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劍南道,邱言(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568 字 2020-11-02

那說話的考官年齡不大,看上去只有二十幾歲,不過能成考官,至少也是進士,而且多為學士,這男子便是翰林院學士,名為「鄒康」。

面對王甫質詢,鄒康不見半點退縮,挺著脖子,鏗鏘道:「這張考卷,縱然所寫不凡,可太過偏頗,我大瑞立國近百年,歷代天子勵精圖治,可到了這考生口中,天下間竟是漏洞百出,江山仿佛即將傾覆!這是什么意思?難道是說歷代君臣,越是治理,天下越亂?」

他直視王甫雙眼,冷冷說道:「古時民風質朴,萬世秩序更易展現,所以先賢所言,才能貼近本質,這是行之於四海皆准的道理!大瑞立國時,天下初定,百廢待興,一樣能去繁瑣、見本質,立下的規則章程架構天下輪廓,經過幾代君王的治理、發展,人道只能越來越好,但照著這考生的說法,卻全然不是這么回事!」

一字一字,擲地有聲!

王甫卻搖搖頭道:「初始之時,前人搭好了架構,後人只要完善,就必然是在發展,但你又如何知道,前人所說的真意到底是什么?」

他見鄒康又要出言,便擺擺手道:「且不要爭辯,我只問你,前人所言,你真看懂了么?真的看明白了么?又或者說,真的看過么?若是沒看懂、未看明,甚至根本就沒看過,便說今時已達人道高峰,未免有些武斷。」

大瑞的諸多學派,以前人之言為本,各自解釋,然後收集今時情形去完善人道,對此多有爭論。

鄒康的臉色冷了下來:「王相這是倚老賣老么?欺鄒某看的書少?」

王甫皺起眉頭:「你既然指責,至少要言之有物,而不是依著自己的感覺!若是燕趙之人去了嶺南為官,風俗迥異,是否就要加以指責、責罰?你不去了解、引導,只認為心中之念才是對的,與自己認知不同的就是錯的,非黑即白,如何牧養一方?」

這話中已經有了一絲火氣,王甫這些天被考卷弄得心煩,是以此時的話也沒有絲毫客氣。

那鄒康正是燕趙之人,中進士後居於京城,最近有傳聞,說他要外放嶺南,不知真假,王甫的這話顯然隱含警告,給其他躍躍欲之人當頭澆了盆冷水,讓他們意識到王甫並不是好欺負的。

或許民間有人說黑面相公為人耿直、不記私仇,可能坐到那個位置的人,哪個不是從千軍萬馬中廝殺出來的,豈是易於之輩?

那鄒康激憤之下,才能初生牛犢不怕虎,聽了這話後,心里涼了半截,終於冷靜下來。

正巧這時,鄭泉、李括等彌封官帶著考卷回來,打斷了屋中尷尬。

這些考卷,是從幾千份里挑選出的,照所屬道府劃分,分門別類,發動諸多人手按名次對應抽出,才能在短時間內整理出來。

接著就是拆封,將名字按名次填進去。

有專門官員負責讀名,王甫也不耽擱時間,試卷一來,便催促眾人動手,他也很想知道,那考卷到底出自何人之手。

讀名的過程不長,卻勾動人心,因為一些考生,和在場考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一個個名字被念出來,多少都有人為之動念。

從後往前,依次排列。

「第三名,江南道,文枝楨!」

這個名字被念出之後,眾人神色微動,他們多少知道文枝楨的名聲,有幾人知道文枝楨善於揣摩人心,懷疑那篇策論出自他手,卻沒想到現在就聽到了他的名字!

「第二名,嶺南道,葉運!」

這個名字一出,大部分人露出意外之色,不少人眼現迷蒙,顯然從未聽過此名。

不過,隨後他們又紛紛定下心神,因為重頭戲來了。

那張考卷到底出自何人之手,很快就見分曉了!

邊上,站在讀名人旁邊的李括,卻是心中生疑,因為他一直留意的名字,似乎並未出現。

「莫非聽差了?如果邱言沒入榜單,田大人的計劃……」

正當他思索之時,最後一個名字終於被報出來了——

「第一名,劍南道,邱言!」

ps:

感謝「月林o_o夢醒」、「玩下下拉」的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