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兩國戰,召邱言(2 / 2)

道果 戰袍染血 1563 字 2020-11-02

開始的時候,還有人以動盪草原局面為由,去彈劾邱言,准備將他強行帶回,但在聽說邱言一舉擊潰七大部族聯軍,將圖閬部逼的四處流竄後,這樣的聲音就變小了許多。

取而代之的,是一連串要將他與兵家典籍迎回的提議。

不錯,朝廷上就流傳了這么一種說法,說邱言能這么順利擊敗諸部,靠的正是其人所書就的一冊原本典籍,如今朝廷大軍空耗,被柔羅人牽制,進退維谷,正需要這部典籍指點,所以很多大臣便紛紛上書,希望李坤能夠下旨,讓邱言與典籍盡快回京。

隨著時間的推移,聯名請旨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很多人並非別有用心,而是真心覺得邱言的典籍,能幫助朝廷突破如今困局,更有消息靈通、心思活絡的主戰派,希望邱言能領旨前往前線,用兵家秩序助陣。

「這次,邱言和他的那支軍隊,可是更不得了,將兩個包庇圖閬參軍的部族擊破,使得那兩個部族由盛轉衰,聽說其中一個,當天就被附屬部族給分食了!興衰轉眼易位!」

「說起來,這些日子以來的消息,都說那邱言此次在草原掀動風雲,就是劍指這個圖閬部,不知里面有什么緣由。」

「這個我卻也不甚清楚,不過,民間已有不少傳言,有人說他是為了報父仇,但太過荒謬了,邱言乃劍南人士,其父聽說是死在沼人亂兵手中,哪有去找草原人報仇的道理?」

「我卻聽說,此舉乃一怒為紅顏,你等怕是不知,那使團中,有侯府千金同往,圖閬部少主之一,就是在定昌城調戲了這位郡主,才引來殺身之禍,而邱言尤不滿足,要將圖閬整個部族連根拔起!」

「你這消息怕是有些不對,我怎么聽說,是因一老兵的緣故?聽說那圖閬部趁著邁山侯急襲的時候,趁虛而入……」

……

一名名朝臣低聲討論,將自己聽到的消息說出,交換信息,再透過分析和觀察旁人表情,試著去還原事情。

大殿角落,站在人群中的狄艾卻低頭不語,但心里卻頗為不忿。

一個半月前,使節團歸來,正使孟青賓受了不少封賞,禮部的位子已經坐穩,聽說還要有所升遷,而從團眾臣,也是水漲船高,靠邱言的兩封信,都得了皇帝贊賞,人人升官。

帶著狄艾也不例外,他不只是在翰林院中有了品級,更被加了官銜,調去實權部門,有了參加朝會的機會,雖是列於最末,沒有資格隨意說話,但多少是一點進步,乃是良好開端。

但正因如此,才讓他越發不快,覺得是邱言收買人心的手段。

實際上,不管邱言目的何在,這么一番作為後,整個使團對他徹底改觀,不僅敵意全無,更把曾與他同行出使,作為一種榮譽,時常拿出來的。

這也只是一個縮影,實際上邱言眼下正是風頭正勁,人雖不在,但名聲卻是日日高漲!

他如今在草原上沖殺,不僅在民間威望大增,連朝堂對他的看法也越發謹慎,朝臣不再隨意拿出說話,就算言及,也會表現出一點的尊重,顯是慢慢認可他兵家宗師的身份,這一點,兵家將領表現的尤為明顯。

「真是好算計,一次出使,讓他鬧出這么多的事端,甚至挑起兩國刀兵,自己卻趁勢而起了……」

想著想著,狄艾有意忽略了皇帝心意,以及中原與草原中早就積蓄起來的大勢,將這軍爭緣由,都冠在了邱言身上。

一邊想著,他的目光也慢慢轉動,在紛亂的人群中巡視,最終落到文臣中間位置,於潘向和田游青身上掃過,他記起幾天來,兩人先後派人過來,與自己傳達的意思。

「不過,他這般鋒芒畢露本就是雙刃劍,也不是沒有政敵,只等他回朝,怕是要有一場風暴。」

正在想著,宮殿深處,太監一聲唱,皇帝走出,落座龍椅,早朝正式開始,大殿上立刻靜的落針可聞。

一番禮儀,開始與朝政、政|策有關的奏答,過程冗長而又枯燥,但在場眾臣都是打起精神去仔細聽聞,要從里面找出端倪,從而來調整未來的行事方針。

說到中途,新黨、舊黨免不了又起爭執,卻也已經是常態。

待得奏對結束,稍微平靜,李坤掃視大殿,開口道:「前幾天,幾位宰執聯名之事,朕仔細想了想,決定准了,將邱言召回,給予封賞。」

ps:

感謝「道可期」、「冒險者*天雲」投出的月票!

今天回家太晚,所以更新晚了。