,可能是因為江南十月小陽春的緣故,一場初冬小雨之後,非但沒有降溫,反而有些氣候和煦的感覺,這種時候,隨著大會正式召開,西湖畔的諸位熱情不免更加一籌。

第一日的時候,很多都是集體上書,而這種集體上書卻很有意思的多以地域來劃分,通常是一個州郡內的宿老名士帶頭,而上書的形式也都文采飛揚的一整篇文章,但細細看內容,卻多是一些老生常談甚至於大同小異的東西。

第一條一定是要趙官家親賢臣遠小人,接下來一定是要厚德載物,一定崇儉去奢,一定要廣開言路,一定要善待百姓,一定要兄友弟恭……

這當然都是很正確的建議,但每當趙官家當面認真問他們誰是賢臣誰是小人時,他們卻往往表現的一塌糊塗……最少一半以上的人是怯場的,當面把文書交上去以後就在趙官家和三位相公跟前搖搖欲墜,一開口就口吃語塞;而即便是另一半能維持姿態回答問題的體面人士,也多在說了幾個名聲比較好的大臣後變得顧左右而言他。

開什么玩笑?

雖說南方因為加稅的事情對幾個當政的宰執都有怨氣,可你讓他們當著呂頤浩的面說誰是小人,他們也真不敢,呂相公沒有隔夜仇這名頭,東南士民比中樞印象深刻的多!

便是隔空說首相與樞相的不是,難道就行了?

說尚書也不行啊!沒看到那個說尚書的侍郎直接被趙官家弄死了嗎?

不如不說。

至於崇儉去奢,趙官家細細去問,他們也支支吾吾,大概是覺得官家在東京挖魚塘那事太匪夷所思,他們又沒見過,所以未必是真的,但真要當面這么講,又不免尷尬。

至於官家所穿的大紅袍子也是半舊的,那就更不好說啥了。

談起寬刑仁恕,趙官家再問他們之前《刑統》具體修改的哪里不到位?他們甚至不知道早在堯山之後,為了安撫老百姓,《刑統》就已經朝著寬恕這個角度大修過了。

其他的也多如此,真看文章,大概就是寫的很棒,真問細則,往往是說不出幾句像樣的話來。

不過,即便是對於這樣的文書,趙官家也多只是一笑,然後便讓兩名一看便是富貴面相的翰林學士出面,堂而皇之的依禮認真收下文書,同時還會親自避席給對方賜下座位,乃是要這個帶頭之人在隨後的問政過程中『以備咨詢』之意。

除此之外,文章寫得格外好的,或者應答還算體面的,一般還要問問有沒有功名出身?如果沒有,那自然會當場賜下一個同進士出身。舉薦的人物如果是就在江南的在野人物,還要發出『赤心騎』去征召,邀請對方來現場奏對。

且說,一開始的時候,隨行的三位相公里,呂頤浩對這種事情是很不滿的,他就覺得這種環節沒啥意義,而李綱雖然沒有反對,但他沒反對只是因為他政治起勢就來源於太學生伏闕,所以不好直接反對,實際上他對這些步入中年早已經朽掉的士大夫非常看不上,認為不如直接召一些年輕人以及知名士人來問。

但很快,隨著這種形式主義大於實質內容的上書成為風潮後,李呂二人立即就意識到了趙官家這般作為的真正意義了——意義其實就在問政本身上面。

下面這些士大夫,又不是什么陰謀集團,看他們組團上書的模式就知道,還是根據地域組團,因為這年頭他們想串聯都無法越過地域這個限制,送上來的文書也多是和稀泥,明顯是中和了地域內部綜合立場的廢話……再加上他們本身都是儒家士大夫,又不大可能真因為那些賦稅導致什么切身的經濟壓力,那哪來的那么多怨氣?

這個時候,趙官家來到杭州,對他們展示出一個態度,給予他們一定的政治待遇,本身就能夠達到拉攏和舒緩對立氣氛的目的。

所以,即便是這種明顯形式主義的問政,也依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成功……很多人一輩子沒見過皇帝,也考不上進士,這次能代表一個州、一個軍,領著一群家鄉子弟見到趙官家,當面提出意見,哪怕話都說不利索,卻依然還能從形式角度被接納,並得到禮遇,恐怕已經是人生巔峰了。

而既然借著趙官家這個天子的肩膀到了人生巔峰,那么自然要改變立場,成為標准的建制派,轉過身去,誰當他的面說官家不好,那一定是要憤然辯駁的,誰要是說朝廷哪個策略不行,也一定要苦口婆心說出朝廷的難處,為朝廷大略進行辯解。

到了第二日,哪怕是一開始沒有類似准備的地方州郡,也以及倉促聚集起來,推舉名士,並連夜寫好文書,代替地方行此方略……以完成這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就這樣,一連兩日,趙官家和三位相公幾乎是見完了兩浙路,大部分江南東路、福建路,少部分兩淮路的『提案團』,很是滿足了相當一部分士大夫的虛榮心,也讓杭州城內的歌功頌德之聲漸漸明顯起來。

似乎一場團結的大會將會勝利閉幕。

不過,也就是如此了。

從第二日下午開始,就開始陸續出現了一些像模像樣的上書,很多真正想討論實際問題的人也隨之現身了。

比如說之前的江陰文士蘇白、李韜二人就帶著一群常州年輕士子單獨上奏,寫了十幾條事情,全都是具體舉措。

其中,建議集合東南海船,將『御營十萬眾』從滄州登陸,直取燕雲這種話,當然是典型的書生之見……真把御營十萬大軍送到那地方,就是一個喪失後勤被圍殲的命運,蛙跳戰術也不可能跳這么遠,何況東南方向已經很疲敝了,再強行征船說不得就會把海商逼成海盜。

不過,關於在各地設立地方公閣,如三舍法那般層層傳遞,以廣開言路的法子,卻與趙玖來之前跟宰執們討論的條款不謀而合。

故此,趙官家當即賜予二人同進士出身,並授予秘書郎職銜,要求二人聯合那些『以備咨詢』的地方士大夫首領們,一起從東南開始,籌措此事。

這件事情,進一步引爆了西湖畔的熱情。

可就在大家准備繼續踴躍發言之時,當晚卻又有旨意傳出,官家已經連續兩日召見士大夫了,其余商賈僧道,以及市井農工一直都沒有機會覲見,故此第三日、第四日,官家將暫停士大夫的覲見,轉而召見那些人……第五日再恢復問政。

這個旨意,堂而皇之,也不好反對。

然而,退休的許景衡許相公此時卻表達了一定的憂慮……他害怕僅僅再留下一天給士大夫,還空出兩天的閑期,再加上趙官家和氣的態度,很可能會使得一部分真正有怨氣的士大夫們趁機完成串聯的最後一步,在最後一天搞出真正的大新聞來。

許相公的擔憂當然不無道理,可李、呂二位,外加趙官家似乎全然不在乎,那就沒辦法了。

暫且不提許相公的憂慮,只說接下來兩日,輪到僧道、商賈以及尋常百姓參與這次武林大會了,而他們的參與方式就與士大夫徹底不同了……僧道、商賈多是來花錢求皇家庇護的,所謂揚州那邊的成例嘛……而趙官家也樂的賣官鬻職,明碼交易。

什么東南禪宗五寺,什么福建海商,或者家里開窯廠的、做絲綢轉運的,甭管你是話頭禪還是閉口禪,甭管你是走南洋還是想走東洋,只要給錢,萬事好商量。

順帶著,這些來說話的豪商、僧道,也成為了『以備咨詢』的人物,准備被納入地方公閣系統,成為光榮的體制人。

至於前來覲見的尋常百姓,說實話,數量相對於那些士大夫、富商、僧道而言,就顯得格外稀少了,而且他們更多的是來告御狀……誰和誰離婚,誰和誰爭產,誰覺得自家的誰是蒙受了不白之冤,甚至還有人來密告哪里有食菜魔教!

對此,趙官家處置起來就更簡單了,全部轉給有司……也就是傳說中的相關部門。

唯獨一個食菜魔教的告密,因為就盤踞在錢塘江對面的蕭山,所以,上下無人敢怠慢,御前班直統制官劉晏親率御前赤心騎五百,連夜渡江,輕馳蕭山,乃是在第二日一早,便將那個食菜魔教首腦連著骨干數十人給帶回了杭州。

這一日,是十月最後一天,也是建炎武林大會的最後一日。

人盡皆知,今日會不太平……不是因為那個食菜魔教的事情,而是因為正如許景衡之前憂慮的那般,之前兩日的空閑功夫,再加上已經熟悉了大會的運作方式,而且趙官家也終究展示出了一副『明君姿態』,這些士大夫卻也是終於鼓起勇氣,完成了最後的、超越地域,以政治立場為核心的串聯。

而這些串聯根本就是半公開的,那些江南名士各據酒樓,引經據典,聯名推舉,誰誰誰代替誰誰誰上書,不用楊沂中去查探,他們自己就嚷嚷的連西湖底下的鯉魚都知道了。

果然,上午時分,沒過多久,趙官家很快就接到了一份很有意思的上書。

「大赦?」

西湖南岸、鳳凰山下的空地上,一身半舊紅袍的趙官家背山對湖而坐,使相呂頤浩作為一名在任的相公,直接在幾案左側陪坐,然後李綱、許景衡分左右領銜,數以百計的『以備咨詢』的士大夫、富商、僧道各列左右,順著稍微有些起伏的山勢往下排座……此外,官家身後還有數名近臣,更有數百名御前班直全副甲胄橫列如林,在外圍肅立……涇渭分明之余也顯得頗有氣勢。

「正是大赦。」

饒是早有准備,但親自來到這個場合,進言的中年士人還是忍不住有些緊張起來,回想起之前在酒樓中自己對那些在御前說不出話的士人大加嘲諷,更是有些尷尬羞慚之態……當然,此人到底是個膽大的,稍微緩了一緩,還是站穩了身形,並說出了自己建議。「官家,白身以為,靖康已過七載,昔日是非功過早已經面目全非,而當國家北伐之際,何不以仁恕為先,大赦天下,以彰清明?」

「靖康功過……可朕之前赦過啊?」趙玖狀若茫然道。「中原賊軍,屯田一載後便盡數赦免,並發中原廢田就地安置……此事正是許相公主政。」

許景衡微微頷首,並捻須蹙眉,引得那中年士人一時慌亂,但很快,此人還是咬牙相對:「回稟陛下,白身所言,非指靖康中作亂賊軍!」

「那便是降了金人的了?」趙玖喟然以對。「朕在八公山上便有誓言,與彼輩勢不兩立……絕不可赦!」

那人猶豫了一下,還是繼續拱手以對:「靖康以來,非止降金之人獲罪……」

趙玖正色追問:「既如此,卿為何不直言是哪些人?」

「重臣如葉夢得、黃潛善,皇親如天子諸兄弟……白身以為皆可赦,以之彰陛下仁恕。」此人終於俯首說了實話。

「那要不要赦張邦昌與就在城西的太上淵聖皇帝呢?」幾位相公齊齊蹙眉不提,趙玖也終於拂案哂笑,卻又引得在座上百『以備咨詢』的士大夫、豪商僧俗齊齊嚇了一大跳。

只能說,這官家,到底是跟傳言中有點像的……輕佻不似人君!

「張邦昌到底算是降了金人的,自然不能赦……」這人趕緊解釋。「至於太上淵聖皇帝,本就是在洞霄宮優養,當然也談不上赦,可是若能許太上道君皇帝、太上淵聖皇帝得歸東京,天下人想來也會稱道官家的孝悌……」

「你自稱是處州人,便是葉夢得同鄉了。」趙玖忽然打斷對方。「而且朕略有耳聞,說你素有詩名,乃是曾經在葉夢得門下讀過書……」

這中年士人一時怔住,然後趕緊下拜解釋:「白身俱是公心。」

「你行此策,本意大約是想給葉夢得求情,而朕也知道,葉夢得當日處罰的不清不楚,外人頗有為他感到冤枉的。」趙玖低頭看著案上文書,微微搖頭,語氣也依舊平緩,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自言自語呢,得虧鳳凰山下西湖畔安靜如斯,大家全都豎著耳朵來聽,勉強聽了個意思。「但既是為葉夢得求情,又何必饒上黃潛善這種人呢?你真以為拖拽的人越多,反而顯得自己越大公無私嗎?還是覺得拖拽的人越多,越能以仁恕之道來讓朕屈服?」

「白身不敢。」

「不管你敢不敢,有些人是真的沒法赦的……如那黃潛善,雖未如張邦昌那般有降金之實,卻有棄土之政,更有連內侍以隔絕內外之陰謀,朕若要赦免他,其實也簡單,因為他如今就是一老朽書生……可一旦赦免,敢問朕何以對身側這位當時主戰卻被黃潛善逐出朝廷的李綱李相公?」說著,趙官家隨手一指。

而那中年士人瞥了一眼李綱後,也終於拿捏不住,開始慌亂起來,倒是李綱本人,見狀只是一嘆,並未言語。

「非止是李相公,朕又何以對當日救朕出明道宮的呂好問呂相公、張浚張相公,以及就在此處立著的彼時有救駕之功的楊沂中、劉晏二統制?」趙玖抬起頭來,繼續以手指向了身後,引得楊劉二人趕緊躬身振甲行禮。

那士人愈發慌亂不及,也趕緊請罪:「白身無知……」

「還有朕的那些兄弟……」趙玖沒有理會對方,而是環顧左右,帶著解釋的姿態稍微揚聲說道。「赦當然可赦,有什么不可以赦的?但朝廷剛剛下了宗室改革方略,以作節省,現在赦免他們,恢復他們的王爵,朝廷的法度怎么辦?其余遠支宗室會不會說朕偏私,說朝廷是針對他們?」

那士人已經躬身低頭不敢抬起來了。

但趙玖依然沒停,只是在諸多東南士大夫、豪右名流面前繼續感慨不及:「至於說二聖……你以為,把他們迎回東京是好事嗎?你現在快馬去問問淵聖皇帝,他敢不敢隨朕回東京?你說你給葉夢得求個情,弄這么大干嗎?」

那士人幾乎已經站立不住了。

「也罷,雖說犯了混,但本意還是可取的,國家將北伐,也該稍作赦免,以示團結和解之意,著內制擬旨,赦免葉夢得,讓他回處州老家作他的詩便是了。」

隨著趙官家平靜一語,下面那本以為自己反而害了老師的葉夢得學生只覺峰回路轉,大喜大悲之下,趕緊頓首謝恩。

一旁一直沒有吭聲的許景衡也忽然起身,躬身替葉夢得謝恩,並口稱官家聖德,繼而同時引來無數『以備咨詢』的仿效,以及另兩位相公的當場嗤笑。

下面人不知道,這二人如何不曉得?

當日葉夢得獲罪,是因為朝廷剛在南陽安穩下來,此人便迫不及待想要挑起新舊黨爭,豎立起舊黨大旗,而彼時,此人行動是得到了呂好問、許景衡支持的。最後,官家為了維護朝堂穩定,一面放過呂好問、許景衡,一面卻重重處罰葉夢得,本質上是有殺雞儆猴,順便讓葉夢得給呂、許二人頂鍋的意圖。

既然如此,今日葉夢得被赦,這許相公當然如釋重負。

見此形狀,趙玖依然搖頭,決定把話挑明:「赦是赦了,但朕須給你們說清楚一件事……當日葉夢得獲罪是因為他迫不及待,欲挑起新舊黨爭,而朕今日赦他,是為了北伐前減少內耗,去除怨氣,卻非是認了他的冤枉……等他回來,你們讓他好自為之。至於黃潛善,提都不要提了!」

那葉夢得的學生大起大落,最後給恩師求得結果,早已經喜不自勝,哪里還在意這些?只是叩首謝恩不停,然後便匆匆離開,去旁邊等翰林學士擬制,輕易便將什么二聖、皇親、黃潛善拋之腦後。

不過,不管如何了,葉夢得的學生第一次嘗試觸及敏感的實際問題,卻居然奏效,更是引發了後來人的歡欣鼓舞。

接下來,又有數人上場,卻也多有『斬獲』。

比如說,有人當面指出,官家不該以外戚承包國債,有私相授受之嫌疑。

還有人指出,官家自稱好學,卻不常設經筵,讓人懷疑趙官家好學之真假。

除此之外,還有人指責趙官家長久不恢復史官;有人公開彈劾某些寺觀青苗貸開始有強迫行為,勢必成為天大惡政;有人指責趙官家胡亂寫小說,致使政治混亂,以至於大臣居然要通過看小說揣測聖意;也有人指責趙官家沒有足夠保密措施,致使女真人開始嘗試自建熱氣球;所謂希望趙官家維護儒家孝悌之道,允許二聖回京的,也有一大堆。

甚至,前腳來了個人說趙官家應該以太上道君皇帝為戒,千萬不要學道的,後腳就有人上來指著旁邊一群捐了錢的禿頭說趙官家佞佛的,嚇到了一大群『以備咨詢』的和尚!

對於這些,趙玖充分將聖君姿態演到極致,凡是來罵他的,基本上就是『點頭稱是,然後我改』,並當場勉勵,予以賜座,加入『以備咨詢』的行列。

至於凡是指責到具體事情和人,也一定是即刻去查,先把姿態擺出來再說,唯獨朝廷大政,卻是決不妥協……當然,也的確沒人直接去觸及朝廷大政。

唯一一個跟這個大政扯上邊的,乃是有個江東宣稱士子,公開指出,使相宇文虛中、樞相張浚,以及前奸相蔡京之間互有姻親,而趙鼎、張浚、胡寅互有舊誼,劉子羽、胡寅、林景默,包括在座的李綱又都是落籍福建的鄉人……說是相忍為國,實際上卻沆瀣一氣,有勾連成黨的嫌疑,應該把他們都撤職!

這番話說出來,明白人都知道是想求名,而趙官家依然一笑以對,先是批評了對方一番,卻又依然賜座,以備咨詢。

態度真是好的不得了。

當然,隨著越來越多的諫言、上書出現,幾名近臣卻也漸漸察覺到了趙官家的焦躁與不耐起來……他似乎一直在強行忍耐,然後等待著什么東西出現。

公開場合,大家各有各的理解,但都不好說話。

而終於,隨著下午的到來,一個名字的出現,卻是讓全場為之一振,包括趙官家和三位相公,也都再度打起了精神。

押班邵成章喊得清楚,杭州府本地白身士人,張九成伏闕求見,請上書言事。

且說,張九成張無垢乃是杭州本地鹽官縣人,今年大約四旬年紀,乃是公認的東南民間士子楷模,趙官家沒有來東南之前,便已經聽過此人名字,來到東南後更是屢屢有所耳聞,就連呂頤浩都直接向趙官家推薦過此人,說他雖然師從洛學楊時,但本人的德行、學問卻都是一等一的出彩,絕對是宰執之才。

等到這武林大會召開,此人坐擁主場之利,卻始終在西湖盤桓,雖身側道學一脈士人絡繹不絕,而且書信不斷,卻一直沒有來伏闕,儼然是有所猶豫和准備的。等到前兩日所有人開始呼朋引伴之時,此人卻又忽然消失,那時候所有人就都斷定,他要么因為道學出身,和其他道學名家一樣,干脆絕了進言的心思,要么就是准備石破天驚,來跟趙官家展示他的『剛大之氣』。

可以說,是萬眾矚目了。

實際上,隨著邵成章這一聲報名,非止是萬眾矚目,整場全有些騷動之態,而趙官家也難得失笑,並面露期待……他其實也很想看看,這個幾乎有些『為人不識陳近南,盡稱英雄也枉然』的東南偶像派名士張無垢到底是什么成色?

片刻後,果然見到一名戴著軟襆頭、穿著素凈長衣,掛著玉佩的中年儒生沿著西湖走來,臨到鳳凰山正前方轉過身來,尚未來到御前,便覺得姿態從容,長身板直,繼而引得無數『以備咨詢』齊齊抬頭去看,想瞅一瞅這無垢先生是何模樣?

只是偏偏其中有個大慧和尚,遙遙窺得這個場景,又去偷眼看了下座中面露期待的趙官家,卻是心中一聲哀嘆,趁亂念了個順口溜。

正所謂:

「棒打石人頭,曝曝論實事。

不用作禪會,不用作道會。」

念完之後,大慧和尚自覺不賴,又在肚子里誦了兩遍,准備回去謄抄。

然而,這邊大慧和尚剛剛記下了自己的新創作,那邊張九成便也來到了御前,接著便要行禮問安……也就是此時,忽然間,趙官家身後的鳳凰山上陡然飛出一大片烏鴉出來,然後聒噪一時,宛如一片自帶響動的烏雲一般從眾人頭上飛鳴而過,引得所有人陡然變色之余卻又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且說,杭州人都知道,鳳凰山上烏鴉多。

便是趙官家也知道,因為這里是吳越舊宮所在,他趙官家本就下榻於此,這也是為什么這個武林大會要在西湖畔召開的緣故……不是趙官家附庸風雅,而是這地方就在他門前。

住了好幾日,當然知道這里烏鴉多,多到天天夜半聽烏啼,聽到睡不著覺。

然而,知道歸知道,此時冒出來這一出,還是在這種場合,不免讓所有人疑神疑鬼起來。尤其是烏鴉飛過,卻又迅速在西湖上炸開,大部分成群飛散,少部分卻居然又折身回到鳳凰山跟前,烏啼不止。

「無妨,且當伴奏好了。」

等了好一陣子,這烏鴉鳴叫一直斷斷續續,趙玖也懶得理會,便直接朝張九成笑顏示意。「張卿且言。」

「白身慚愧。」張九成回過神來,反而覺得自己有些失態,趕緊躬身行禮。「白身請問聖安。」

「朕躬安。」隨著一聲響亮烏啼再度傳來,趙玖也正色起來。「張卿此來,可有什么要教朕的嗎?」

「白身慚愧,上書言事之前,敢先問陛下一事。」

「講來。」

「陛下今日問政,不知到底是帶著一個態度來看這些諫言、上書的?」這張九成果然一開始便非同凡響,跟旁邊那些『以備咨詢』們不是同一種妖艷賤貨。

而趙玖也微微頷首,認真相對:「不止是今日問政,此番南巡,朕都只有一個赤誠相對。」

張九成微微頷首,然後繼續立在御前捧著手中文書追問:「白身也以為官家此番南巡,自本意到這武林大會,皆是一個赤誠態度……萬眾矚目,人盡皆知,這做不得假。」

趙玖微微得意。

「但白身敢問官家,官家在外面對人赤誠,南巡來顯得赤誠,在武林大會上赤誠,那在東京也素來赤誠嗎?回到後宮依然赤誠?私下相處,無論是妃嬪、近臣,也都赤誠?」張九成依然追問。

聞得此言,趙玖終於微微變色,卻是一時猶疑起來,也不知道是想起了什么。

而等了片刻,眼見著官家不能直言,這張無垢卻是直接昂首搶白:「官家有此沉吟,怕是便不能自承赤誠了。」

趙玖嗤笑一聲,搖頭一下,便轉而在座中點頭相對:「張卿所言不錯,朕剛才猶疑,便已經是不誠了……何況,朕確實沒法做到慎獨,更沒法做到對任何人都赤誠。」

二人相見,初次交鋒,倒是張無垢搶了個白,但得勝的這位無垢先生卻沒有絲毫喜悅之態,反而愈發恭謹,乃是俯身將手中文書恭敬雙手呈上。

一旁自有中書舍人虞允文上前接下,然後轉呈御前。

文書既到,趙玖就在身前案上打開,只瞥了個前面的開頭格式,便直接合上,然後對下方之人誠懇以對:

「張無垢,朕久仰你的名聲,早在東京,便有首相趙鼎提及你的名字,說你是宰執之才;到了杭州,使相呂相公也給朕說,你是個宰執之才;非只如此,樞相張浚雖未提及你,卻說東南有個大慧和尚,是個知趣聽話的,若朕要在南方處置寺觀,此人或許比少林寺主持還能得用,而朕來到東南,稍微一問,便曉得你跟那個大慧和尚是個梯己宿友,便對你更有了幾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