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文生波折,諸儒評邱(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551 字 2020-11-02

席慕遠見了這一幕,卻從低落心潮中回過神來,心生喜意,覺得邱言之文興許會惡了一位先生,同時,他注意到其他幾名先生,這時都露出了思考之態,顯然是在評判邱言之語的優劣。

「儒道中庸,微言大義,很多事要隱在簡單言語中,不該挑明、說透,否則會給人留下言語不慎的印象,邱言這一句,寫過了。」

就在席慕遠心中評判之時,許久不言的韓逸突然開口說道:「兩位切莫爭吵,莫忘了更羸與魏王之事?」

聽了這話,諸人心頭一動,就連甄知佐、鄭益等都是心頭暗動,念頭一轉,明白了韓逸意中所指。

這是祖龍未統之前,諸侯並立時的事情,兩個人名或許不好理解,可若換個名字,世人便比較熟悉了——

《驚弓之鳥》。

卻是說那魏國之主與更羸(gēngléi)站在高台上,仰頭看到天上有鳥飛過,更羸便說自己能不射箭、只拉弓,將鳥射下來。

魏王自然不信,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更羸拿起弓來,弦動鳥落。

魏王感嘆不已,更羸卻道:「這是只受傷的孤雁,因傷而飛得慢,離群所以叫聲悲慘,一直處於恐懼中,一聽弦響,就急欲高飛,引起傷口撕裂,所以才會掉下來。」

懷傷離群,被孤獨與恐懼圍困,消磨了心志,便是驚弓之鳥的根源。

但此事卻從側面表現出了更羸的本事,說明此人善於觀察,而且技藝高超,才能做到這般地步,抓住時機,一擊得手。

韓逸這時提起此事,一方面是證明邱言寫下的那句,不只局限於軍伍,在其他行業一樣適用,甚至能運用於日常之中。

除此之外……

「老相國說的不錯,」龐楚點點頭,「抓住時機、一擊制勝,體現的不是急智和鬼魅心思,而是深厚的積累,時刻做好准備的心態,如此一來,機會到來時才不會失手,是堂堂正正之道。」

這話一說,其他幾名先生也緩緩點頭,而許世則是沉默不語。

甄知佐等人感到豁然開朗,而席慕遠卻是面色陰沉,雖有所感,卻不願深思,心緒完全被情緒操縱了。

這時,突有一名先生說道:「以這幾句而言,此文當入三甲,何以周公只說能得四五之位?」

這話一說,其他人也感疑惑,那席慕遠忽然想通關竅,心下一動:「莫非邱言此文其後有不妥之處?不得老師之意?」

這樣想著,他收斂心中念想,目光再落紙上,看了下去,其他人亦有類似動作,那讀文的龐楚繼續讀了下去,當他念道「有根方生,無根便死」這一句的時候,卻是皺起了眉頭,停了下來。

同一時間,聽到了這句話的人,心中都生出一種詭異之感,感到這句話和整篇文章的基調,略有出入。

席慕遠本就最為上心,心弦早就緊綳,這時候念頭一轉,就明白了緣由。

「原來如此,邱言的這篇文章,前面的部分,體現出來的,都是面對困境並不懼怕的意境,潛心積累、時刻准備抓住機會,是一種果敢、猛進的態度,但這一句『有根便生,無根便死』,卻詮釋著隨遇而安之心,和整片文章的神韻割裂,顯得思路混亂,足以降低一個評價。」

席慕遠身為周東義之徒,眼光、學問自有可取之處,雖說最近心境不寧,可文思尚在,稱心異象,很快就想通了這股詭異之感的緣由所在,心里不由冷笑起來。

「我還道這邱言如何了得,現在看來,其思其想尚不完善,甚至有些自相矛盾,並非不可戰勝,其實也是個逢運之人。」

這么一下,他心里因邱言之文生出來的壓迫感,立刻就消散許多,漸漸寬心。

那甄知佐等人,此時也都想明白過來,一些人覺得有些可惜,一些人搖頭不語。

只是,幾名先生卻是各自皺眉,似乎在思索什么。

………………

同一時間,在樓下看了好一會兒的多魯,這時敲開了晏王的房門,晏王出門相迎,但那臉上神色卻不甚佳。(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