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 典籍之後,兵家漸傾(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544 字 2020-11-02

白面老人遲疑了一下,還是道:「他們希望,官家能予狀元公厚待。」

這話一說,李坤的表情就有些復雜了,一連幾變,最終化作一聲長嘆。

說實話,他對邱言自然看重,可若說厚待,是怎么都算不上的,甚至還由著帝王心術,去敲打、錘煉,這是想要日後中重用。

既然是日後,那眼下自然也就稍顯不厚了,但總好過旁人,只是與邱言的聲望略有不符。

「這次讓邱卿出使三水,想讓他增加閱歷,卻沒有想到,但他這一去,收獲已經超過了聯軍三水所得,這聲勢未免也有些大太了。」李坤的話中,略有憂慮,這也是面對白面老人,他才會吐露心聲。

禮制一道,在於距離,離得越遠,越有威嚴,反之,若是朝夕相處,就會發現,那皇帝宰相也不過就是凡人,有七情六欲,食五谷雜糧,又能比旁人多出三頭六臂不成,漸漸的敬畏之心就會退去。

所以,皇帝在面對群臣的時候,輕易是不會表露真實情感的,維持神秘感和威嚴,不過這白面老人為李坤的貼身太監,是看著他長大的,二人距離足夠,維系彼此之間關系的不是那禮制和權勢,而是近似於親情的感情,當然就少了很多顧忌。

孤家寡人,更需要親情,因而多有皇帝對閹宦恩寵至極。

而聽了李坤的話,白面老人也知道其人擔心的是什么。

邱言的聲勢很大么?

或許在民間看來,邱言只是個新科狀元,算是有了名號,在興京和京畿地域,百姓知道他將那九韻齋主論敗,對其學識也多有看重。

除此之外,也就是劍南道和東都還流傳著邱言的才子之名,多有推崇,大瑞的其他地方,缺不見得將邱言看的多高。

畢竟,狀元雖然難得,可三年一次,除了科舉那幾日,其他時候,百姓還是該怎么過,就怎么過。

甚至在燕趙之地,對北家失蹤了的年青一代第一人北玄的關注度,還在邱言這個狀元之上,在江南道,不少人則對邱言頗有敵意,歸根結底,是江南兩大才子,賀書長和文枝楨先後以不同形式輸給了他,又有在江南根深蒂固的孫家,暗中推波助瀾。

這般看來,邱言的聲勢著實有限,李坤作為大瑞之主、人道皇帝,何故會說出這般話語?

原因就在於,經過這次的塞外之行,邱言的身份已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離去前,邱言念合秩序,單論資格,足夠被稱為兵家之學宗師,但當今之世,掌握話柄的是儒家,對兵家固然不會窮追滅絕,卻也不會任其壯大,再有李坤要平衡各方想法,順勢讓邱言在兵閣中安穩半年。

如今,無論儒家與李坤如何打算,都難以阻止邱言之名傳揚了。

一部人道典籍,帶來的影響不可估計,東都大陳小陳在未書理宗大典前,也有名氣,但與尋常大儒相同,後來成就典籍,便一躍而起,開宗立派、傳承一脈,成為一道學派祖師源頭、旁人口中的在世聖賢。

可以想象,隨著邱言所作典籍流傳,他今後也會有相似成就,更何況,還沒有真正流傳開來,就已有兵家為其撐腰了。

朝廷上,因為邱言斬殺左賢王的事,對他的風評也有了轉,當然,這背後有文臣是打著主意,將邱言定位在兵家一系,省得他根基穩定後,借典籍之助,影響到儒家的學派劃分。

不過,從這方面也能看出,不少文臣已意識到與邱言正面對抗,沒有多少意義了,邱言有了人道典籍傍身,可謂立於不敗之地,就算在朝堂上斗爭失敗,也能退而著書——大瑞享國幾十年,從未有斬殺大儒、宗師的記錄。

另一方面,邱言在草原之行中表現出的實力和決斷,著實驚了一地下巴,且不說誅殺左賢王之舉,單是柔羅三聖,名揚百多年,朝廷內外凡有資歷的官員,知曉北事,就不會不知這三人,聞其遭遇,無不震驚,只是礙於諸多因素,不便公開談論。

不過,不能談論,不代表他們不知里面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